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化橘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化橘红 【名称出处】:《识药辨微》 【概况】: 异名 化州陈皮(《本草从新》),化州桔红(《岭南杂记》),桔红(粤语),化州抽(《中国药典》)。 基源 为芸香科柑桔属植物柚的一个栽培品种化桔红的果皮。柑桔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16种、3变种。 原植物 化桔红Citrus grandis Osbeck cv.Huajihong(Citrus grandis var.tomentosa Hort.) 历史 本品始见于《本草从新》,谓:“化州陈皮,消炎甚灵……此物真者极少,无非柚皮而已。”此后《岭南杂记》、《岭地随笔》、《纲目拾遗》、《化州桔红记》等虽都有记述,但其原植物是柑还是桔一直不甚明确。 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左大勋.贺善安实地调查研究,始弄清化州桔红为柚类的一个栽培品种,当时订名为Ciirus grandis Osbeck var,tomentosa Hoct.《中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及《中药大辞典》等有关书籍均予以采用。根处现行国际命名法规,以改为Citrus grandis Osbeck cv.Huaiihong为宜。 化桔红过去由于栽培不多,多为抽皮冒充,真正的化桔红皮,一般七角对折,径14~15cm,厚约2mm,较柚皮略小,油润,上面绿褐色,为毛茸遮盖,白皮层薄,浅棕色,极芳香。另有一种化桔红果,利用落果晒干,捏成“日”字形,绿褐色,密被白色毛茸,较皮更芳香。 五十年代以后,化州等地大面积发展,基本能满足国内外需要。 形态 常绿小乔木,一般高3~35m。枝干直立强劲,枝条粗壮,嫩枝被浓密柔毛,具小针刺。叶互生,单生复叶,叶片长椭圆形,长8~9cm,宽3.3~5cm,叶质肥厚柔软,先端钝尖,基部圆钝,上面深绿色,下面绿黄色,两面主脉均被柔毛;叶柄长1.2~2.5cm,翼叶心形,宽1.2~1.9cm,两面主脉亦被柔毛。 花两性,单生或为总状花序生于叶腋,花序梗、花梗密披白色柔毛;花白色,极芳香;萼片黄绿色,被柔毛,5裂,分裂不整齐;花瓣大,椭圆形,长2~2.5cm,宽2~2.1cm;子房密被柔毛。果实梨形或圆形,成熟果实柠檬黄色,(作为化桔红皮,多在6月未熟前采收加工)。果面油胞凸出或平生,大而明显,未熟果绿色,被浓密的白色柔毛,成熟后,渐渐脱落,幼果花柱常残留顶,故有“风尾桔红”之称;萼片嵌入,5裂,上被柔毛;果皮与果肉不易剥离,皮厚1.9cm,白皮层约为黄皮层的4/5,瓤囊14~16瓣,亦有17瓣的,味极酸,不堪食用,中心柱充实。每果种子约80粒以上,半数不充实,顶端有网状棱肋,基部扁平,单胚;子叶白色。花期3月中下旬,5月下旬开始采摘幼果加工。(图见《中草药学》.图437.438) 生境与分布 全系栽培,主产于广东(化州、廉江)、广西(玉林)。。【生药】: 采集 7~8月摘取未成熟的果实,投入沸水烫后即捞出,将果皮割成5~7瓣,剥下外层果皮,修去部分白色中果皮,晒干或焙干,再用水润透,对折,以木板压平,焙干。 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鉴别 性状 光橘红(柚)呈5~7角星状,五爪橘红和六爪橘红先端向内折叠,七角星状者多对折,直径10~30cm,厚1.5~6.5mm;外表绿色或绿黄色,密布圆形油点,内表面淡黄白色,具点状或短线状突起(维管束)。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不规则的油点,内侧略海绵状。气香、味苦、微涩,毛橘红(化州柚)多对折成七角形,外表绿色,有短柔毛。 以片薄均匀、气味浓厚者为佳。 显徽 粉末:灰棕色,气芳香,味微苦、辣。 ❶ 中果皮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壁大多不均匀增厚,厚2~5μm,偶有略呈连珠状。 ❸ 非腺毛单细胞,一般170~290μm,直径14~35μm,壁厚4~10μm,内壁欠平整,有的具细密疣状突起,也有壁疣集中于先端,胞腔具1~10菲薄横隔,分隔成多细胞状。 ❹ 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无色中果皮及淡黄绿色外果皮薄壁组织中,有时一个细胞含数个结晶,直径5~18μm,长至31μm。 另可见棕色块、油滴及油室碎片。(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41) 理化 取样品粉末1g,加甲醇5ml,冷浸48小时以上,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距20cm,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98) 加工炮制 ❶ 切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润透,切丝或块,晒干。 ❸ 蜜橘红 取炼蜜兑水适量,再将橘红碎块倒入,拌匀,待炒成微黄色时,取出晾干。每化橘红100kg,用蜂蜜18.75k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 外层果皮主要含甙类及挥发油。 甙类有:柚皮甙(Naringin)、野漆树甙(Rhoifolin)、枳属甙(Poncirin)和新橙皮甙(Neohespridin)[1]。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枸橼醛(citral)、牻牛儿醇(Geraniol,香叶醇)、芳樟醇(Lnalool)、邻氨基苯甲酸甲酯(Methylanthranilate),尚含环氧丁香烯(Caryophylleneoxide)、环氧芳樟醇、己烯醇(C1s-3-hexenol)、杜松烯(Cadinene)、二戊烯(Dipentene)、苎烯(Limonene)、辛醇、辛醛、癸醛、葡萄柚内酯(Aurapte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水苏碱(Stachydrme)、番茄红素(Lycopene)、甘氨酸、腐胺(Putrescme)、焦儿茶酚(Pyrocatech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及二十九烷等[2]。 其中主要成分柚皮甙,有消炎镇痛作用[3]。柚皮甙的含量与果实成熟程度有关。果实越幼小,含柚皮甙量越高(可高达30%),果实越成熟,含量越低[1]。种子含黄柏酮(obacunone)[4]。 参考文献 [1]中草药 1990;21(5):15 [2]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522 [3]中药材 1989;12(9):35 [4]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83。【药性】: 性味 苦、辛,温。 ❶ 《纲目拾遗》:“苦、辛。” 归经 入脾、肺经。 功效 理气化痰,健胃消食。 主治 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 ❶ 《纲目拾遗》:“治痰症,消油腻、谷食积,醒酒,宽中,解蟹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气虚及阴虚有燥痰者不宜服。 《本草从新》:“化州陈皮,消痰至灵,然消伐太峻,不宜轻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杏仁,治胸闷,咳嗽。 ❷ 配橘络,治咳嗽痰多,胸闷,胸肋痛等症。 ❺ 配紫菀,治虚劳咳嗽,内伤,外感,寒咳、热咳等症。 ❻ 配乳香,治乳痈。 方选和验方 ❶ 二肾散(《证治准绳》)治积块少食:橘红500g,甘草120g,盐15g。水煮烂,晒干为末,每服10g,日服2次。淡姜汤调服。若有块,加姜黄15g,同前药煮;气滞加香附6g,同前药煮;气虚,加沉香5g,于药末同研;噤口痢,加莲子肉6g,于药末中同研。 ❸ 润下丸(《幼科发挥》)治小儿咳嗽,痰甚气弱:橘红(盐水炒)、炒枳壳、桔梗、姜半夏、甘草、炒苏子、炒莱菔子、茯苓各3g。上为末,神曲打糊为丸,黍米大。 ❹ 加味二陈汤(《医醇 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中药心法》:“治咳嗽多痰及食积不化等症无热象者:化橘红4~10g。煎服。 ” 【医药家论述】: 《百草镜》:“化州橘红,纹细,色红润而皮薄,多有筋脉,味苦辛,入口芳香,然其性酸削,能伐生气;消痰虽捷,破气损人,不宜轻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