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魏五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三國、晋、十六國 > 魏五銖 魏五銖 wèiwǔzhū 三國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始鑄之五銖錢。其形略同漢制,“五”字交筆彎曲,“朱”字頭圓折,筆劃較肥壯。徑約二·五厘米,重三·四克左右。《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太和元年……夏四月乙亥,行五銖錢。”《晉書·食貨志》:“至明帝世,錢廢穀用既久,人間巧僞漸多,競溼穀以要利,作薄絹以爲市,雖處以嚴刑而不能禁也。司馬芝等舉朝大議,以爲用錢非徒豐國,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鑄五銖錢,則國豐刑省,於事爲便。魏明帝乃更立五銖錢,至晉用之,不聞有所改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