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鸣盛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鸣盛集 鸣盛集诗别集。四卷。明林鸿撰。林集又名《膳部集》。明焦竑所著《国史经籍志》著录“林鸿《膳部集》五卷”。这可能是林集的较早刊本,已佚。林集最早编于洪武间,此集有倪桓写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的序与刘嵩写于洪武十三年(1380)的序。这些早期的编本早已不传。现仍可见者为编于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的邵铜本,邵为林鸿同乡,谪守温州,从政之暇,览其旧稿,慨然兴思,因详加校勘,补其阙略,缮写成编,捐俸刊刻。《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全书包括五言古诗一卷,五言近体一卷,七言古体、近体一卷,七言绝句、词话集一卷,附录载赋两篇、《梦游仙记》一篇。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清仁宗嘉庆(1796—1820)间王氏翻刻本。 ☚ 浦舍人诗集 秫坡先生集 ☛ 鸣盛集 鸣盛集4卷,明林鸿撰。此本为成化初鸿郡人温州知府邵铜所编。该集收赋2篇:《椰子赋》、《槟榔赋》。其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洪武庚申刊本、成化中刊本、闽刊本、钞本。 ☚ 覆瓿集 泊庵集 ☛ 鸣盛集诗集。明林鸿撰。四卷。鸿字子羽,福清(今属福建)人。洪武初,以人才荐至京师,试《龙池春晓》、《孤雁》二诗,深得朱元璋赏识,诗名震动京师。官至精膳司员外郎。后自请辞官归闽。与闽县周元等人号闽中十才子,而以鸿为首,为晋安诗派之祖。此集洪武十三年(1380)成书。此本为成化三年(1468)刊本。约五万五千字。鸿论诗主张专学唐音,所作以格调胜。部分诗春容谐雅,饶有清韵。有《四库全书》本。 鸣盛集书名。4卷。清弘瞻撰。自编古近体诗集,凡774首,另乐府等20篇置于卷首。署经畬道人撰。集中多咏怀唱和,写景题画之作。反映满族上层人士之思想情趣。有乾隆年刊本。 鸣盛集四卷。明林鸿撰。林鸿,字子羽,福建福清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以才荐授福建将乐县训导,后官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明初,闽中善诗者有长乐陈亮、高廷礼,闽县 (今闽侯)王恭、康泰、郑定、王褒、周元,广西永福王偁,侯官 (今闽侯)黄元,而林鸿为之冠,号 “十才子”。其论诗,惟主唐音,所作以格调胜。是为晋安诗派之祖。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说:“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学杜。盖能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然细味之,求其流出肺腑,卓尔自立者,指不能一再屈也。胡应麟在《诗薮》中称“子羽诸体皆工,五言律尤胜。合处置唐钱、刘,不复辩别。七言律如 ‘珠玉积雪明山殿,玉涧飞流带苑墙’,‘诸天日月环龙衮,九域山沙拱象筵’,‘衲经雁宕千峰雪,入定峨嵋半夜钟’……皆气色高华,风格遒爽。”是在洪、正之间,已有异议。故论者谓闽中才隽辈出,彬彬风雅,亦云盛况空前。第晋安一派,流传未已,守林仪部、高典籍之论,若金科玉条,凛不敢犯。动为七律,如出一手。是其末流且驯至为世口实。然林鸿倡始之时,固未尝不舂容谐雅,自协正声。未可以作法于凉遽相诋斥。况高棅尚不免庸音,林鸿则时饶清韵,尤未可不分甲乙,一例摈排。此本为成化三年(1467)林鸿郡人浙江温州知府邵铜所编。凡四卷,五言古体一卷、五言近体一卷、七言古体近体一卷、七言绝句、词话集一卷。附载赋二篇,《梦游仙记》一篇。末有邵铜跋,称览其旧稿,慨然兴思。因详加校勘,补其阙略。叶盛《水东日记》载邵铜天顺中为御史,以言事忤权奸,左迁知县,则其人亦铮铮者。或平生以气节自励,文章体例,非所素娴。现有依据邵刻的抄本行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