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鲁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鲁学 鲁学秦汉之际经学流派之一。因经师中传《诗》的申公 (名培),传《礼》的高堂生,传《鲁论》之作者等,均系鲁人,故名。汉武齐之初,鲁学在中央政权中已占据相当势力,并和黄老学派展开了激烈论争,结果申公隐退,鲁学衰弱。其学亦附会阴阳灾异之说,但不如 “齐学” 之夸诞,学风较为纯朴、保守,申公传《诗》就主张“无传 (疑); 疑者则阙不传” (《史记·儒林传》)。主要经籍有 《鲁诗》、《鲁论》 等。 ☚ 齐学 朴学 ☛ 鲁学 鲁学❶指周代自鲁建国以来,源出于鲁地的思想文化学说。以周公、孔子为代表。其特点是恪守礼义,笃行仁孝,对中国封建社会之政治,伦理思想有全面的、突出的贡献,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儒学思想体系(参见“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思想文化传统的主要支柱。历代多特称“儒学”。 ☚ 鲁论 鲁峻 ☛ 鲁学汉初儒家经学的一派。主要经典有《鲁诗》和《仪礼》。传《鲁诗》的申培公和传《仪礼》的高堂生皆鲁人,故名。“申培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疑者则阙不传”。认为:“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史记·儒林列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