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luxun zawen
自1881年起直到1936年逝世,鲁迅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杂文,并且以杂文作为战斗的主要武器。杂文在鲁迅整个创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按创作时间顺序,先后结成的鲁迅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此集为鲁迅逝世后别人选编出版,此前均为鲁迅自己选编出版),以及后来人们拾遗补编的《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和《集外集拾遗补编》等。
鲁迅的杂文创作在思想内容上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杂文从《坟》到《华盖集续编》,主要反映出对封建道德文化和复古派的集中批判,鲜明地反对“国粹主义”,力主扫除封建迷信落后思想,呼吁社会解放,显示出强烈的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同时记载了鲁迅同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坚决斗争,突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右翼合流之后的双重新任务,表现了鲁迅“韧性的”和“痛打落水狗”的斗争精神,传达出鲁迅对吃人的旧历史、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的无比愤怒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论雷峰塔的倒掉》、《记念刘和珍君》等著名杂文正是这种思想感情的鲜明代表。后期杂文从《而已集》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则体现出更为深广的政治斗争、思想论战、文化评论和社会批评的丰富内涵。多方面尖锐揭露和有力抨击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行、国民党的卖国求荣及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控诉了法西斯统治的专断与暴虐,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御用文艺,捍卫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此外,还正确批评了革命文艺队伍内部的各种“左”右倾错误倾向,深刻剖析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消极落后思想意识和国民劣根性,并充分阐述了一系列极富价值的文化观和文学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等文是显现鲁迅后期杂文思想锋芒的重要代表。鲁迅杂文深广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鲁迅杂文是特定时代生活和社会思想的艺术记录,写出了整整一个时代的风貌。鲁迅杂文是政论,是文学,是史诗,充满了鲜明的爱憎情感,具有丰富的理论含量。
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从前期到后期也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前期艺术手法比较单一,偏重说理,显示出一种明了、直快的风格;后期则变化多姿,手法极为丰富,形成了更为系统、成熟的风格特色。总观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政论性与形象性、深刻性与通俗性的有机统一,既立论准确,分析透辟,论证严密,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又显示出议论的形象化,以对比、暗示、取譬、借喻等多种手法使抽象深奥的思想观点具体可感、浅切明了、生动形象;战斗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既有尖锐犀利的笔锋,又有舒缓深长的情致,往往把思想观点渗透在汪洋恣肆的感情波涛之中,既给人以战斗鼓舞,又给人以艺术享受;含蓄幽默和辛辣讽刺的结合,常用反语、影射、夸张等手法,“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能使人产生一种痛快淋漓而又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此外,鲁迅杂文造语精密,词汇丰富,文体多样,风格灵活多变。
正是由于鲁迅的独特贡献,才使杂文这种战斗性的文体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重要艺术形式,并把杂文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鲁迅的杂文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杂文创作,启迪了无数读者的思想认识,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中学语文课本收入了十余篇鲁迅杂文,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帮助中学生了解鲁迅的思想特质和艺术个性,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以至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鲁迅杂文
鲁迅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他很重视文学艺术的战斗作用,杂文是他直接解剖社会、抨击敌人的艺术武器,它犀利灵活,形象生动,不拘格套。根据这些艺术形式本身的特点,直接地表现了烈火一样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广泛地接触了为小说创作所没有或不可能接触的问题。从“五四”时期他便开始创作,作品集主要有《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己集》、《坟》、《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集外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鲁迅的杂文以寓热情于冷峻之中的文笔,通过抨击时政和鞭挞习俗揭示生活哲理,并将诗和政论结合在一起的风格,后来被人称之为“鲁迅风”。他开创了现代杂文的新风。在《而己集》、《三闲集》中,他有意识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1930年前后,他便作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现身于文坛。在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坚持真理,傲视顽敌。在他的杂文中,《二心集》比较锋利,是鲁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进入成熟时期的作品。在其以后的作品中更集中、更全面地反映了30年代急剧变化的政治风云和复杂纷乱的文化斗争。《二心集》和《南腔北调集》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他保卫无产阶级文学、保卫人民革命事业,从集体主义的思想高度上建立一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的战斗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