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魏市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魏市人 魏市人中国古代笑话。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众人竞看,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同伴人曰:“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市米,中有石,食之,今发。”众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 藏贼衣 繁钦 ☛ 魏市人·侯 白· 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有一人於门前卧,宛转称热,因众人竞看,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同伴人曰:“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在市得米,米中有石,乃今发。”众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选自《启颜录》〕 《启颜录》是《笑林》以后一部著名的笑话专集。《魏市人》选自《启颜录》。属于志人小说。本文写了北魏孝文帝时有个人为了诈称自己是富贵人,假装服石药发热而被人识破的故事。石药,指神仙家炼金石之属为药,认为服了可以长生不老。服石药发热叫做石发。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一文中对这一社会现象作过详细的描述。他说,吃石药的流毒“就同清末的鸦片的流毒差不多,看吃药与否以分阔气与否的。”还说:“到东晋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还到街旁睡倒,说是‘散发’以示阔气。就像清时尊读书,就有人以墨涂唇,表示他是刚才写了许多字的样子。”这篇文章以笑话的形式深刻反映了这一病态的社会现象,辛辣地讽刺了这类作假人的浅薄庸俗和小市民的虚荣心理。 本文作者善于把叙述与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叙述成为描写的基础,描写呼应叙述。文章先写“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皆称石发,乃有热者。”这说明服石药是有钱阶级的事,暗示穷人是吃不起的,并对“石发”进行了解释。然后揭示另一种怪现象:“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有了这一段概述,读者才会明白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人忽然要到街头躺下,为什么要说自己发热。如果没有这一段叙述,读者看了下面的描写,不但不会发笑,还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见短短的叙述,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描写部分,作者运用了讽刺的笔法,先写这个人在人流的必经之处“市门前”躺下,“宛转称热”。“宛转”即“辗转”,就是翻来复去的意思。文章描写了这个人躺在大街上翻来复去地叫热。当许多人争着来看热闹,他的同伴对他的行为感到奇怪时,他就大声告诉他们:“我石发”。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我富贵”。以这种行为表示自己富贵,本来就十分可笑,作者还进一步揭示这个人的欺骗行为,达到讽刺的目的。他的同伴问他:“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他回答说:“我昨在市得米,米中有石,食之,乃今发。”原来这个“宛转称热”的人根本没有服过石药,服几粒小石子是不会发热的。一句话,使他自己的“诈作富贵体”的丑恶行为大白于天下,引得“众人大笑”,这种笑就是无比辛辣的讽刺和嘲弄,它像无情的皮鞭,对这种小市民庸俗的虚荣心理加以抽打。作者运用讽刺笔法对病态社会的揭露是鞭辟入里的,文章令人捧腹,也发人深省。 《魏市人》
隋·侯白2 后魏孝文帝时3,诸王及贵大臣多服石药4,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 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5,要人竞看6,同伴怪之7,报曰8:“我石发。”同伴人曰:“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市米9,中有石,食之今发。”众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1本篇选自《启颜录》,标题为后人所加。原书由侯白首创,后人续有增加。2侯白(生卒年不详):字君素,隋文学家,有《旌异记》。3后魏孝文帝:北魏皇帝拓跋宏,471~499年在位。4石药:指五石散,盛行于魏晋,其成份有紫石英、赤石脂等。服后身体发热,需吃冷食,故也名寒石散。5宛转:反复。6要(yao):同“邀”,拦截。7怪:埋怨,责备。8报:回答。9市:买。 【析点】 其实吹牛弄虚,也讲究个本领高下。北魏这位发热的人吹牛的本事实在蹩脚,于闹市躺倒,“宛转称热”,本已有伤大雅,不似富贵者所为;更有甚者,本不知何者为“石药”,吃了米中石,即去闹市摆阔,“诈作富贵体”。待别人问起,原形毕露,落得个贻笑大方的下场。 这则笑话以夸饰的笔法在嘻笑中直刺昏了头的嗜吹者,极为巧妙。作者不动声色地让吹牛者自己露出马脚,当众出丑,正如俗言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过,砸了“魏市人”脚的竟是那小小的米中之石,呜呼哀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