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魏野畴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魏野畴1898—1928陕西兴平人 魏野畴
魏野畴勤奋好学,追求真理——魏野畴烈士的学生时代 长 弓 革命英烈1988年4期 魏野畴 陕西兴平人。原名凤标,号明轩。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0年在北京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回陕西任中学教务主任,开设社会科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等课。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创建西安地区党团组织。1926年任中共西安地委委员,同时为中共出席国民党二大党团的西北组组长。1927年1月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旋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同年秋赴河南任杨虎城第十军政治部主任,积极开展兵运工作。1928年任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书记。同年4月领导阜阳武装暴动失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9日英勇就义。著译有《中国近世史》、《美国史》等。 魏野畴 魏野畴1898~1928wei yechou原名魏凤标,号明轩,化名韦金,笔名金士锋。兴平县魏家村(今兴平市冉庄乡板桥村魏家)人。革命烈士。出身农家,3岁丧父,幼入村塾。1913年入西安三秦公学,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与旅京陕西青年刘天章、李子洲、刘含初等组织共进社,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与北大的杨钟健、刘天章、李子洲等人发起改组陕西旅京青年联合会,创办《秦钟》杂志,欲“唤起陕西人之自觉心”。1921年毕业回陕,任华县私立咸林中学史地教员兼教务主任,编撰《中国近世史》,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1922年~1923年在北京修改《中国近世史》期间,创建《共进》半月刊,经李大钊、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春应陕北联合县立中学校长杜斌丞邀请,到榆林中学任国文和英语教员。1924年7月在西安组织青年生活社,创办《青年文学》旬刊,后改为《青年生活》,推动陕西青年运动。1925年5月,在西安领导发动驱逐军阀吴新田的运动,取得胜利。在此期间,介绍咸阳地区张含辉、曹碧轩、陈云樵、赵葆华、秋步月等人加入共青团或共产党(这些人后来成为咸阳地区党团组织的创建者)。同年八九月创办《西安评论》,宣传革命理论,指导陕西建党活动,筹建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1926年初任中共西安地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会后返回北京,为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选派学员数十名。其中一部分学员结业回陕后成为陕西农运骨干。同年4月~11月多方奔走,帮助国民军坚守三原要地,解西安之围。12月任中共陕西党团联席会议委员。1927年初出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委会委员。二三月间,在中共陕甘区委负责宣传工作。7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8月应杨虎城之邀赴安徽太和,任杨部国民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兼该军中共军委书记。1928年2月担任中共皖北临时特委书记。4月8日领导了著名的阜阳暴动。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魏野畴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在皖北平原举行武装起义,建立豫皖平原根据地。由于第十军代理军委书记宋建勋叛变告密,起义被迫提前举行。魏野畴率起义部队转移途中被俘。4月10日凌晨被杀害于阜阳老集以东洼地。 ☚ 魏相 文献 ☛ 魏野畴 魏野畴1898—1928原名魏凤标,号明轩,曾化名韦金。陕西省兴平县人。1917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学习。积极投入“五·四”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和刘天章、李子洲、杨钟健等人创办《共进》半月刊。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中共西安特支委员,1927年先后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陕西省委军委书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同年秋随杨虎城部到安徽太和一带驻防。1928年任皖北临时特委书记、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指挥,是皖北武装暴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年4月9日在阜阳武装暴动突围中不幸被俘,英勇牺牲。 ☚ 薛卓汉 俞建章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