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yù bàng xiāng chí , yú rén dé lì

鹬,一种细长嘴的水鸟。《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蚶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后用“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喻世明言》卷一○:“大尹判几条封皮,将一罈金子封了,放在自己轿前,落得受用。……这正叫做‘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也作“鹬蚌相持,渔人获利”。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那各省人的感情的利益总是不能一致的,少不免自己争竞起来,这越发鹬蚌相持,渔人获利,外国乘势诱胁,那瓜分政策更是行所元事。”也省作“鹬蚌相持”。元·佚名《气英布》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也作“鹬蚌相争”。清·肖山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也省作“渔人得利”。郭沫若《屈原》五幕:“他愚弄国王,愚弄南后,想离间齐国和楚国的邦交,好让秦国来渔人得利。”也作“渔人之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也作“渔翁得利”。清·伤时子《苍鹰击》二○出:“李和张同室戈操,却让渔翁得利骄,把明室江山送了。”也作“渔翁之利”。朱自清《你我·<子夜>》:“他力劝杜竹斋和他们‘打公司’;但结果杜竹斋仅收了渔翁之利而去。”也作“坐收渔利”。艾纳《新事旧编》:“(你们)骑虎难下,正好,让我慢慢来个坐收渔利。”

两方争斗,使第三者得到好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格式 掌故式。
释义 鹬yù:一种长嘴水鸟。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蚌正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的肉,被蚌夹住了嘴。双方相持不下,结果被渔翁一起捉住。
举例 官司岂是容易打的,自古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到收场想一想,总是被没相干的人得了去。(《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yù bànɡ xiānɡ chí, yú rén dé lì

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yùbàng-xiāngchí,yúrén-délì

〔其他〕 鹬,一种细长嘴的水鸟。鹬和蚌互相争持,老渔翁正好把它们一起捉了,得到利益。语本《战国策·燕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喻世明言》卷10:这正叫做“~”。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
△ 贬义。用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近义】坐收渔利 羊顶角,狼得食。
也作“鹬蚌相持,渔人获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省作“鹬蚌相持”、“鹬蚌相斗”、“鹬蚌相危”、“鹬蚌相争”、“蚌鹬争衡”、“渔人得利”、“渔人之利”、“渔翁得利”、“渔翁之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