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鲍参军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诗文别集。南朝宋鲍照作。照曾官临海王前军参军,故名。因字明远,又名《鲍明远集》。或直名《鲍照集》、《鲍氏集》。南齐虞炎始为编集,成十卷,凡赋二卷,诗六卷,文二卷。今有影宋本。别有明汪士贤刻本,薛应旂刻本,朱应登刻本, 张溥刻本等。清同治间钱振伦撰《鲍参军集注》六卷。近人黄节补注其诗集部分,别为《鲍参军诗注》四卷。今人钱仲联补注集说其文集部分,于诗集部分原注及黄氏补注复加订正增补,仍作《鲍参军集注》六卷,颇详备。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本。 ☚ 谢康乐集 谢宣城集 ☛ 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诗文别集。一作《鲍氏集》、《鲍明远集》。南朝宋鲍照撰。照罹难后,篇章流散。至南齐武帝永明(483—493)间,文惠太子萧长懋命散骑侍郎虞炎广事蒐访,始辑成《鲍照集》。虞炎序称:“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倘能半焉。”此时上距鲍照之死仅二十年,其诗文已佚其大半。《隋书·经籍志》著录《鲍照集》十卷,附注:“梁六卷。”所谓六卷本当是虞炎原本,嗣后有所增补,故得为十卷。此十卷本历唐、宋而流传不绝,唯唐避武后讳,改鲍照为鲍昭,南宋又易名《鲍参军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南宋十卷刻本至清初犹存(《绛雲楼书目》卷三),《四部丛刊》影印的明毛扆校宋本《鲍氏集》十卷,《四库全书》采用的明武帝正德五年(1510)朱应登刊本《鲍氏集》十卷,其集名、分卷、篇第均与宋本无大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朱本乃明都穆所重辑,不确。明又有薛应旂《六朝诗集》本《鲍氏集》八卷、张燮《七十二家集》本《鲍参军集》六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二卷。二张本分卷、篇第与十卷本不同,显然出于重辑。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其中《鲍明远集》三卷,卷一至二赋及杂文,卷三乐府及诗,分别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明冯惟讷《古诗纪》为底本。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钱仲联笺注《鲍参军集》六卷,此稿原为清钱振伦据明张溥本重编,卷一赋、表、疏,卷二启、书、颂、铭、文,卷三至四乐府,卷五至六诗、联句,附鲍令晖诗。此为鲍氏兄妹的全集。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钱仲联增补集说校勘的新一版。又,黄节补注《鲍参军诗注》四卷(清钱振伦原注),内附《鲍令晖诗注》一卷(清吴兆宜原注),有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 谢康乐集 沈休文集 ☛ 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二卷。诗文赋并收。其诗选语俊逸,风格遒丽,音调激昂顿挫。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清)吴汝纶有《鲍参军集选》一卷。 ☚ 鲍照 鲍参军集 ☛ 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十卷。《四库全书》本。 ☚ 鲍参军集 鲍氏集 ☛ 鲍参军集别集。十卷。南朝宋鲍照撰。鲍照(414?—466),字明远。本籍东海(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出身寒门,少有文学才情,因献诗临川王刘义庆,得到赏识,擢为国侍郎,以后作过中书舍人、秣陵令、永嘉令、临海王子顼参军等小官。世称“鲍参军”。后子顼因谋反赐死,他也死于乱军之中。 鲍照在门阀制度下,一生受尽歧视和打击,这种遭遇使他相当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社会的腐朽。他现存的二百多首诗中,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感情,揭露了种种黑暗现实。最著名的是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其第六首“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倾泄出积聚在内心的愤懑和不平,表现了作者宁肯弃置罢官,也不愿受人压抑的孤直耿介的性格。第四首以水泻平地,纵横流漫起兴,喻人生穷达祸福命运各殊,抒发其怀才不遇的愤慨。此外,第十二首写思妇想念游子,第十四首写征人流离边塞思乡难归的愁苦,都有一定社会意义。这组诗中也有少数篇章流露出听天由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是诗人思想中软弱性一面的反映。鲍照的五言乐府诗也立足于反映现实。《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写北方边塞将士们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全诗以“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作结,情调激昂,近于建安诗人“梗概多气”的作品,极为可贵。《代东武吟》描写出征军人在战争中历经艰辛,暮年却过着悲惨生活,流露出对统治者刻薄寡恩的不满。《代放歌行》对权贵的豪奢生活作有力的揭露,《代贫贱苦愁行》写贫贱之上“黯颜就人借”的屈辱沉痛,《代白头吟》写“人情贱恩旧,世议逐衰兴。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的世态炎凉。乐府诗以外的五言诗,以《拟古》、《咏史》等作品较为突出。如《拟古》第六首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予以大胆暴露,这在六朝人作品中简直是绝无仅有的。其他几首,也都是托古讽今,吐露自己抱负和抒发心中不平之气,体现了作者雄健的笔力。此外,鲍照的赠别诗、写景诗都不乏佳作,前者如《赠故人马子乔》、《赠傅都曹别》,后者如《登黄鹤矶》、《日落望江赠荀丞》等。 鲍照诗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感情奔放强烈,格调高昂,虽颇注意词藻的华美,但笔力遒劲,有飞动之势,无板滞之感,所以杜甫用“俊逸”来形容他的风格。他努力写作杂有七言或五言四句的乐府歌辞,对诗体的开拓也有贡献。唐代李白、高适、岑参、杜甫等诗人都受过他的影响。过去文学史上把他和谢灵运、颜延年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实际上他远胜谢颜,是南朝一位杰出的诗人。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辞赋以《芜城赋》最为传诵,历来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描写广陵往昔的繁华和战后的荒芜,抒发世事沧桑的感慨,也揭示了统治者们富贵煊赫不能常保的规律,打破了他们“将万祀而一君”的梦想。语言奇警有力,形象鲜明竦动。如写广陵残破景象诸句,确有动人心魄的效果。鲍照的散文也不乏佳作,如《登大雷岸与妹书》是一篇写景之作,极铺张和夸张手法,而又把作者的感情熔铸于写景之中,显得文气跌宕,而辞藻绚丽,兼有骈散两种文体的长处。 鲍照的著作当时已零落,南齐时虞炎始为编次成集。凡赋二卷,诗六卷,文二卷。今有影印明代毛扆校宋本,名《鲍氏集》。别有明薛应旂刻《鲍氏集》八卷本,汪士贤刻《鲍明远集》十卷本,张溥刻《鲍参军集》二卷本等。清同治间钱振伦撰《鲍参军集注》四卷,近人黄节撰《鲍参军诗注》四卷,均有排印本。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及历代名家对鲍氏的评语,有参考价值。 鲍参军集诗文集。南朝宋人鲍照(421?—466)撰。十卷。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镇江)人。家境寒微,少有文学才情,文辞赡逸,因献诗临川王刘义庆。始得赏识,委为国侍郎,后迁秣陵令。文帝刘义隆以为中书舍人。临海王子顼为荆州,照为军前参军,子顼谋反败,死于乱军之中。他生当南北朝分立,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人微职轻,屈不得志,不仅辞赋、骈俪其叙甚工,并以“文甚遒丽”的古乐府闻名于诗坛,成为南北朝杰出的作家。其诗文内容主要是反映恢复国土的愿望和对社会不平的感慨,洋溢着爱国热忱,也有写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这些作品思想深刻、笔力刚健,感情强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今存诗约二百余首,其中乐府诗约八十多首。文章最著者有《芜城赋》、《河清颂》、《登大雷岸与妹书》、《瓜步山揭文》等。今传本有明汪士贤刊本,明朱应登刊本,钱仲联增集说校《鲍参军集注》本。钱本注释较详,古典文学出版社于一九五八年出版。 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别集。十卷。南朝宋鲍照撰。鲍照(414?—466),字明远。本籍东海(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出身寒门,少有文学才情,因献诗临川王刘义庆,得到赏识,擢为国侍郎,以后作过中书舍人、秣陵令、永嘉令、临海王子顼参军等小官。世称“鲍参军”。后子顼因谋反赐死,他也死于乱军之中。 ☚ 谢康乐集 谢宣城集 ☛ 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别集名。南朝宋鲍照撰。鲍照字明远,曾经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刑狱参军,故世称他“鲍参军”,此集因而得名。南朝齐永明年间,鲍照的诗文已散佚大半,南齐虞炎奉命搜集鲍照遗文,编次成集,并作了序。《隋书·经籍志》著录《鲍照集》10卷。今传有明代毛校宋本《鲍氏集》10卷,薛应旂刻《鲍氏集》8卷本,汪士贤刻10卷本《鲍明远集》。张溥刻《鲍参军集》2卷本。清末同治年间钱振伦撰《鲍参军集注》6卷。近人黄节撰《鲍参军诗注》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今人钱仲联在钱本和黄本基础上加以补订,作6卷,标点改为新式的,是现在最好的本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较有参考价值。 ☚ 陶渊明集 骆宾王文集 ☛ 鲍参军集别集。南朝宋鲍照(字明远,曾官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作。照遗文最早成集的是南齐虞炎编次的十卷本,计赋二卷,诗六卷,文二卷。明刻有《鲍明远集》、《鲍氏集》等。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钱仲联《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修订本。 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10卷。收诗歌、散文骈文和辞赋。其文笔法遒丽,风格俊逸,对后世文学很有影响。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 ☚ 鲍照 鲍参军集注 ☛ 鲍参军集十卷。宋鲍照 (约414—466)撰。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南朝宋杰出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出身寒微。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起兵失败,他在荆州被乱军所杀。工诗,长于乐府,辞藻华美,骨力强劲。《拟行路难》十八首,抒发贫士愤激,风格清俊飘逸,奇特瑰丽,音节错综,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则纯用比兴。《七言乐府》,对唐诗人李白,岑参颇有影响。文、赋如《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皆为名篇。著有《鲍参军集》。南朝齐永明年间,虞炎奉齐文惠太子命,编辑鲍照诗文,虽然“片辞只韵,罔不收集”,但究竟“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傥能半焉”(虞炎序)。《隋书·经籍志》著录“梁六卷本”,大概就是虞本。隋唐时,有《鲍照集》十卷本。宋代有十卷刻本,直至清代仍见载于《降云楼书目》中,毛扆、钱曾、毕子肃等,也曾用宋刻本校过明刻本。明刻本现存最早的当属正德五年(1510)朱应登刻《鲍参军集》十卷本,据朱应登跋语,这个刻本的底本是得自都穆家的一个旧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却又认为“旧本之说不可信”,其实朱本编次与宋刻本相同,所谓“旧本”恐即是宋本,四库馆臣因未曾见过,宋本而生疑问。另有一个明刻本即《四部丛刊》影印毛扆校宋本,这个明刻本的编次与朱应登本同,但《行路难》第七首“蹲蹲”作“樽樽”,“啄”作“逐”,与朱本有异,可见所据宋刻底本与朱本不同。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有《鲍参军集》二卷,其底本亦应是朱应登十卷本,唯篇目次第重新编过,又较朱本增多诗数首。清人胡风丹《六朝四家全集》本则自张溥本出。鲍集注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鲍参军集注》为最详备,此书原有清人钱振伦手稿,后黄节取诗注部分增补为《鲍参军诗注》四卷,钱仲联在此基础上再次补订,增辑历代评论资料,并将全集校勘一过,可谓集其大成。 《鲍参军集》bao can jun jiA Collection of Bao Canjun→鲍照 (Bao Zha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