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玉
武山县特产。地质学名蛇纹岩,是一种呈透明状的碧玉。主要产地在山丹乡、鸳鸯镇。因其最早发现于鸳鸯镇东之渭河峡谷——邱家峡中,故民间沿称鸳鸯玉。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宁远县志》中就把“峡石蕴玉”列为武山八景之一。县内鸳鸯玉蕴藏量丰富,据地质部门勘测,东起武山城关庙儿湾,西至鸳鸯镇东北,在连绵 15 公里的盘龙山一线,贮藏量约 3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玉石硬度为6~7 度,化学成分主要为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铁、二氧化硅等多种元素化合物。鸳鸯玉光泽晶莹,有墨绿、翠绿、橄榄绿、荧光淡绿等多种颜色,纹理疏密均匀。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开发鸳鸯玉产品,主要以夜光杯为主,逐步开发了文房四宝、酒具、茶具、花瓶、香炉等玉雕工艺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成为甘肃知名的旅游产品。玉石原材料供应兰州、酒泉、敦煌、天水、甘谷、陇西及陕西、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所产夜光杯壁薄透亮,玲珑古雅,玉板色彩绚丽,是一种高级装饰品和新型建筑材料。双龙杯曾被中央领导人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前来中国访问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和王后。全县有民营玉雕加工企业 500 多家,从业人员 8000 多人,年产值突破 5000 万元。玉器加工业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从事玉矿开采、玉器包装和从事购销的人员有几千人之多。一些个体企业除在县城开设玉器专卖店外,还在敦煌、兰州、西安、杭州等地建立了分销点,出售的产品达 280 多种,为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由于武山县鸳鸯玉含量丰富,产品种类齐全,深得省内外用户的青睐,被誉为全国“玉器之乡”。

鸳鸯玉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