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家藏方方书。南宋魏岘撰。十卷。岘,碧溪 (今安徽广德东) 人。绍定初,官都大坑治司。著有《四明它山水利备览》。谓“七情蛊于内,六淫寇其外,于是乎疾生焉”。认为一疾有一证,一证有一方,虽医者诊察无误,但方不精良,病难速愈。因素弱多病,百药备尝,乃集四十年之经验,整理家传及亲试有效之方,汇编成书,故名。初刊于宝庆三年(1227)。卷一中风门。卷二至卷九,以内科为主,含外科病证,分头风头痛、补益、脾胃、心肾、发背痈疽等三十六门。卷十分妇人、小儿、杂方、诸汤四门。凡四十一门,载方一千零五十一首。包括临床各科病证,但以内科为主。以选方为主,多不设论。以病证为纲,下列诸方,条序井然,利于读者查寻。对研究宋代医学方剂发展及临床应用,均有裨益。有日本抄本(残缺卷三)。 魏氏家藏方方书。10卷。宋·魏岘辑于宝庆三年(1227)。作者本邵康节“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诗意,汇辑其父祖所录及自身躬试有效医方。凡1 051方,按病证及主治分述中风、一切气、心气、头风头痛、伤寒、伏暑、疟疾、治肾气、痰饮、补益等41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绝大多数为丸、散、膏、丹、药酒方,多为诸书稀见或本书仅见者。因受宋代用药风气影响,颇多应用香药,但不似《局方》偏用温热药之甚。全书诸方较为平正可取,切于实用。现仅存日本抄本两种,均略有残缺。1987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抄本影印,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