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鸣凤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鸣凤记 鸣凤记传奇剧本。据传明王世贞门客作,一说王世贞本人作。写大学士夏言被奸相严嵩害死。邹应龙与林润会试及第,因祭祷夏言亡灵,被流放边远地区。邹应龙团结张鹤楼、易弘器等人,并与刑部主事孙丕扬联合,协力劾奏严嵩。皇帝乃罢严嵩官职。严氏一家回故里后,仍欺压人民。适林润为巡江御史,另奏严嵩父子横行乡里之罪。朝廷下令籍没严氏财产,送严嵩养老院,斩其子严世蕃。剧本暴露明嘉靖年间政治的黑暗腐败,歌颂邹应龙等为国除奸的无畏精神;以当代政治斗争为题材,打破传奇以生旦悲欢离合为主的格局。昆剧《河套》、《夏驿》、《写本》、《斩杨》等出均出于此。 ☚ 玉玦记 浣纱记 ☛ 鸣凤记 鸣凤记无名氏作。见吕天成《曲品》、沈自晋《南词新谱》、徐𤊹《徐氏家藏书目》、祁承㸁《祁氏读书楼目录》。有说是王世贞作,见《古人传奇总目》、《传奇汇考标目》,其说始于明末清初。有说是王世贞门客作,见《曲海总目提要》。有说是王世贞门人作,见《剧说》。有说是“原出学究之手”,见《李卓吾评传奇五种》。有说是唐仪凤作,见《直隶太仓州志》。当以无名氏作为是,详徐扶明《鸣凤记非王世贞作》一文。此剧今存万历间汤海若评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收入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取材于明嘉靖年间时事,大约作于隆庆年间,全剧四十一出。写夏言、曾铣、杨继盛、邹应龙、林润等人为收复河套以遏制倭寇入侵问题,与严嵩父子及其党羽,展开了前仆后继的激烈斗争,所谓“前后同心八谏臣,朝阳丹凤一齐鸣”,直到斗倒严嵩,诛世蕃,旌表“忠臣”,取得最后胜利。剧名《鸣凤》,取于《诗经》。吕天成《曲品》:“纪诸事甚悉,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词调尽鬯达可咏,稍厌繁耳。”秃翁《三刻五种传奇总评》:“《鸣凤》,曲白尽佳,不脱书生习气,而大结构处,极为庞杂无伦。”梁廷枏《曲话》:“《鸣凤记·河套》一折,脍炙人口。然白内多用骈俪之体,颇碍优伶搬演。上场纯用小词,亦新耳目。”《桃花扇》、《表忠记》、《凤和鸣》、《丹心照》诸传奇,都受此剧影响。据《壮悔堂文集》、《书影》、《坚瓠四集》、《郎潜纪闻》、《扬州画舫录》诸书记载,明清时期盛演《鸣凤》。今昆剧尚能演《辞阁》、《嵩寿》、《吃茶》、《夏驿》、《写本》、《斩杨》、《醉易》、《放易》等出。京剧《杨继盛》即来自此剧。 ☚ 箜篌记 赠书记 ☛ 《鸣凤记》 传奇剧本。无名氏作,一说王世贞或其门人作,但无确据。明代严嵩笼络太监而专权,杀害了夏言,朝中许多忠直之士一方面暗中保护夏言家属,一方面联合起来斗争,虽遭杀害也不屈服,终于打垮了严嵩。剧本通过忠奸之间的矛盾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明世宗的昏庸。以当时的重要国事入戏,史无先例。剧中人物众多,头绪纷繁,以忠奸矛盾为线索贯穿始终,纷而不乱。 鸣凤记戏曲。明王世贞(1526—1590)撰,一说为其门客所撰。四十一出。世贞有《弇州山人四部稿》等已著录。相传世贞父抒为奸相严嵩陷害,世贞亦被解官,因作此记以发严嵩罪恶。剧中写杨继盛、邹应龙等八位谏臣同严嵩进行政治斗争,均受其迫害,最后以严嵩父子倒台结束。剧中描写严嵩作奸弄权,横行暴戾,颇能反映明代嘉靖年间朝政腐败。有明万历间汤显祖评本,李卓吾评本,明末汲古阁原刻本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汲古阁原刻本影印。 鸣凤记 081 鸣凤记传奇剧本。明人撰,作者不详。有王世贞、世贞门人作2说,未可确证。全剧41出,写明朝10位大臣与奸相严嵩的生死搏斗。严嵩杀害忠良夏言、曾诜后,杨继盛怒不可遏,上书斥严嵩五奸十大罪,惨遭杀害。董传策、吴时中、张鹤楼继之而起,联名弹劾严嵩,被严刑拷问、发配充军。郭希颜冒死廷谏,亦遭严嵩杀害。但邹应龙、孙丕扬、林润等三人经历惊心动魄的曲折斗争,终于使严嵩伏诛,使严党得到清算。剧本揭露了明代政治的腐败,歌颂了杨继盛等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打破了传奇以生、旦戏为主的局面。其中某些场面写得异常感人。 ☚ 娇红记 牡丹亭 ☛ 《鸣凤记》ming feng jiThe Crying Phoenix→无名氏 (wu ming sh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