字词 | 鹿城诗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鹿城诗集 鹿城诗集诗别集。明梁辰鱼撰。《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卷一二“集部”著录:“十卷。明万历刻本。”此刻本不详流落何处。今仅存抄本两种:一入藏于台北中央图书馆,“十卷一册”;一为苏州市博物馆所藏,惜已残,只存总目及前三卷。集前有三篇序文,即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文徵明《梁伯龙诗序》,穆宗隆庆六年(1572)王世贞《梁伯龙乐府序》,以及神宗万历十年(1582)屠隆《梁伯龙鹿城集序》。从三篇序文的内容和集前总目来考察,《鹿城诗集》应是梁氏生前几部诗作的合集。序文均由武林顾愿书写于“万历癸未中秋”,“万历癸未”即万历十一年(1592),原书殆刊行于这一年的秋季。梁辰鱼时年六十五,这部诗集或许由他本人亲自编订。据集前总目计,共收录各体诗一千零八十五首。北京图书馆另庋藏有一种二十八卷本的抄本《鹿城诗集》,分订为四册。首册扉页上钤有“古吴梁氏”、“晓峰鉴藏”和“金星轺藏书记”等印章。集中凡“玄”字皆不避讳,可见此抄本的年代早于清圣祖玄烨朝。再从“古吴梁氏”印记推之,它或许为梁辰鱼后裔的过录本。后来散出,经清代著名藏书家金檀(字星轺)等人收藏。金氏《文瑞楼书目》著录有此本,云:“四册。传钞未刻本。”与十卷相较,二十八卷的编排体例,视诗作篇什多寡或分为一卷,或析为数卷,不像十卷本每一体诗归为一卷;二十八卷本共收诗一千零九十四首,比十卷本多出九首;二十八卷本的诗题字多而长,且有题中小字注,如五言律《仲夏同周进士胤昌过义兴吴使君石亭山泉旧居二首》,十卷本少“仲夏同周进士胤昌”八字,又如七言律《咏树里灯癸丑四月作》,十卷本未标小字,可能是上版开雕时,为了减少书写和刻工的麻烦,才对诗题做了一些删削。显而易见,二十八卷不是从万历刻本所过录,更接近梁辰鱼原集的面貌,弥足珍贵。 ☚ 欧虞部集 太函集 ☛ 鹿城诗集十卷。明梁伯龙撰。生卒年未详。梁伯龙,字辰鱼,江苏昆山人。其套数小令集名《江东白苧》。今有汲古阁刻本传世。又谱西施故事为传奇。时同邑魏良辅能喉转音声,始变弋阳海盐故调为昆腔。伯龙乃填《浣溪记》付之。同时又有陆九畴、郑思笠、戴梅川辈,更选唱和,雅辞丽韵,流播人间。至今言歌词无不推昆腔,实伯龙作之始。故其诗独罕传于世。有《远游稿》 己佚。此编以古今体类次,首卷有 《鼓吹曲》、《横吹曲》、《相和歌辞》、《清商歌辞》、《子夜曲》、《舞曲歌辞》、《四时白苧舞歌》、《琴曲歌词》标目,或正言以明志,或婉语而引情,非世所常。其高者极声音之奥,穷造化之奇;其浅者不过略能骈赡而已。屠纬真序之曰:身有八尺之躯,而家无百亩之产。入媚其妻子而出傲于王侯。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亦称伯龙风流自赏,修髯美姿容,身长八尺,为词家所宗。艳曲清词,流播戚里。伯龙盖以韦布终其身。故纬真辈之言如此。集中篇什,如七古《松云歌》、《五台山歌》、《破瓢诗》、《落魄公子夜阑曲》、《双头莲叶歌》最为出色,律绝次之,古乐府则独具体格。伯龙顾曲名堂,不能自己,诗为其余艺。然在曲家中仍如凤毛麟角,不可多见。有明万历刻本。另外还存有抄本一部,二十八卷,分装为四册。首册扇页上钤有“古吴梁氏”、“晓峰鉴藏”和 “金星轺藏书记”等印章。这很可能是梁氏后裔抄录的,后来经清代著名藏书家金檀(字星轺)的文瑞楼所收藏。《文瑞楼书目》著录有此本“四册。传抄未刻本。”集前有三篇序文,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夏既望衡山文征明 《梁伯龙诗序》,隆庆六年 (1572)季秋南京大理寺卿琅琊王世贞 《梁伯龙乐府序》及万历十年 (1582)东海友人屠隆《梁伯龙鹿城集序》。王、屠二序也分别收录于《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四十和《白榆集》卷二中。从三序写作时间相隔二十四年之久,以及序中内容观之,《鹿城诗集》大概是梁氏生前几部诗作的合编。有明万历刻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