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带书 鸿雁带书白族木匠故事。流传于云南大理、剑川。写剑川一个木匠手艺好,因兵荒马乱,家乡难以度日,就离开老父老母,妻子儿女走“夷方”(保山、思茅、临沧一带)谋生。木匠一去十多年杳无音信。木匠的妻子在家既要种庄稼,供养父母,又要抚养孩子,还耽心丈夫的生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她给丈夫写了一封信,诉说心里的痛苦,盼望丈夫早日回家。木匠在外做活,好不容易积了一笔钱,但遭到抢劫。丈夫接到鸿雁带来的书信,只好沿途乞讨,两手空空地回来。这时他父母已死,孩子长大已认不出自己的父亲了。此故事除以散文体流传外,还有长诗《鸿雁带书》、《出门调》和《鸿雁回书》。 ☚ “拉木经”和“压木经” 雕龙记 ☛ 鸿雁带书 鸿雁带书白族民间叙事诗。流传在云南省白族的广大地区。全诗写一个少年农妇,由于家中贫穷,丈夫到“夷方”做木匠去了,多少年没有音信,抚养老幼的重担全部压在她肩上。人少事多,她尽管从早忙到晚,仍不免使“菜园成了放马场”。当大雁从北往南飞时,少妇请它带封信给丈夫。她在信中诉说了家中的苦境和对丈夫的思念。由于她盼夫心切,甚至埋怨和误解丈夫“乐而忘忧”不想家了。然而丈夫在外的处境也不妙。这篇叙事诗真切地表达了一位劳动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揭示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 康巴尔 密洛陀 ☛ 鸿雁带书白族书信体抒情长诗。长期口头流传于今云南大理、洱源、剑川等市县。内容包括《妻寄夫书》和《闺女捎情郎书》两部长诗。前者又分“带书”和“回书”两部份, 主要内容为解放前有一对夫妇由于生活所迫,丈夫远走他乡谋生,妻子在家久盼不归, 托南飞的大雁捎信要丈夫回来, 他接信后写了请她设法带来路费,方能回家的回信;后者叙述解放前有一对年青恋人,男的在外作工, 女的在家被逼要嫁有钱人家, 她把自己坚贞的爱情写成血书,托大雁捎给情郎,男的接信后历经千难万险赶回家乡,救出了她,并一起逃婚。长诗从不同角度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解放后经搜集翻译已整理成汉文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