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读音g·un(ˇ),为un韵目,属en-in-un-ün韵部。古本切,上,混韵。
❶传说中的一种大鱼。
❷人名,夏禹的父亲。

上一条: 下一条:

古代神话人物,禹父。《山海经·海内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之治水及遭殛,史籍记载凡三说:一、因“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鮌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二、“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𦌙。鲧则殛死”(《尚书·洪范》)。以为治水无功,或不得法。三、认为鲧死乃因与帝争位。《吕氏春秋·行论》:“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下之道者为帝,得帝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帝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但《楚辞》认为鲧之死并非治水无功,而因性格婞直而亡。屈原《离骚》:“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九章·惜诵》:“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故屈原又在《天问》一篇中表示怀疑,“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应龙何画?河海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鲧死之后,《天问》又云:“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可见南方较北方典籍记述为详尽。

☚ 稷   褒姒 ☛

鲧鯀ɡǔn

❶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鱼。
❷古代人名,传说是夏禹的父亲。

鲧gǔn

古代人名,相传是夏禹的父亲。

亦作“鮌”。 我国传说中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号崇伯,为尧令,奉尧命治水。因用筑堤防水的方法治水,九年未成,被舜杀死在羽山。当时“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 (yin) 洪水,不得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传说“鲧死后化黄熊”、“鲧死三年不腐,剖腹生禹。”见《史记·夏本纪》、《山海经·海内经》。《太平广记》四六六引晋王嘉《拾遗记》 曰:“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

鲧gǔn

〖名词〗
人名。传说中的我国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夏禹之父。因治水未成,被舜杀死在羽山(7)。《祁奚请免叔向》:鲧殛而禹兴。——鲧被杀而启用[他的儿子]禹。《展禽论祀爰居》:鲧障洪水而殛死。——鲧筑堤堵挡洪水却被[尧]杀死。《刑赏忠厚之至论》:四岳曰:“鲧可用。”——四岳说:“鲧可以用。”

鲧gǔn

人名。夏禹的父亲。《韩非子·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禹决渎。”

*鯀gun

F6E7
❶鱼名(见《说文解字》)。
❷古人名。传说是夏禹的父亲,因治水失败被舜杀死,后化为黄熊。

神话和传说人物。传说为尧之臣,禹之父。据《史记·夏本纪》、《山海经·海内经》,因治水无功,被舜殛于羽山。神话则说,上古洪水成灾,他背着天帝,盗来一种可以自然生长的土壤——息壤,堵塞了洪水。天帝大怒,派火神祝融杀鲧于羽山之郊。他死后三年不腐,剖腹生禹。


又作“”。传说中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居崇(今河南嵩县北),号崇伯。被尧命为治水官。用筑堤堵水法,九年而未治。被舜杀于羽山。

鲧gǔn

《本草纲目》介部第45卷能鳖(3)。人名。我国传说中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居于崇(亦称有崇),号崇伯。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他用筑堤防水的方法治水,九年未治平,被舜杀死在羽山。神话谓其神化为黄熊(一作黄能)。一说他与禹同为治水有功的人物。

鲧gun

亦作鮌。我国传说中原始时代的部落首领。奉尧帝之命治水。他做“九仞之城”,即用筑堤堵水的方法治水,经过九年未能奏效,被舜杀死在羽山(今郯城东北)。

☚ 墨经   颜山杂记 ☛

鲧(鯀);[鮌]ɡǔn

❶ (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鱼) a great fish
❷ (古人名,传说是禹的父亲) Gun (the name of emperor Yu's father)

一作鮌。传说为颛顼之子,禹之父。封于崇,亦称崇伯鲧。尧时,被四嶽推举,平治洪水。他筑堤堙塞,防治无功,被杀于羽山。或说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离骚》有“鲧婞直以忘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这一传说也很古老。或说鲧作城廓。

鲧(鯀)gǔn

15画 鱼部 古人名,相传为大禹的父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