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鹧鸪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鹧鸪引 鹧鸪引即《鹧鸪天》。元王恽有词名《鹧鸪引》,见《秋涧乐府》。此调《词律》、《词谱》均不载。 ☚ 鹧鸪天 鹧鸪词 ☛ 鹧鸪引赠驭说高秀英 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 关汉卿散曲《南吕一枝花·赠珠帘秀》和王恽词《浣溪沙·赠朱帘绣》,所赞艺人名字虽有一字之差,但很可能即同一人。关作在文学史上传为美谈,王作惜鲜为人知。其实王恽写给女艺人的词很不少,如赠歌者刘氏的《喜迁莺》(秋怀谁写)、赠乐籍张惠英的《鹧鸪引》(秋水芙蓉镜里仙)、赠歌者李兰英的《鹧鸪引》(花草《离骚》试品量)、(拾翠仙洲野兴长)和本篇都是。诸篇以这首《鹧鸪引》最有特色。 况周颐《蕙风词话》论此词说:“驭说即说书。此词清浑超逸,近两宋风格。”曲艺中的说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两宋形成繁荣的局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民间说书的有讲史、小说、说诨话、说三分(说三国故事)、五代史几类,其中说历史故事的就占五分之三。南宋、金、元讲史之风仍然不衰。吴自牧《梦粱录》说:“讲史书者,谓讲说《通鉴》、汉唐历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王恽所赞说书艺人高秀英就是讲史的。 在宋、金、元屈指可数的几篇咏说书的诗词中,王恽之作又别树一帜。在他之前,陆游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刘克庄《田舍即事》、麻九畴《俳优》等诗或如风俗画,或仅就事抒感,都没有着眼于说书者本人。王恽《鹧鸪引》上片却是专写高秀英的。“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前一句写女艺人的品貌,后一句写她登台说书。“袿”,女子上衣。宋玉《神女赋》写美女有“振绣衣,被袿裳”之句。高秀英穿的是薄薄的丝褂子,故称罗袿。从下句袖色可知衣为红色。上衣短,其裙必长。“短短”是由对比而得的印象。词人用四个字便写出了高氏体态之美。她容色天成,故不须浓抹粉黛。“淡淡妆”使她显得分外高雅。“当场”,意同陆游诗“负鼓盲翁正作场”的“作场”,指对众说书。说书时艺人要借助手势表情达意,红袖一拂,正是写其优雅的姿态。“掩翻”二句是以华丽的对偶句来表现高秀英说唱造诣很高。她手里的道具是一把纸扇。说到有诗、词、曲的地方,她就唱起来,歌声圆润,象串串珍珠。“吹落”句是借典故形容其讲说故事,沁人心脾。《晋书·胡毋辅之传》比喻言谈之美曾说:“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因为说书者是女子,所以词人夸她口齿生香,吐辞轻快流利,如飞玉屑。 下片转入咏高秀英说书的内容,并通过听时的感受,写其技艺感人。善讲史者能用生动的故事调说历史人物的际遇、战争的变化、国家的兴亡,对听众富有吸引力。刘克庄描写过听说楚汉战争的生活小景,他说:“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山河不暇为渠借,听到虞姬直是愁。”(《田舍即事》)高秀英说的是从汉至唐一千一百一十三年的历史,中间有多少朝代更替,被她讲得有声有色,历历如绘,因而词人感叹“谁教若辈(汝辈)管兴亡”。末两句“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既隐含人生感慨,又是赞说书技艺超群。语出《传灯录》“竿木随身,逢场作戏”。拍板是一种木制的打击乐器,歌唱时用以按拍。门锤即敲门的槌子。这两种东西都和讲唱有关。傅榦注苏轼《南歌子》“借君拍板与门槌”说:梁武帝请志公和尚讲经,志公推荐善讲能唱的傅大士,他被从渔行召入宫内。梁武帝问他需要什么,他说只用拍板一具即可。随后他执板唱经,唱毕而去。又一次,梁武帝欲召法师设斋礼佛,事先大家都不知道,而傅大士于做法事的当日清晨手持铁锤,径往梁宫,叩端门,先赴召。王恽以高秀英的讲唱天赋联想到傅大士的神异故事。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写说书人的本领曾说:“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王词说高秀英讲唱“未易当”也是这个意思。王是元好问的弟子,元论词主张学习苏辛,并能汲取《花间》之长,可见王词风格上的清浑超逸是与继承传统分不开的。 鹧鸪引辛卯九月二十三日,靖伯、仲先携酒相过,客去,醺然独坐,以见酣适之意云 波荡江湖万里余,归来缩首伴凡鱼。门从席后轩车盛,鬓自霜来宦味疏。思往事,注残书,闲锄明月种秋蔬。傍人莫笑扬雄宅,好事时过载酒壶。 至元二十八年辛卯(1291),王恽应召进京。九月二十三日,靖伯、仲先二客携酒相访,酒散客去后,王恽作此词抒怀。归来之初,首先想到的是多年宦游在外郡,飘泊“江湖”,好不容易“归来”京师,却又“缩首伴凡鱼”,不能一展雄才大略。“江湖”,相对“庙堂”朝廷而言,指地方州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江湖”,即此用法。“凡鱼”,语见李白《赠崔侍御》诗:“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传说鲤鱼跳龙门,跳过者为龙(参《白氏六帖》),未过者则是“凡鱼”。“伴凡鱼”,意谓与普通人物为伍。“缩首”一词,流露出名位不显的怨气。“席”,指教席。作者进京后,当是授徒教书。刚来京时,门庭冷落车马稀,设席授徒后,从游者方盛。“轩车盛”,不是说来访的达官贵人甚多,而是说从学问道者日盛。“归来缩首”,始有不满;既而门前“轩车盛”,亦足安慰。年华老大(时年六十五),两鬓斑白,“宦味”渐疏,功名进取之心已淡薄,设席授业,倒也相宜。“门从”二句,含意互补。 过片“思往事”,紧承上文,而感慨颇深。平生飘荡江湖,谙尽宦游滋味,到如今仍只落得个“缩首伴凡鱼”。往事不堪回首,还不如注注“残书”,以传后世;闲暇时则不妨种种蔬菜,象陶渊明那样“带月荷锄归”。本是明月下锄种秋蔬,却说成“锄明月”,造语甚新奇,让人想象到月华泻满大地,月下锄着园圃菜蔬,如同锄着明月。按词意,“注残书”一句应紧接“傍人莫笑扬雄宅”,但中间插入“闲锄明月”,使词情开阖动荡,意象跳跃,不致使文情平铺直叙,凝滞呆板。东汉文学家扬雄甘心贫贱,居家淡泊,以著述为乐。有人笑其著述无用,不过供后人覆瓿而已,扬雄则一笑置之。本词结句自比扬雄说,傍人别笑扬雄的淡泊,扬雄身后名垂史册,生前也并不寂寞,时常有好事者载酒过访。“好事”句,既是用扬雄之典实(《汉书·扬雄传》:“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也是实指自我情形,点明题序中“靖伯、仲先携酒相过”之意。时有客人载酒相过,可满足口腹之需;从游问学,校注残书,则可使精神心灵充实惬意。以此回看前文,虽然“归来缩首”,倒也优哉游哉,闲适愉快。题序中所谓“醺然独坐,以见酣适之意”,正从词的结句“见”出。细吟全词,如见一老者拈髯独笑自白。全词语言平淡,境界清疏,与淡泊的主体心态正相一致,声情吻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