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兽纹玉琮
铜石并用时代良渚文化早期。高5厘米,孔径6.7—6.9厘米,壁厚0.3—0.6厘米。1982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墓葬出土。上海博物馆藏。玉料为湖绿色,色泽优雅,质地莹润。器形呈外方内圆柱状体,但四角是委角,器上大下小。琮面以剔地法剔出四折角方块,每个方块又以凹槽分上下两节:上节以委角为中心阴刻圆圈纹为双目,两条折角横棱为额,折角长方形凸起为口,组成一变形简化兽面纹;下节也饰以简化兽面纹,形式与上纹类似,但有差异,省去了额,并以椭圆圈构成外凸的双目,双目间以扇形凸起相连。上下两组兽面纹以细如毛发的阴线在额、目、口等部位刻几何形图案。每组兽面的两侧各有一只阳线刻就的鸟纹侧身剪影像。这种玉琮上饰鸟纹的玉器目前发现的仅此一件。精良的工艺,漂亮而神秘的图案使此玉琮成为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精器。良渚文化见“方柱形玉尖状器”条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