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鹊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鹊巢 鹊巢《诗经·召南》篇名。此为祝贺女子出嫁的诗,诗中以“鸠居鹊巢”来比喻女居男室,成语“鹊巢鸠占”即源于此。全诗三章,章四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诗百两皆指迎者而言。将者,奉也、卫也。首章往迎,则曰御之。二章在途,则曰将也。三章既至,则曰成之。此诗之次也。”《毛诗序》以为是赞扬“夫人之德”,又以百辆车子迎娶,故有人认为这是写贵族家庭婚姻之事,亦通。 ☚ 麟之趾 采蘩 ☛ 鹊巢
【注释】 ①维:发语词。鹊:喜鹊,一种善于在树上筑巢的鸟。诗里把它比做男子。鸠:即斑鸠。性拙不能做巢,常侵占鹊巢而居之。诗里把它比做女子。②之子:这个人。指女子。于归:出嫁。两:通“辆”。御:迎娶。③方:据有。④将:送。⑤盈:满。指陪嫁的人非常多。⑥成:指成其婚礼。 【译文】 喜鹊树上搭好巢,斑鸠飞来成了家。这位姑娘要出嫁,百辆大车来接她。喜鹊树上搭好巢,斑鸠飞来安上家。这位姑娘要出嫁,百辆大车去送她。喜鹊树上搭好巢,斑鸠飞来住满家。这位姑娘要出嫁,百车迎娶喜煞她。 【集评】 宋·朱熹:“此诗之意,犹《周南》之有《关雎》也。”(《诗集传》卷一) 清·姚际恒:“‘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妙语,误尽后世解诗人。”“此诗之意,其言‘鹊’、‘鸠’者,以鸟之异类况人之异类也。其言‘巢’与‘居’者,以鸠之居鹊巢况女之居男室也。其义止此。不穿凿,不刻画,方可说诗,一切纷纭可扫却矣。据上述诸说,无论其附会,即使果然,亦味同嚼蜡。据愚所说,极似平浅,其味反觉深长。请思之!”(《诗经通论》卷二) 清·方玉润:“取譬只在首二语,余皆敷衍。”(《诗经原始》卷二)清·刘沅:“喜之深而故为不意之词,又艳羡之意余于言外矣。”(《诗经恒解》卷一) 【总案】 结婚是男女双方的盛大节日。男方郑重其事地造好新房,又郑重其事地去迎娶新娘,新娘家则郑重其事地将她送走,何其庄肃、喜庆、热闹、排场、奢华!这一套一丝不苟的程式,后来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直沿袭了几千年,至今仍有不少人乐此不疲。百车迎送或仅是极而言之的夸饰之辞,但也可能是写实,刻画了古代奴隶主贵族婚娶的真实场景。以鸠占鹊巢比兴,幽默、风趣、生动,平添出一种喜剧气氛,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在今天多用于贬义,但我们看一看它的发源,居然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在初民眼里,鸠占鹊巢乃是婚娶的象征,这个象征取象于他们对自然现象粗浅的观察和自以为是的理解: 鹊生来就有修巢的义务,而且修好了巢就是预备给鸠来占的,鸠若不来占就是瞧不起鹊或者它的建筑手艺,这样鹊就太不幸太痛苦了,于是它还得张灯结彩去请鸠来占巢。初民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自然分工,是大吉大利的天作之合,自然应该皆大欢喜。 “鹊巢”一诗表现了典型的复沓手法: 全诗三章十二句,一半句子完全相同,另一半只有六个动词有区别。“居之”、“方之”、“盈之”,是说鸠占了鹊巢后心安理得地住下来,据为己有,并且呼朋引类满堂盈室的样子。“御之”、“将之”、“成之”,说的是新郎官迎娶、扶送、完成婚礼的各阶段。 “之子于归”一句,在《诗经》中不止一处出现。此处的“子”,显然指女性而言。“子”作为人的代称,古时可男可女,殊无定规,直到春秋时代,孔子周游列国,还留下了“子见南子”的佳话,“南子”即楚国的第一夫人,居然与孔了有一面之缘,当然令后世想入非非。“之”字在此解作“这个”或“那个”。通译为“那个人到来”,也可算一种公认的说法。但如果将这种语法现象理解为“之”作为代词宾语在句中前置,似乎更易讲通。宾语前置的作用主要是强调宾语,这里若让“之”指代鹊巢,承接前句时予以强调突出是很自然的,同时也便于调整节奏。至少在《诗经》中出现的这种句子都可以照此理解,如“之子于钓”,调整过来即为“子钓于之”。同样,“之子于归”即是“子归于之”。这种语法现象俯拾皆是,如今人口语中云:“这个我吃,那个你吃”,与“我吃这个,你吃那个”句法相比,意思一致,只是宾语强调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从诗中描写的嫁娶仪式及规模看,中国人自古视嫁娶为终身大事,铺张其事的作法更是源远流长。以“百两”御之,将之,成之,好不气派! 须知“两”即“辆”,古人谓一车两轮,后引申成一车为一辆。娶个媳妇要用一百辆车迎送装载,想象其规模之大可能不下于今天之总统车队。我很怀疑古时候一般老百姓照此规格是否操办得起,这一回恐怕真让朱熹先生的集注说对了: 真正是王家气派,后妃之德。然而历来总是统治者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整个社会的消费榜样,寻常百姓尽管可能等而下之,但动用百辆车队招摇过市的愿望总是朝思暮盼的目标。直到今天,行鹊鸠之礼者多大肆招摇,仍不改周民之道,可谓古风犹存。就算操办不起百辆小轿车,凑一队摩托车、自行车以壮行色,变象的“百两御之”,总还是不难闻见的。 鹊巢
【注释】①鹊:喜鹊。②鸠:鸤鸠,即布谷鸟。③两:即“辆”。车有两轮,故称为两。御(yà):音义同“迓”。迎。④方:有;占有。⑤将:送。⑥盈:满。⑦成:使成为夫人。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之’者夫人,则‘成之’是成夫人。” 【鉴赏】这是贵族女子出嫁之诗。 全诗三章。每章首二句皆为兴体。一章之“居”,二章之“方”,三章之“盈”,意思相类,即“居住”、“占有”、“住满”之意。一章说:喜鹊有巢,鸤鸠居住它;二章说:喜鹊有巢,鸤鸠占有它;三章说:喜鹊有巢,鸤鸠住满它。诗以此兴比女子出嫁后居住夫家。每章后二句极写婚礼美盛而隆重。一章说:这个女子出嫁,夫家用一百辆车子迎娶她;二章说:这个女子出嫁,娘家用一百辆车子护送她;三章说:这个女子出嫁,男女双方用一百辆车子迎送使她成为夫人。 《左传·昭公元年》载云:“赵孟为客,礼终乃宴。穆叔赋《鹊巢》,赵孟曰:‘武不堪也。’”穆叔吟诵《鹊巢》,意在以鹊有巢而鸠居之比喻晋君有国而赵孟治之,含有称赏之意,故赵孟婉言辞谢。可见,《鹊巢》一诗在当时很有影响。 古今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是歌咏女子出嫁之诗。伪《鲁诗说》:“诸侯嫁女,其民观焉。”吴闿生《诗义会通》说:“止是嫁女之乐歌,并无他义。”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诗序》说:“夫人之德也。……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诗序》在这里突出一个“德”字则失当。出现此误,是由于认为《召南》是表现“诸侯之风”所致。当今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首刺诗。一说是讽刺“奴隶主贵族婚礼之奢华”,一说是讽刺“国君废了原配夫人,另娶一个新夫人”。这两种说法与诗的情感基调不协,故难以成立。 《鹊巢》维鹊有巢,(一) 喜鹊树上筑个巢, 维鸠居之。(二) 八哥却来居住了。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 百两御之。(三) 百辆车儿迎她。 维鹊有巢,喜鹊树上筑个巢, 维鸠方之。(四) 八哥却来占住了。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 百两将之。(五) 百辆车儿送她。 维鹊有巢,喜鹊树上筑个巢, 维鸠盈之。(六) 八哥却来住满了。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 百两成之。(七) 百辆车儿迎她又送她。 注 释 (一)毛奇龄:“此鹊是鵠,亦作千鹊。《说文》、《玉篇》皆作䧿,即俗所谓喜鹊者。” (二)毛亨:“鸠,鸤鸠秸鞠也。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焦循《毛诗补疏》:“按《诗》止言鸠,何以知其为鸤鸠,以《诗》言居鹊而知之也。……崔豹《古今注》云:‘鸲鹆一名鸤鸠。’严粲《诗缉》引李氏说云:‘今乃鸲鹆也。鸲鹆,今之八哥。’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八哥居鹊巢。’萧山毛大可亦据目所亲验以八哥占鹊巢,断鸤鸠为鸲鹆。(见《续诗传鸟名》)余书塾后柘颠有鹊巢,已而有卵自巢坠下,则鸲鹆卵。盖鹊巢避岁,每岁十月后迁移,其空巢则鸲鹆居之。” (三)毛亨:“百两,百乘也。” 郑玄:“御,迎也。” (四)毛亨:“方有之也。” 段玉裁:“按毛方有之也,四字一句,犹言甫有之也。” (五)毛亨:“将,送也。” (六)毛亨:“盈,满也。” (七)郑玄:“故以百两之礼,送迎成之。” 注 音 御ya迓 鹊巢维鹊有巢, 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 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 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 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 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 百两成之。 喜鹊树上把巢筑,等待斑鸠飞来住。这位姑娘要出嫁,百辆大车去迎她。 喜鹊树上筑好家,斑鸠飞来占有它。这位姑娘要出嫁,百辆大车去送他。 喜鹊树上筑好家,斑鸠飞来全占下。这位姑娘要出嫁,百辆大车去娶她。 《鹊巢》三章,章四句。这是一首写女子出嫁时盛大场面的诗。古代学者对此诗解释有三:《小序》曰:“夫人之德也。”;又《大序》云:“国君积德累功以起家,德如鸤鸠,乃可配焉。”宋朱熹《诗集传》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备三说以供参考。 古代婚俗,男方以车迎之,女方以车送之。全诗三章,描写备好百辆大车迎送她,娶到家。可谓婚礼之盛,成婚之美。 《鹊巢》一诗运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手法,全诗三章十二句,大都句子相同,在句中只换六个动词“居之”、“方之”、“盈之”,是说斑鸠得到喜鹊筑好的巢以后的不同心理状态; 诗中的 “御之”、“将之”、“成之”,是说男方用百辆大车迎娶、扶送、完成婚礼的各阶段盛况。 诗中以鸠占鹊巢比兴婚娶“之子于归”之意;以“鹊有巢”比兴男方已营好家室,等待女方嫁过来。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曰:“取比只在首二语。”姚际恒云:“ ‘鹊鸠’妙语,误尽后世解诗人。” 鹊巢
这是一首写女子出嫁,男方迎娶场面的诗。诗分三章,反复吟咏其事。首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谓:喜鹊搭巢,鸠去居住。用以比喻男婚女嫁。 “之子于发,百两御之。”两句意谓:这个女子出嫁,百辆车子迎接她。诗句中洋溢着嫁娶的喜庆心情。 这首诗也采用复沓叠咏的表现手法,二、三两章句式与首章相较,只是更换了几个动词。“居之”、“方之”、“盈之”,居是占有,方是据有,盈是满盈,是说鸠占了鹊巢后,心安理得,据为己有,且呼朋引类,满堂欢乐。其比喻意义是说女子嫁到男家后,处之安然,如同己家,而且亲朋满室,共同喜庆。“御之”、“将之”、“成之”,御是迎娶,将是送嫁,成是完成婚礼,写出嫁娶的过程。 全诗以 “鹊巢鸠占”起兴作比,以喻婚姻嫁娶,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且以 “百两御之”、“百两方之”、“百两成之”极度夸张的手法铺张迎娶时的盛况。车马之盛,人数之多,欢庆的热烈气氛,嫁娶者内心的愉悦,可想而知。“百两”二字,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发人联想,令人深思。 鹊巢 鹊巢〔原文〕 ☚ 召南 采蘩 ☛ 鹊巢借指安全可靠的居处。明周朝俊《红梅记·改妆》: “下来乔木寻幽谷,错认危巢当鹊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