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魏禧《大铁椎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魏禧《大铁椎传》

魏禧《大铁椎传》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 “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11),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12)

时座上有健啖客(13),貌甚寝(14),右胁夹大铁椎(15),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16)。柄铁折叠环复(17),如锁上练(18),引之长丈许(19)。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20)。扣其乡及姓字(21),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 “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22)。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23)

一日,辞宋将军曰: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24),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25),乃曰: “吾数击杀响马贼(26),夺其物,故仇我(27)。久居,祸且及汝(28)。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29)。宋将军欣然曰: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 “止! 贼能且众(30),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31),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32)。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 “但观之(33),慎弗声(34),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35)。客驰下,吹觱篥数声(36)。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37),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38),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39),股栗欲堕(40)。忽闻客大呼曰: “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 “子房得力士(41),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 《中兴遗传》(42),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43),又何多也! 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44),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45),甚工楷书也。”

【鉴赏】 大铁椎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即作者所谓的 “异人”。他性格奇特,不类常人,即作者所谓“魁奇”; 他是非分明,疾恶如仇,即作者所谓“侠烈”;他勇敢善战,武艺超群,即作者所谓“豪俊”。这三个方面是大铁椎这个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

作者对这个人物的三种特征刻画得相当突出,形象鲜明,引人入胜。其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是由于作者使用了多种描写方法。

第一,作者对大铁椎的外貌描写非常简单,却很有表现力。说他 “貌甚寝”,“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容貌极为丑陋,衣着十分寒酸,但是腰带里却缠着许多银子。从这个外貌上,已经显示出这个人物的“奇特”。

第二,作者对大铁椎的语言,所记虽然不多,但很能表现其性格。他向宋将军辞行时说: “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从他这些话里可以看出他认为响马是贼,对贼的赃物是可以夺取的,对敢于反抗者是可以杀戮的。自己与贼绝不能同流合污,这些话显示出他是非分明的性格。接着他又说出必须辞去的原因: “久居,祸且及汝。”所以他辞去。可见他辞去是怕给宋将军带来祸害。

当宋将军要 “骑马挟矢以助战”时,他斩钉截铁地加以拒绝: “止! 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他拒绝宋将军前往助战,主要是考虑到宋将军的

安全。在宋将军一再要求下,他才答应 “与偕行”,他把宋将军安排在一座空堡上,嘱咐宋将军: “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这也是为了宋将军的安全。

以上几处语言描写,一方面表明了大铁椎对宋将军的爱是深沉的,这与对响马贼的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刻画了这个人物是非分明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敌人的实力有清楚的认识与正确的分析,这又刻画了这个人物勇敢善战的性格。

第三,作者又通过场面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大铁椎与响马贼的战斗场面是本文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吸引读者的情节。首先作者写了战场的景色: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寥寥数语,把读者带进一个凄凉冷落的环境。晓月已落,星光满天,在冷清的旷野里,忽闻鸡鸣,不仅增加了寂静之感,也增加了恐怖气氛,令人毛骨悚然。这种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也是一种烘托,烘托出战斗的惊险。

其次,作者还暗用了比较的方法。大铁椎是一个人,而响马贼是 “二十余骑”,这都是响马贼中的大小头目; 此外还有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余人”,这些则是响马贼中的喽啰们。这些数字,使读者具体了解到两方实力的众寡悬殊,深为大铁椎捏一把汗。然而大铁椎胜利了,这就更能显示出大铁椎的勇敢善战、武艺超群。

再次,对于战斗的经过,作者采用敌对双方交替描述的写法。大铁椎先是“驰下,吹觱篥数声”,充分显示出大铁椎行动之快速及情绪之镇静。而响马一方,听到觱篥声,立即 “四面集”,显示其早有准备; “一贼提刀突奔客”,显示其气势汹汹。再看大铁椎,先是“大呼”,接着便是“挥椎”,是那样准,使得“贼应声落马”; 又是那样重,使得贼人的“马首裂”。第一个回合,大铁椎获得了胜利。但响马贼仗着人多势众,作垂死挣扎。“众贼环而进”,四面包围,步步进逼,形势严重,达到高潮。而大铁椎则 “奋椎左右击”,贼则 “人马仆地”,最后“杀三十许人”,大铁椎取得了彻底胜利。他取得胜利是那样从容,这就更显示出他的勇敢善战、武艺超群。

最后,作者还写了惟一旁观者——宋将军的表情。他始而“屏息观之”; 随着战斗的发展,惊险程度的提高,他“股栗” 了; 战斗达到高潮,惊险达到极点,他“欲堕” 了。宋将军的表情,一方面反映了战斗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大铁椎的勇敢善战和武艺超群。

除了以上三种描写方法外,作者还使用了陪衬手法。这篇文章是写大铁椎的,然而在写大铁椎之前,先写了宋将军,说他“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由这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物技艺甚高,声望甚大,因此获得了 “宋将军”这个绰号。写了宋将军之后,附带写了宋将军的弟子高信之,说他“多力善射”,就是说他也有一定的本领。

作者写这两个人物的目的,实际上还是在于突出大铁椎。这两个人虽然本领高强,然而与大铁椎相较,则弗如远甚。在这里,大铁椎是主,宋将军是宾。对于主是详写、具体地写,对于宾是略写、概括地写,这就使得主宾分明。主是描写的主要对象,宾则是作为陪衬出现的,有这个陪衬,使得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由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大铁椎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如此鲜明生动,是由于作者恰如其分地使用了各种写作方法。

作者魏禧在描述大铁椎的过程中,充满了爱慕,饱含了深情,这固然是由于这个人物的是非分明、武艺出众,同时也由于他是个有志之士,这一点在文中隐约地有所表现。大铁椎在辞别宋将军时说: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从这个话里可以看出他投奔宋将军是有用意的,目的在于寻找豪杰之士,有所作为。在这一点上,也可能与作者有相通之处。

魏禧生于明末,明亡时,他“号哭不食,剪发为头陀,隐居翠微峰”,“躬耕自食,切劘读书”,“康熙十八年 (按应为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禧以疾辞” (以上引文见《清史稿·魏禧传》)。从他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与清朝的不合作态度,表示出强烈的民族气节。作者写《大铁椎传》是在康熙九年,其时各地的抗清力量都已被镇压下去,清朝政权已经基本巩固。在这种形势下,他也许还存在着结交大铁椎这样人物刺杀清帝的幻想,所以在文章末段有 “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的话。


魏禧《大铁椎传》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魏禧《大铁椎传》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 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 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 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 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 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 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 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 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将军疆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 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 战。”客曰:“止! 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 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 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 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 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 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 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 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 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 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 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 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注释】①左氏《兵谋》《兵法》:指《左传》中有关用兵作战的谋略和方法的 辑略。②椎:同“锤”。③寝:丑陋。④楚声:楚地(湖南、湖北一带)的口音。⑤ 扣:通“叩”,询问。⑥疆:通“强”(qiǎng)。⑦响马贼:结伙拦路抢劫的强盗,抢劫 时先打呼哨,或放响箭,故称。⑧觱篥(bì lì):古代一种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 苇做嘴。汉代从西域传入。

【鉴赏】本文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传记,记叙了一位豪迈而神 秘、武艺高强而不传于世的侠士。这位侠士,却不知道他的姓名,只有以 他持有的武器大铁椎来称呼他。

大铁锤是一个异人。作者从肖像、语言、神态和动作等多个方面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大铁椎的“异”。他食量异:“健啖”;容貌异:“貌甚寝”;装 束异:“右胁夹大 铁椎,重四五十 斤”; 武器异: “柄铁折叠环复, 如锁上练,引之 长丈许”;态度 异:“与人罕言 语”“扣其乡及 姓字,皆不答”; 与贼格斗异:“大 呼挥椎”“奋椎 左右击”。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异人,自有深意,即表达“天生异人,必有所 用之”的思想,他联想到张良当年所请于博浪沙中用椎击打秦始皇的力 士。魏禧是明末遗民,他的反清复明的理想,希望寄托在像大铁椎这样的 英雄豪杰身上。

大铁椎是作者虚构的人物,但在文章中极力写出他的真实性。通过 传记的形式,细致的人物形象描摹,以及他人与他的交往,来让虚构的人 物具有真实的生命。而且,采取对比、衬托的方法,烘托出大铁椎杰出的 本领和豪侠的性格。他拜访宋将军,目的是结交能够干大事的真正英雄。 待他细心观察发现宋将军武艺平庸、缺乏胆识后,就果断做出了“皆不足 用”的结论,毅然告辞。宋将军就是大铁椎的陪衬人物。文章首先写宋将 军诸人名声之大,武艺之强,相形之下,大铁椎显得似乎很委琐。最后在 “星夜决战”中,大铁椎奋椎击敌、所向披靡,宋将军却吓得魂飞魄颤。通 过对比,大铁椎勇猛无比、武艺高强的形象鲜明生动起来。
 

郑晓玲,汪平秀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44-446页.

魏禧《大铁椎传》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魏禧《大铁椎传》

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大铁椎传》选自《魏叔子文钞》。此文约作于康熙十年(1671)前后。魏禧身为明遗民,一生好表彰节烈奇士,他的文集中有许多坚持民族气节者以及其他忠孝节烈人物的传记文章,很多写得很出色。他以此曲折地反映反清复明、不忘故国的思想。魏禧的文风凌厉雄健,《大铁椎传》是其人物传记文章中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这种文风。

原文开头有一段小序性质的文字,说明了写作本文的因由。结尾也有一小段议论。议论中,作者自己无力图天下恢复,只好寄希望于高人奇士的思想动机,此处删去了这两段文字。

《大铁椎传》带有明显的唐代豪侠题材传奇小说的表现手法特征,当然其思想内容并不一样。它是一篇人物传记,着力塑造了大铁椎这个人物形象。本文从人物到故事都带有极大的虚构性,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因其小说色彩浓厚,故清代张潮将此文选入自己所编的文言小说集《虞初新志》中。作者在这一虚构的故事中,又加上具有相当真实性的背景(如某些地点、次要人物等),增强了真实感。文章的最大特征是处处突出“奇”字,以“奇”字结构全篇,全文大致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一、二、三自然段)写大铁椎的出场以及平时的言行。尽管着墨不多,但对“奇”人大铁椎作了多方面的刻划。大铁椎一出场就显得扑朔迷离:他“不知何许人”,不知姓名,问之亦不答;他外貌及打扮奇特,相貌丑陋,“不冠不袜”,蓝巾裹头,白布缠足,活脱是一个落拓不拘小节的奇人;他行为及个性奇特,“健啖”,“罕言语”,夜半忽去忽来,天马行空,任性而为,完全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而尤其着力处在于描写他兵器的奇特,文章运用充分个性化的描写,不仅详细描述了他所使用的“大铁椎”的形状,而且写他“饮食拱揖不暂去”,与其兵器“大铁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铁椎”成为最重要的道具,既使人物形象带上鲜明奇特的个性色彩,又在文章结构上起着重要的贯串与关联作用,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这一部分从各个不同角度突出了大铁椎的奇特之处,初步勾勒了大铁椎来无踪、去无影,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士形象,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第三部分(四、五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分两个层次写。第四段写搏斗前,一方面继续刻划大铁椎的性格,突出他不同于常人的直截豪爽、快人快语的豪侠个性。他辞李将军道:“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毫不隐瞒自己对宋将军的轻蔑,想离而去之。宋将军强留他,因此引出了对行将举行的搏斗的交代,写了搏斗的原因,显示了大铁椎行为的正义性。宋将军要求“骑马挟矢以助战”,大铁椎不允,原因是他认为宋将军不仅不足以敌“贼”,反倒会成为一个负担。通过描写大铁椎、一向自负的宋将军以及尚未露面的“贼”等不同层次的人物,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和渲染。第五段直接写搏斗场面,是全文高潮。寥寥一百余字,首先交代了战场凄清的环境色彩:“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接着着力描写搏斗场面,点明双方人数的悬殊对比,突出大铁椎的以一当百、声威夺人。“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而大铁椎单人匹马,左冲右突,应付裕如。尤其突出其兵器“大铁椎”的神功:“大呼挥椎”,“奋椎左右击”,使贼“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前文并未集中描写大铁椎具有何等样的本领,只是以他的奇异行动来显露一鳞半爪,他“健啖”,右肋所夹的“大铁椎”“重四五十斤”,从不离身,从这些侧笔描写,人们只能隐隐感到他非同一般,无从确切了解他的本领究竟有多大。在搏斗场面的正面描写中,他处于百余人重重包围中,却能自由往来,如入无人之境,充分显示了他那种令人心胆俱裂的超群本领。文中也不忘运用反衬之笔,写平素自恃雄健的宋将军这个背景式的人物眼见搏斗的激烈场面而丧魂落魄,不寒而栗,庸人和奇人形成了多么强烈鲜明的对比。宋将军不仅串连全文,且起到了很好的陪衬作用。最后描写大铁椎大呼“吾去矣”,无影无踪而结束全文。

《大铁椎传》结构安排相当出色,从大铁椎的出场,逐步描写他的外貌、个性、行为,勾勒出一个完整形象。文章逐步推向高潮,描写激烈紧张的搏斗场面,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余地。

文章在语言上显得短促斩截,抑扬顿挫,显示了魏禧的文风特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