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佩御墨
清代宫中文具用品。由乾隆年间宫中御书处“墨作” 制造,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御墨”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皇帝用墨。早在10世纪时,南唐后主李煜就曾设墨务官一职,负责督造御墨。至18世纪清代乾隆年间,由于清高宗弘历颇具雅趣,嗜墨成癖,故而制做御墨的规模空前宏大,所造御墨的品种、数量、质量均达到历史上的顶峰。清宫内务府所辖的造办处、御书处,分别设墨作,专司制墨事,保证皇帝用墨需要。此外,安徽歙洲一些民间著名墨业坊肆也经常承旨制造御墨。此时的御墨不仅讲究质料的纯正,同时也追求造型的美观,使之成为实用与玩赏皆能的工艺品。这绽鱼佩御墨长8厘米,宽2.4厘米,厚0.9厘米,呈鱼佩形。佩是古人系在衣带上的玉质装饰物,琢成鱼形的佩叫鱼佩。该墨取鲤鱼形状,鱼口大张,似在呼吸,鱼尾高翘,似欲跳跃,造型富有动感,且形态逼真,稍有夸张。在鱼腹处浅雕着几枝浮动的水草,含蓄地表现出鱼在水中游动的态势,深得唐诗莲动知鱼游的意境。此墨正反两面的图案完全一样,相对而雕,合成一完整的立体鱼形。墨的两面均涂着各种颜料: 鱼身施红,鱼尾填白,水草着绿,勾描处填金,与自然景物之色彩相一致,更增加图案的生动性。同时染色层还对墨起了保护作用,具有防潮、防蛀、防裂的功能。此墨侧面未上色,一侧楷书 “御墨乾隆丁巳年制” 款识,并钤篆书 “鱼佩” 印,字俱为阴文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