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魏了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魏了翁1178—1237南宋学者。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少聪颖过人,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富有文采。庆元五年(1190)进士,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后知嘉定府。因父丧返里,筑室白鹤山下,开门讲学,士争从之。学者称鹤山先生。后起知汉州、眉州、泸州,在蜀为官十七年。嘉定末,入朝为兵部郎中。因与史弥远不合,为朱端常所劾,连降三官,归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不远千里负书从学。后起为权礼部尚书,复为大臣所排挤。后又起,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一生反对佛、老学说,推崇朱熹理学,和真德秀号为朱子后学,但对朱注各经取怀疑态度。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与陆九渊思想接近。著有《九经要义》、《鹤山集》等。《宋史》入《儒林传》。 魏了翁(1178—1237)宋蒲江(今属四川)人。本姓高,字华父,号鹤山,学者称鹤山先生。高定子胞弟。庆元五年(1199 年)进士。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国子正、武学博士,以校书郎知嘉定府。嘉定二年(1209年)丁生父忧,于蒲江创鹤山书院授徒。起知汉州,历知眉州,潼川府提刑兼提举常平、转运判官,直秘阁知泸州主管潼川路安抚公事。复知潼川府,进兵部郎中、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官、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秘书监、起居舍人、起居郎。宝庆元年(1225)谪居靖州,亦创鹤山书院。绍定四年(1231 年)复职。五年任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 年)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二年兼同修国史兼侍读,再兼吏部尚书,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进封临邛郡开国侯。三年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就医苏州。卒赠太师,谥文靖,累赠秦国公。仍赐第宅于苏州南宫坊,甫里别业罗隐庵及庄田数顷,名魏家库。子孙家居。究经学古,自为一家,与真德秀齐名称大儒。葬于苏州高景山西金盆坞。著有《鹤山全集》《周易要义》《周易集义》《九经要义》《古今考》《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经史杂录》《师友雅言》等。 共4首 (词)宋· 不居上界列仙班。 梅隐寄幽闲。 玉堂云晓,玉珍雨夜,总是真欢。 如兄才誉居人上,鹏路正看看。 只祈兄弟,长随母健,不爱高官。 (词)宋· 梦魂不踏正牙班。 直作五云闲。 简编真乐,埙篪雅韵,菽水清欢。 都将瞥忽荣华事,春梦晓云看。 只期他日,实愿受用,大耐高官。 (词)宋· 北风不竞帝师班。 雨足桔槔闲。 且容湖使,静中藏拙,忙里偷欢。 一枰黑白终何若,未可目前看。 自量愚分,不堪世用,只称田官。 (词)宋· 乃翁表里玉无瑕。 浑是得天多。 一生受用,不完全处,都补填他。 郎君心念和平处,似得十分家。 天何以报,重重印字,滴滴檐窠。 共5首 (词)宋· 密叶留香护境天。 好风时雨媚清涟。 亭亭双秀倚湖弦。 造化曾居公掌握,呈祥宁许百花先。 聊占棣萼蒂芳连。 (词)宋· 一日嘉名万口传。 都凭新乐播芳鲜。 非关呈瑞作人妍。 地褊不妨金步稳,境幽生怕鼓声填。 馀尊相与重留连。 (词)宋· 试问伊谁若是班。 二乔铜雀锁孱颜。 千年痕露尚馀潸。 羞向眼前供妩媚,独于静处惬幽娴。 人情多少逐河间。 (词)宋· 晓镜摇空髻耸丫。 夜盘承露掌分叉。 翠芳绰约总无华。 欲往从之空怅望,潜虽伏矣莫藏遮。 淤泥深处瑞莲花。 (词)宋· 云外群鸿逐稻粱。 独乘下泽少游乡。 赤心片片为人忙。 俗事萦缠何日了,自身活计孰为长。 闭门书卷圣贤香。 共6首 (词)宋· 如公何地不阳春。 往来频。 醉倾银。 闻道河阳,童稚正欢迎。 移向德威堂上着,疑潞国,是前身。 行人还又送行人。 夜无尘。 对丰神。 自古心知,别语转情真。 须信人生归去好,三径旧,四时新。 (词)宋· 一襟满贮梓城春。 笑声频。 笔挥银。 自有江山,长是管将迎。 不似如今归去客,云外步,水边身。 萧然今代杰魁人。 混光尘。 越精神。 不把浮云,轩冕拂天真。 化洽堂边应创见,人物旧,榜颜新。 (词)宋· 水花湖荡翠连天。 记年年。 甚因缘。 斗鸭阑干,云雾踏青妍。 人似风流唐太白,披紫绮,卧青莲。 如今别思浩如川。 欲腾骞。 隔风烟。 月到天心,人影在长编。 只有此身飞不去,翔雁侧,狎鸥边。 (词)宋· 与君同醉梓州春。 不辞频。 漏更银。 尚记梅时,出郭喜相迎。 又对西风斟别酒,云过眼,月分身。 傥来官职不关人。 等微尘。 苦劳神。 更向中间,谩说假和真。 只有交朋关分义,无久近,与陈新。 (词)宋· 西来紫马倦行春。 上书频。 阙排银。 愿听臣归,子舍便将迎。 又为老臣全晚节,关教化,系臣身。 帝心终眷老成人。 想音尘。 倍留神。 且把闲风,淡月与全真。 出处如公都有数,今古梦,几番新。 (词)宋· 梦随瘦马渡晨烟。 月犹弦。 稻初眠。 宇宙平宽,著我一人闲。 梦破枇杷香满袂,应唤我,驻行鞯(王氏之门枇杷花正开。)。 雁声砧杵落晴川。 抚流年。 叹区缘。 随世功名,未信果谁贤。 目断孤云东北角,离复合,断还连。 共7首 (词)宋· 怕年来年去,渐雅志、易华颠。 叹梦里青藜,间边银信,望外朱轓。 十年竟成何事,虽万钟、于我曷加焉。 海上潮生潮落,山头云去云还。 人生天地两仪间。 只住百来年。 今三纪虚过,七旬强半,四帙看看。 当时只忧未见,恐如今、见得又徒然。 夜静花间明露,晓凉竹外晴烟。 (词)宋· 问梅花月里,谁解唱、小秦王。 向三叠声中,兰桡荃棹,桂醑椒浆。 明朝濮渝江上,对暮云、平野北风凉。 准拟八千里路,破除九十春光。 砚涵槐影漾旂常。 披拂御炉香。 念人世难逢,玉阶方寸,陛楯颜行。 休言举人文字,系一生、穷达与行藏。 凡卉都随岁换,幽兰不为人芳。 (词)宋· 恰秋光四十,箕斗外、月初弦。 笑浅濑平芜,寒城小市,掌许山川。 半生梦魂不到,与君侯、岁岁此周旋。 鞍马空销髀肉,兜牟未换貂蝉。 人生天地两仪间。 须住百馀年。 数重卦三三,后天八八,来日千千。 面前路头尽阔,放规模、运量十分宽。 官职终还分定,儿孙也靠心传。 (词)宋· 记北人骑屋,看龙首、许仲元。 自拥节来归,持荷直上,谁与争先。 好官到头做彻,些儿欠缺便徒然。 我爱庆元龙首,当春不逐时妍。 人生天地两仪间。 且住百来年。 数初度庚寅,未来甲子,尽自宽闲。 太平竟须公等,终不成、造物谩生贤。 拓取面前路径,着身常要平宽。 (词)宋· 记薰风殿上,曾当暑、侍君王。 看绛服临轩,白袍当殿,流汗翻浆。 今年诏书催发,趁槐庭、初夏午阴凉。 瘦马行时腊雪,叠猿啼处年光。 大科异等士之常。 难得姓名香。 叹陋习相承,驹辕垂耳,麟楦成行。 平生学为何事,到得时、遇主忍留藏。 看取杏花归路,身名浑是芬芳。 (词)宋· 被东风吹送,都看尽、蜀三川。 向涪水西来,东山右去,剑阁南旋。 家家露餐风宿,数旬间、浑不见炊烟。 踏遍王孙草畔,眼明帝子城边。 万家赤子日高眠。 丝管夜喧阗。 自梓遂而东,岷峨向里,汉益从前。 人人里歌涂咏,愿君侯、长与作蕃宣。 我愿时清无事,早归相伴华颠。 (词)宋· 正秋阴盛处,忽荡起、一冰轮。 甚汉魏从前,才人胜士,断简残文。 都无一词赏玩,更拟将、美色似非伦。 此意谁能领会,自夸光景长新。 得阴多处倍精神。 俗眼转增明。 向大第高楼,痴儿騃女,脆竹繁裀。 此心到头未稳,莫古人、真不及今人。 坐看两仪消长,静观千古浇淳。 共1首 (词)宋· 射洪官酒元曾醉。 又六十八年重至。 长江驿畔水如蓝,也应似、向人重翠。 人生岂必高官贵。 愿长对、诗书习气。 陶家髻子作宾筵,有如个、嘉宾也未。 共1首 (词)宋· 那复有。气味醲于春酒。 犹向故乡怀印绶。相过何日又。 吐出心肠锦绣。问我阿娘依旧。 娘亦祝君如柏寿。相看霜雪后。 共1首 (词)宋· 阑风长雨连霄,昨朝晴色随轩骤。 松声花气,江烟浦树,如相迎候。 山送青来,僧随麦去,山为吾有。 更支筇直上,薜萝深处,云垂幄、藓成甃。 未至相如独后。 对山尊、劝酬多又。 记曾犯雪,重来已是,绿肥红瘦。 好语时闻,忧端未歇,倚风搔首。 谩持觞自慰,冰山安在,此山如旧。 共1首 (词)宋· 银潢濯月,金茎团露,一日清于一日。 昨宵云雨暗河桥,似刬地、不如今夕。 乘查信断,支机人去,误了桥边消息。 天孙问我巧何如,正为怕、不曾陈乞。 共2首 (词)宋· 连夕雨盈畴。 先为农家做麦秋。 更放年头晴甲子,知不。 应是天公及尔游。 随事与民求。 又与随时验乐忧。 民气乐时天亦好,休休。 为尔簪花插满头。 (词)宋· 万里载浮名。 忆昔从容下帝京。 冉冉七年如昨梦,分明。 赢得存存夜气清。 谁使滥专城。 有罪当诛尚薄刑。 细数当时同省士,皆卿。 落落韶阳独九龄。 共2首 (词)宋· 蓝田玉种。 为我酬清供。 香压冰肌犹怕重。 更倩留仙群捧。 看花美倩偏工。 举花消息方浓。 此笑知谁领解,无言独倚东风。 (词)宋· 谁分天种。 来上花鬘供。 绿叶素云姿雅重。 那得愁心频捧。 他花自是无工。 不关香淡香浓。 才问为谁含笑,盈盈靴面攲风。 共2首 (词)宋· 鸣蝉泊雨晴云湿。游龙剪岸涪江碧。 气候尔和平。满家浑是春。 公堂虽有酒。不敌公真有。 寿宿对魁星。颊红衫鬓青。 (词)宋· 东窗五老峰前月。南窗九叠坡前雪。 推出侍郎山。著君窗户间。 离骚乡里住。恰记庚寅度。 挹取芷兰芳。酌君千岁觞。 共2首 (词)宋· 骊驹未撤客乘鞍。 征鞭摇晚寒。 雁边酲梦角惊残。 关山斜日边。 求道地,托恩天。 人情久亦安。 转移都在笑颦间。 鄙夫应也宽。 (词)宋· 西风吹信趣征鞍。 日高鸿雁寒。 稻粱啄尽不留残。 侬归阿那边。 无倚着,只苍天。 将心何处安。 长教子骏满人间。 犹令侬意宽。 共39首 (词)宋· 世界要扶助,人物载耆英。 茫茫四海,谁识今代有宠臣。 万顷青湖佳气,一片紫岩心事,天付与斯人。 耸耸铁冠吏,表表白云卿。 海沮漳,城汉郢,宅峨岷。 规摹妙处,胸次纳纳几沧瀛。 未说令公二纪,先看武公百岁,年与学俱新。 星弁百僚准,天宇四时春。 (同上) (词)宋· 轻露瀹残暑,哉魄拟初弦。 天台万八千丈,中有紫霞仙。 正理中枢旧武,却忆邻环昨梦,重上蜀青天。 只守伯禽法,駉野万云烟。 锦川星,郎位宿,又移躔。 为无结辈十数,踏遍蜀山川。 人识绍兴奉使,家有显谟科约,慧命得公传。 从此造朝去,两地亦青毡。 (词)宋· 人道三十九,岁暮日斜时。 儿今如许,才觉三十九年非。 昨被玉山楼取,今仗牛山挽住,役役不知疲。 自己未能信,漫仕亦何为。 亦何为,应自叹,不如归。 问归亦有何好,堂上綵成围。 上下东冈南陌,来往北邻西舍,逖地看儿啼。 富贵适然耳,此乐几人知。 (词)宋· 涪右金华宅,上有蔚蓝天。 当年玉女何事,未摆世间缘。 要把平夷心事,散作吉祥种子,春暖玉生烟。 回首生处所,更欲与周旋。 自归来,生处所,已三年。 山头白鹤候我,应讶久留连。 已作秋风归梦,忽递春风消息,吹我著泸川。 安得且归去,绵上饱耕眠。 (词)宋· 清燕卧霜角,月魄几回哉。 一声云雁清叫,推枕赋归来。 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 别忆入梅艳,愁色上田莱。 记来时,惊列缺,走吴回。 人间都失匕箸,老婢亦惊猜。 疋马晓风鞭袖,孤堞暮烟烽柝,挥却挂蛇杯。 不负此邦去,笑口也应开。 (词)宋· 堪怪两外府,使传载朝缨。 虽云身在江表,都号汉公卿。 莫是才堪世用,莫是有人吹送,中外尔联荣。 天运自消息,龙蠖不关情。 更寻思,谁得失,孰亏成。 潜鱼要向深渺,犹恐太分明。 且愿时清无事,长把书生阁束,归践对床盟。 强似抗尘俗,岁岁上陪京。 (词)宋· 岁岁为公寿,着语不能新。 自公持节北去,我亦有遐征。 坐我碧瑶洞府,被我石楠嘉荫,冰柱向人清。 待屈西风指,王事有期程。 我尝闻,由汉水,达河津。 痴牛騃女会处,应有泛槎人。 便向汉川东畔,直透银河左界,去上白云京。 袖有传婿研,我欲丐馀芬。 (词)宋· 千古峨眉月,照我别离杯。 故人中岁聚散,脉脉若为怀。 醉帽三更风雨,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 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 山中人,灶间婢,亦惊猜。 江头新涨催发,欲去重裴回。 世事丝丝满鬓,岁月匆匆上面,渴梦肺生埃。 酒罢听客去,公亦赋归来。 (词)宋· 九十九峰下,百二十年州。 西风吹起客梦,月满驿南楼。 影入天河左界,辰在寿星向上,还是去年秋。 要和木兰曲,载酒寿君侯。 天边信,云外步,去难留。 寿觞庭院依旧,已带别离愁。 离合钟情未免,行止关人何事,浪白世间头。 将相时来作,身健百无忧。 (词)宋· 万里蜀山险,难似上青天。 谁知间有,人心之险甚山川。 赖得皇华星使,满载春风和气,来自鉴湖边。 要识方寸地,四十万云烟。 佩珑璁,冠昱爚,组蝉联。 眼前富贵馀事,所乐不存焉。 闻道汉家子政,博考兰台载籍,胸次着千年。 会有太一老,同结海山缘。 (词)宋· 落日下平楚,秋色到方塘。 人间袢暑难耐,独有此清凉。 龙卷八荒霖雨,鹤閟十州风露。 回薄水云乡。 欲识千里润,记取玉流芳。 石兰衣,江蓠佩,芰荷裳。 个中自有服媚,何必锦名堂。 吸取玻瓈清涨,唤起逍遥旧梦,人物俨相望。 矫首望归路,三十六虚皇。 (词)宋·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嗺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词)宋· 冻雨洗烦浊,烈日霁威光。 逸人去作太守,旗志倍精芒。 莎外马蹄香湿,柳下旟阴晨润,景气踏苍苍。 夹道气成雾,我独犯颜行。 对颜行,斟尾酒,点头纲。 请君釂此,更伴顷刻笑谭香。 为问锦屏富贵,孰与熙宁谏议,千古蔚仪章。 世道正颓靡,此意傥毋忘。 (词)宋· 三十作龙首,四十珥貂婵。 幡然携取名节,锦绣蜀山川。 揽辔扶桑初晓,饮马咸池未旰,来日尽宽闲。 兹事亦云足,所乐不存焉。 女垂髫,儿分鼎,妇供鲜。 尊章青鬓未改,和气玉生烟。 造物犹嫌缺陷,要启公侯衮衮,又畀贾嘉贤。 公更厚封植,自古有丰年。 (词)宋· 烟雨敛江色,江水大于杯。 蓬窗一枕霄梦,忽忽到无怀。 苦被江头新涨,推起天涯倦客,万里片帆开。 收用到我辈,天下岂无才。 路漫漫,行又止,信还猜。 渊鱼得失有分,须载月明回。 寄语鹤山亲友,若访吾庐花柳,为我扫烟埃。 去去党无辱,振袂早归来。 (词)宋· 有匪碧岩使,长佩奏琅球。 门前初暑才涨,一室淡于秋。 帘捲峨眉烟雨,袖挟西川风露,满眼绿阴稠。 人物眇然甚,得似此风流。 此何时,公犹滞,剑南州。 分明忧在目睫,只凭付悠悠。 未问人谋当否,须信天生贤哲,不只等闲休。 努力崇明德,巨浸要平舟。 (词)宋· 古说士夫郡,犹欠殿头魁。 记曾分付公等,行矣勉之哉。 世事弈棋无定,甲子循还复尔,不免且低回。 人物价自定,万事付衔杯。 试与公,同握手,上春台。 繁红丽紫何限,转首便尘埃。 欲识化工定处,须向报秋时节,未用较先开。 休道屋犹矮,卿相个中来。 (词)宋· 山岳会元气,初度首王春。 扶持许大穹壤,全德付耆英。 二万九千日力,四百八旬甲子,酿此杰魁人。 玉剑卧霜斗,金锁掣天扃。 学宗师,人气脉,国精神。 不应闲处袖手,试与入经纶。 磊落蟠溪感遇,迢递彭篯岁月,远到漆园椿。 用舍关时运,一片老臣心。 (词)宋· 昨梦鹤山去,风景逐时新。 藕花拍满栏槛,松竹被池频。 尽日兄酥弟酪,触处言鲭义䐑,相对只翁卿。 梦觉帝乡远,有酒为谁倾。 忽飞来,天外句,梦中人。 自怜何事,彊把麋鹿裹朝绅。 坐看九衢车马,鞭策长安日月,檐阁太玄经。 只说来时节,金气已高明。 共3首 (词)宋· 记幡然、持节下青云,巴月几成弦。 待竹枝歌彻,讼棠匝地,扉草连天。 却寻当年旧梦,来使蜀东川。 人物寥寥甚,禁许回旋。 愧我推挤不去,尚新官对旧,后任如前。 与故人饮酒,月露写明蠲。 叹书生、康时无计,谩忧思、时堕酒痕边。 且只愿、早休兵甲,长见丰年。 (词)宋· 被西风吹不断新愁。 吾归欲安归。 望秦云苍憺,蜀山渺渀,楚泽平漪。 鸿雁依人正急,不奈稻粱稀。 独立苍茫外,数遍群飞。 多少曹苻气势,只数舟燥苇,一局枯棋。 更元颜何事,花玉困重围。 算眼前、未知谁恃,恃苍天、终古限华夷。 还须念,人谋如旧,天意难知。 (词)宋· 自王家无怨住襄城,世总生贤。 似谢阶兰玉,马庭梧竹,一一堪怜。 富贵关人何事,且问此何缘。 又踏前朝脚,领蜀山川。 点检重关复阁,尚甘棠匝地,乔木参天。 中兴规画,父老至今传。 六十年、山河未改,只芳菲、不断紧相联。 相将又,参陪宰席,还似当年。 共3首 (词)宋· 朔雪上征衣。 春风送客归。 万杨华、数点榴枝。 春事无多天不管,教烂熳、住离披。 开谢本同机。 荣枯自一时。 算天公、不遣春知。 但得溶溶生意在,随冷煖、镇芳菲。 (词)宋· 轻露濯秋风,新楼插太空。 更遭逢、解事天公。 为唤羲和驱六马,将杲日、挂帘栊。 日影正沈红。 须臾月在东。 百万家、乐意融融。 民意乐时天亦好,聊与众、一尊同。 (词)宋· 人物盛乾淳。 东嘉最得人。 费江山、几许精神。 我已后时犹遍识,君子子、又相亲。 秋入塞垣新。 风寒上醉痕。 万百般、倚靠苍旻。 只愿诸贤长寿健,容老我、看闲身。 共3首 (词)宋· 知年来、几番拜疏。 但言归去归去。 问归有底匆忙事,得恁陈情良苦。 天未许。 将花绶藻衣,为插仪庭羽。 掉头不顾。 念白发翁儿,本来天分,不是折腰具。 从头数。 多少汉庭簪组。 滔滔车马成雾。 争如祖帐东门外,父子缥缥高举。 峨眉下、有几许湖山,无着春风处。 留君不住。 但远景楼前,追陪杖屦,莫忘却、别时语。 (词)宋· 向江头、几回凝望,垂杨那畔舟才舣。 江神似识东归意。 故放一篙春水。 却总被。 三百里人家、祖帐连天起。 且行且止。 便为汝迟留,三朝两日,如此只如此。 还须看,世上忧端如猬。 一枰白黑棋子。 肥边瘦腹都闲事。 毕竟到头何似。 当此际。 要默识沈思,一著惺惺地。 目前谁是。 料当局诸公,敛容缩手,日夜待公至。 (词)宋· 记年时、三星明处。 尊前携手相语。 家山幸有瓜和芋。 何苦投身官府。 谁知道,尚随逐风华,为蜀分南土。 依前廉取。 便捲却旌麾,提将绣斧。 天口笑应许。 逢初度。 从头要为君数。 怕君惊落前箸。 天东扶木三千丈,不照关河烟雨。 谁砥柱。 想造物生才,肯恁无分付。 九州风露。 待公等归来,为清天步。 容我赋归去。 共3首 (词)宋· 玳筵绮席绣芙蓉。 客意乐融融。 吟罢风头摆翠,醉馀日脚沉红。 简书绊我,赏心无托,笑口难逢。 梦草闲眠暮雨,落花独倚春风。 (词)宋· 沙堤除道火成城。 换得午桥清。 寒色般添酒令,野芳抵当铏羹。 松馨花气,岸容山意,浦思溪情。 谁记一时胜引,坐中喜得间平。 (词)宋· 天公只解作丰年。 不相冶游天。 小队春旗不动,行庖晚突无烟。 吟须撚断,寒炉拨尽,雁自天边。 唤起主人失笑,寒灰依旧重然。 共3首 (词)宋· 一段同云似练,更无剩幅间边。 玉娥不怕五更寒。 剪就飞花片片。 酒里吟边竞爽,枝头枝底争妍。 入春无物不芳鲜。 只我依然颜面。 (词)宋· 早厌人间腐鼠,要希云外飞皇。 羲和不肯系朝阳。 任向鬓边来往。 出谷声中气味,编蒲册里晶光。 至今心胆为渠狂。 梦倚银潢天上。 (词)宋· 曾记刘安鸡犬,误随鼎灶登仙。 十年尘土涴行缠。 怪见霞觞频劝。 会合元非择地,乖逢宁得非天。 妇闻风月正娟娟。 亲泼床头醅面。 共18首 (词)宋· 腰着万钉犀玉夸,肘垂斗大金章。 非关性分总寻常。 要知真乐处,綵服鬓毛苍。 浩荡春风生玉树,蒸成满院芬芳。 斗城无处着韶光。 会归天上去,长捧伯仁觞。 (词)宋· 脚踏西郊红世界,才知春意分明。 不须更说锦官城。 春来游冶骑,得得为渠停。 停到花眠人且去,酒杯苦欲留行。 直须醉饮到参横。 不因歌白雪,三日作狂酲。 (词)宋· 七夕长留河汉女,重阳又属骚人。 只馀八八号佳辰。 中和无与拟,摏作一家春。 俗事萦人何日了,随缘女嫁男婚。 却将不系自由身。 闲中书日月,随处弄儿孙。 (词)宋· 红杏花边曾共赏,天涯还是相逢。 人言契分两重重。 谁知声利外,别有一般同。 炯炯奇情双亮处,天光水色相通。 磨中旋蚁渺何穷。 共扶天事业,此意政须公。 (词)宋· 占断人间闲富贵,长秋应是长春。 前山推月上帘旌。 缓觞燖旧友,勾拍按新声。 时倚晴空看过雁,几州明月关情。 知君早已倦青冥。 时来那得免,事业一窗萤。 (词)宋· 尚忆去年称寿日,綵衣犹带天香。 今年还见雁成行。 两头娘子拜,笑领伯仁觞。 知是几年培植底,如今满院芬芳。 只凭方寸答苍苍。 春风来不断,点缀艳阳妆。 (词)宋· 九十秋光三十八,新居初度称觞。 青衫綵服列郎娘。 孙枝无处着,犹欠两东床。 尽是当年亲手种,如今满院芬芳。 只凭方寸答苍苍。 个中无尽藏,谁弱又谁彊。 (词)宋· 春院绣帘垂𦋏𦌊,一天风月横陈。 慈亲初度纪嘉名。 每从歌舞地,犹记杰魁人。 大句忽随乌鹊至,恍如前岁逢春。 只祈岁岁及兹辰。 天风吹宝唾,华彩动文星。 (词)宋· 天为西南分八使,更分四道蕃臣。 争如齿宿綵衣新。 亲年开百岁,又见子生孙。 一度平反供一笑,无边桃李皆春。 便归天上极恩荣。 为君图寿母(去年曾以寿母图为献。),更看太夫人。 (词)宋· 双荔堂前呼大撇,虬枝看取垂垂。 帝怜尘土著冰姿。 故教冻雨过,浴出万红衣。 绿幄赪圆高下处,中含玉色清夷。 涴人应笑太真肥。 破除千古恨,须待谪仙诗。 (词)宋·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 谨将醉眼著繁边。 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 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 满空明月四垂天。 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词)宋· 闲放楼前千里目,天边云大如囤。 秋风入帽露华新。 无端忧国梦,应到守封臣。 旧弼如今都有几,长教燕坐申申。 折杨笑面背阳春。 忧酲头欲雪,浊梦肺生尘。 (词)宋· 细雨斜风驱晓瘴,绰开坦坦长途。 膏车秣马问程初。 梅梢迎候骑,雁影度平芜。 行己不论官小大,穷探不间精粗。 只从厚处作规模。 简编迂事业,屋漏拙功夫。 (词)宋· 晓色昽昒云日澹,绰开坦坦长途。 西宁太守问程初。 梅梢迎候骑,柳树困平芜。 九折邛峡浑可事,不妨叱驭先驱。 平平岂是策真无。 抚摩迂事业,细密钝功夫。 (词)宋· 怪见江乡文物地,轻豪争逐春妍。 银花斜亸紫金鞭。 千灯浑是泪,一笑不论钱。 今岁遨头穷相眼,繁华不学常年。 只余底事索人怜。 诗书真气味,农扈老风烟。 (词)宋· 去岁玉堂山下住,母旁后弟前哥。 今年作县古松坡。 静参朱祭酒,间印马头陀。 去路更无山隔断,春风跋马经过。 不妨缓辔尽婆娑。 愿申临别语,长使得天多。 (词)宋· 一点阳和浑在里,时来尔许芳妍。 春风吹上醉痕边。 隽欢欺浅酌,清晤失佳眠。 聊把繁华开笑口,须臾雨送风般。 因花识得自家天。 炯然长不夜,活处欲生烟。 (词)宋· 千里楼高人与并,个中彻地通天。 秋风吹发半成宣。 都将强岁月,空对旧山川。 养就人才端有意,公今三祖差肩。 偏轻偏重几番船。 要公常把柂,容我老闲边。 共4首 (词)宋· 昨夕相逢。 烟苞沁绿,月艳羞红。 旭日生时,初春景里,太极光中。 别来三日东风。 已非复、吴中阿蒙。 须信中间、阴阳大造,雨露新功。 (词)宋· 庄敏传家,文安嫡胄,文惠诸孙。 两大相辉,晋秦匹国,韩姞盈门。 天风吹下双轩。 恰趁得、酴醾牡丹。 锦绣光中,殿春不老,阅岁长存。 (词)宋· 撺掇花枝,趱那天气,一半春休。 未分真休,平湖新涨,稚绿初抽。 等闲作个扁舟。 便都把、湖光捲收。 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词)宋· 记得年年。 阿奴碌碌,常在眼前。 綵舫吴天,锦轮蜀地,阅尽山川。 今年苦恋家园。 便咫尺、千山万山。 但想称觞,三荆树下,丛桂堂边。 共1首 (词)宋· 暮雨收尘马,薰风起箨龙。 夜凉人锁武成宫。 却忆亲旁、寿饼荐油葱。 谁锡诗人类,应晞颖谷封。 儿行虽远母心通。 触拨今宵、梦逐彩云东。 共39首 (词)宋· 轻露瀹残暑,蟾影插高寒。 团团只似前夕,持向老莱看。 九秩元开父算,六甲更逢儿换,梧竹拥檀栾。 都把方寸地,散作万云烟。 锦边城,云间戍,雪中山。 风流老监在此,忧顾赖渠宽。 天上玉颜合笑,堂上酡颜如酒,家国两平安。 又恐玉川子,茗碗送飞翰。 (词)宋· 冬至子之半,玉管罅微阳。 壶中别有天地,转觉日增长。 一样金章紫服,一样朱颜绿发,翁季俨相望。 翁是修何行,未已且方将。 玉生烟,兰竞秀,綵成行。 翁无他智,只把一念答苍苍。 今日列城桃李,他日八荒雨露,都是乃翁庄。 要数义方训,不说窦家郎。 (词)宋· 有匪碧岩使,满腹鉴湖秋。 不居上界官府,来作散仙游。 长佩高冠人伟,组练锦袍官贵,清献旧风流。 杓柄长多少,洗尽蜀民愁。 鵔鸃冠,貂尾案,鹭鸶辀。 时来正恐不免,留滞剑南州。 帘捲西州风雨,庭伫百城歌鼓,桃李翠云绸。 谁谓蜀山远,只在殿山头。 (词)宋· 人物正寥阔,有美万夫望。 七年填拊方面,帷幄自金汤。 千尺玉龙衔诏,六尺宝靮照路,载绩满旂常。 富贵姑勿道,难得此芬芳。 尝试看,今古梦,几千场。 人情但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海内知公者,只愿寿而臧。 (词)宋· 舣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 淩云山色,似为行客苦伤怀。 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未放客船开。 想见此楼上,阅尽蜀人才。 山猿鹤,江鸥鹭,亦相猜。 滔滔日夜东注,全璧几人回。 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 信屈四时耳,寒暑往还来。 (词)宋· 风雪锢迁客,闭户紧蒙头。 一声门外剥啄,客有从予游。 直自离骚国里,行到林闾屋畔,万里入双眸。 世态随炎去,此意澹于秋。 感毕逋,怀秸鞠,咏夫不,寻师学道虽乐,吾母有离忧。 岁晚巫云峡雨,春日楚烟湘月,诗思满归舟。 来日重过我,应记火西流。 (词)宋· 江水自石纽,灌口怒腾辉。 便如黑水北出,迤逦到三危。 百尺长虹夭矫,两岸苍龙偃蹇,翠碧互因依。 古树百夫长,脩竹万竿旗。 画堂开,风与月,巧相随。 史君领客行乐,旌纛立披披。 慨想二江遗迹,更起三闾忠愤,此日最为宜。 推本美功意,禹甸六章诗。 (词)宋· 促织谁遣汝,唧唧不能休。 揽衣起观,四顾河汉淡如油。 露下南山荟蔚,风抹西湖菱芰,客感浩悠悠。 尚此推不去,岁寿两公侯。 自侯归,闲日月,几春秋。 东方千骑,何事白首去为州。 会有葛公清侣,携上神仙官府,玉案侍前旒。 却袖经纶手,归伴赤松游。 (词)宋· 桃李眩春昼,松柏傲霜时。 春妍不必皆是,晚秀未为非。 画斧河边瘴雾,叱驭关前险阻,马竭复人疲。 胡不效侪等,趣取好官为。 居之安,于胥乐,咏而归。 毡裘鴂舌成市,书史俨相围。 月淡秋亭烽影,日静春斋铃索,未听杜鹃啼。 美酒无深巷,莫道不吾知。 (词)宋· 宇宙一大物,掌握付诸人。 人心不满方寸,坱北浩无垠。 或者寒蝉自比,不尔秃犀贻笑,龊龊竟何成。 胡不引贤者,相与共弥纶。 未如何,尝试使,问苍旻。 四时迭起代谢,有屈岂无伸。 昨夜伶伦声里,一气排阴直上,阳德与时新。 道长自今日,持此庆生申。 (词)宋· 更尽一杯酒,春近武陵源。 源头父老迎笑,人似老癯仙。 检校露桃风叶,问讯渚莎江草,点检旧风烟。 世界要人拄,公独卧闲边。 叹从来,分宇宙,有山川。 主宾均是寄耳,赢得鬓毛班。 最苦中年相别,更是人才难得,相劝且加餐。 归为玉昆说,时寄我平安。 (词)宋· 尚记春归日,锦绣裹江城。 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 鱼鸟自飞自跃。 红紫谁开谁落。 天运渺无声。 四序镇如此,当当复亭亭。 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 竞传元巳天气,别是一般清。 便引郑郊溱洧。 不道孔门沂泗。 大道掌如平。 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词)宋· 天地一大物,扶植要人才。 人才谁是,不肯随俗强追陪。 与我言兮我愿。 莫我知兮谁怨。 全仗帝为媒。 此意久寥阔,今见者留台。 笏围腰,书创屋,骑笼街。 时贤白尽须发,老子抑名斋。 更取堂名淇绿。 要把北山万竹。 一日倚云栽。 自处只如此,将相任时来。 (词)宋· 曾向君王说,臣愿守嘉州。 风流别乘初届,元在越王楼。 湖上龟鱼何事,桥上雁犀谁使,争挽海山舟。 便遣旧姻娅,解后作斯游。 晚风清,初暑涨,暮云收。 公堂高会,恍疑仙女下罗浮。 好是中郎有女,况是史君有妇,同对藕花洲。 拟把鹤山月,换却鉴湖秋。 (词)宋· 漙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 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 雁落村间柸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 祗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轓。 于公元只馀事,所乐不存焉。 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郁郁紫生烟。 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词)宋· 昨夜严家集,霜斗飐晴天。 乾坤如许空阔,着我两人闲。 醉帽三更月影,别袂一帘花气,语隽不知还。 二十年间事,肝肺写明蠲。 记相逢,一似昨,两经年。 风波闹处,推出心胆至今寒。 也为故人饮酒,也念邦人怀旧,姑为驻征鞍。 未忍作离语,留待月华圆。 (词)宋· 牛酒享宾客,焦烂列前荣。 有人先事早计,残突伴孤星。 香火家家绘象,鼛鼓村村祠宇,剪不断人情。 清泪九皋鹤,唤起梦魂惺。 白蘋洲,芳草渡,玉湖亭。 画帘挂起箓簌,一卷易同盟。 携手锦江箍隐,觌面墨池玄叟,扶杖蜀君平。 三老冁然笑,云散太空清。 (词)宋· 犹记端门外,鞭袖五更寒。 一声天上钟柝,金锁掣重关。 君向紫宸上阁,我侍玉皇香案,都号舍人班。 梦觉帝乡远,相对两苍颜。 玉围腰,金系肘,绣笼鞯。 乡人衮衮严近,五马度荆山。 收拾五湖气度,卷束蟠胸兵甲,春意满人间。 天锡公纯嘏,气象自平宽。 (词)宋· 高氏八千古,驺哄溢街坊。 庸夫俗子,誇道锦绣裹家乡。 谁识书生心事,各要济时行己,肯顾利名场。 用我吾所欲,不用亦何伤。 汉嘉守,凡阅历,几麾幢。 便教入从出节,都是分之常。 但愿国安人寿,更只专城也好,不用较彊梁。 准拟耆英会,倚杖看人忙。 (词)宋· 风露浸秋色,烟雨媚湖弦。 旌旗十里小队,拟约醮坛仙。 身在黄旗朱邸,名在玉皇香案,底事个人传。 正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虎分符,龙握节,鹿御轓。 于君本亦馀事,所乐不存焉。 一点春风和气,无限蓝田种子,渺渺玉生烟。 富贵谁不肯,借问此何缘。 共1首 (词)宋· 不肯呈身觅举,那能随俗为官。 梅花寒飐书窗月,一味漂阳酸。 梅里无边春事,书中千古遐观。 邻翁不识清闲乐,惊见满堂欢。 共1首 (词)宋· 新符旧历。交割新年馀七日。 谁识春华。元住东川太守家。 一年一曲。拟尽形容无可祝。 愿似庭梅。长向春风伴斗魁。 共1首 (词)宋· 鬓霜盈握。 叹刍牧荒墟,稻粱衰索。 落日牛羊,晚云鸿雁,傍地飞空无托。 牧人困和雨睡,田父醉连云酌。 醉梦未醒,虎嗥川谷,麇惊林薄。 离别。 谁不恶。 心事同时,都不论离合。 眼底时几,鼻端人物,谁辨北征东略。 最怜世途局趣,只道书生疏阔。 无可赠君,松阴庭院,菊华篱落。 共1首 (词)宋· 天生耆德,占断四时先。 春院落,锦山川。 万家灯市明朱紫,一庭花艳傍貂蝉。 妇承姑,翁抱息,子差肩。 匼匝是、文公开九帙。 陆续看、武公踰九十。 从九九,到千千。 海风谩送天鸡舞,蛰雷未唤壑龙眠。 且从他,歌缓缓,鼓咽咽。 共1首 (词)宋· 东君惯得花无赖。 看不尽、冶容娇态。 拟傍小车来,又被轻阴绐。 阴晴长是随人改。 且特地、留花相待。 荣悴故寻常,生意长如海。 共1首 (词)宋· 儿前捧劝孙扶掖。 共庆贺、娘娘七帙。 此杯不比寻常,百年间、才是省陌。 眼前綵绣成行立。 已应是、天公偏惜。 何须剩觅长年,且只消、一百二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8)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元年(1205),除秘书省正字。明年,迁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以养亲归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初,知汉州。历知眉州、泸州、潼川府。理宗初,被劾为欺世盗名,谪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多来从学。绍定四年(1231)复职。五年,进宝章阁待制,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史弥远卒,召为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端平二年(1235),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兼江淮督府。官终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谥文靖。《宋史》有传。缪荃孙撰有《魏文靖公年谱》。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有《鹤山全集》一百零九卷,内有长短句三卷,十九为寿词,为宋人词集所罕有。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以为“皆寿词之得体者”。张炎《词源》卷下云:“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饶宗颐《词籍考》卷五谓“鹤山词虽不必语法新奇,然学养所臻,意多规勉,亦少犯玉田所举三蔽”。 ☚ 高观国 李从周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1237字华文,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曾筑室于白鹤山下,开门授徒,学者称为鹤山先生。少聪颖,过目不忘,乡里称为神童。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进士,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召为国子学正。次年,改武学博士,权臣韩侂胄欲开边以自固,了翁上书非议,被贬为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侂胄丧师辱国,朝廷召收诸贤,了翁丁父忧去职,讲学于白鹤山下。起知汉州,徙眉州、泸州,在蜀为官十七年。入为兵部郎中,累官权工部侍郎。因直言为谏议大夫朱端常所劾,降三官贬居靖州,筑鹤山书院,学者云集。权臣史弥远死,召为礼部尚书,上章论时政十弊,为廷臣所嫉,出为浙东安抚使兼知绍兴府。未几卒,赠太师,谥文靖。了翁为端谨之学者,其诗多为题赠酬酢,其中颇多劝勉之词,不少流于说教,如《送黄宜州寔之郡》等即是此类作品。其少数直摅胸臆之作,或忧国忧民,或愤慨时事,亦颇可称道,如《送安同知丙赴阙》、《李参政壁生日》等。诗风明畅质实,少唱叹之妙。一生著述极富,有《周易要义》、《尚书要义》、《仪礼要义》、《春秋左传要义》、《经外杂钞》、《古今考》、《续古今考》、《正朔考》、《鹤山笔录》、《礼记要义》,以及《鹤山全集》等。《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 郑清之 周弼 ☛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白鹤山人。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县)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庆元五年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曾任秘书省正字,后以校书郎出知嘉定府。丁父忧解官,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学者称为鹤山先生。起知汉州、湄州、泸州,人为兵部郎中。后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后历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福州知府、福建安抚使等。卒赠太师,谥文靖。著有《鹤山大全集》一百零九卷,又有《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等。 魏了翁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甫,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历元年(1199)进士。开禧初,以武学博士对策,谏开边事,被劾狂妄,遂辞去。奉亲还里,辞朝廷召命,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末,除起居郎,历任州郡。入朝权工部侍郎,不久,贬靖州。理宗亲政,召还,命直学士院,累擢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以资政殿学士致仕。魏了翁词数量不少(今存一百八十余首),但大多数为寿词,歌功颂德,无实情之感。有少数作品,或借景言情,或写生活风俗,亦能“酿正有法,而纡徐宕抑出乎自然”(《四库提要》)。有《鹤山词》。李从周(生卒年不详) 字肩吾,一字子我,号𧏖洲,眉州(今属四川)人。精通六书之学,著《字通》。为魏了翁的门客。李从周词表现青楼妓情较有特色。人物心态,音容笑貌,皆以细笔描绘,宛然如在。词有今赵万里辑《𧏖洲词》。 ☚ 洪咨夔 卢祖皋 ☛ 魏了翁【同义】总目录 魏了翁鹤山 魏了翁宋代官吏。字华父。蒲江(今四川蒲江)人。著《学医随笔》1卷。 魏了翁1178—1237南宋学者。字华父,号鹤山,学者称鹤山先生。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后知嘉定府。史弥远执政,力辞召命,居白鹤山授徒讲学。后任兵部郎中,权工部侍郎。因论事切中时弊,被劾降三官,居住靖州。绍定四年(1231)复职,后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督视京湖军马。他从学朱熹甚久,与真德秀是好友。卒赠太师,谥文靖。所代表的学派为鹤山学派。著作有《鹤山大全文集》120卷,《九经要义》260卷等。魏了翁针对当时讳言理学的状况,竭力弘扬理学,推尊周(敦颐)、程(颢、颐)。上疏乞为周、程赐爵定谥,屡为周、程祠堂作记,认为“圣学”的兴衰关系着世道的治乱。孟子后,“圣学”不传,因而“治之日少,乱之日多”。至周、程出,圣学中兴,人“始得以晓然于洙泗之正传”(《鹤山大全文集》卷5)。在他和真德秀等人的倡导下,程朱理学才逐渐兴盛起来。魏了翁承继程、朱理学,而后寻研六经,转而尊信“心学”。他发挥邵雍“心为太极”的思想,说“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以主两仪,以命万物,不越诸此”(同上书,卷16)。“心”即“人心”、天下万世的公心,也即天理。他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根于理者为仁义礼智之性,禀于气者为血肉口体之躯。而心焉者,理之会而气之帅,贯通古今,错综人物,莫不由之”。(同上书,卷46)把“心”看作会通义理,统帅气质的主宰,要求人们“正心”、“养心”,以求其“义理所安”。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言寡欲矣,未尝言无欲也。所谓欲仁、欲立、欲达、欲善,莫非使人即欲以求诸道”(《宋元学案·鹤山学案》)。这就要克除私欲,加强道德修养。主张持敬的修养方法,认为“周、程所谓主一无适之谓敬,方得圣贤本旨”(同上书),并着重指出:“孔门说仁处,大抵都有敬意。”(同上书)持敬的目的就是培养仁德。 魏了翁1178~1237南宋大臣,学者,教育家。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 (今蒲江县)人。宋庆元五年 (1199年) 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职。庆元八年 (1202年) 应召进京,任国子监国子正职。直言朝廷弊端,降校书郎,调回四川,开禧二年 (1206年) 知嘉定府。次年在蒲江白鹤山下建鹤山书院,授徒讲学,使蜀人尽知义理之学,求学者甚众,成为闻名当世的教育家。嘉定年间,历知汉州、眉州、潼川路提刑兼提举常平,关心民疾,不畏权贵。嘉定十五年(1222年) 被召回京,先后任兵部郎中、太常少卿兼侍文修注官等职。嘉定十七 (1224年) 年升任秘书监兼起居舍人,因直言得罪权臣,降职离京。宋绍定四年 (1231年) 又召回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院士,同修国史兼侍读、官至签书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数月上奏书20余次,指陈时弊,遭权臣嫉恨,逼迫离京回乡。不久应召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宦场起伏,逝世于任上。宋后期,理学受禁锢,尽力上疏乞为周、程定谥,褒扬周、程开创理学的功绩,使理学在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穷经博古,自成一家。著作宏丰,传世之作有 《九经要义》 218卷、《国朝会典》 200卷、《鹤山全集》109卷等,其中最有价值的当推 《九经要义》 和《鹤山全集》。 鹤山全集/鹤山先生大全文集 ☚ 龙洲集 鹤山全集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1237南宋学者。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人。庆元五年 (1199) 进士。私淑朱熹、张栻之学。认为“读书虽不可无注,然有不可尽从者”; 又认为“《周礼》与《左氏》两部,字字谨严,首尾如一,更无疏漏处,疑秦汉人所作” ( 《宋元学案·鹤山学案》)。反对无欲之说,尝云: “圣贤言寡欲矣,未尝言无欲也” ( 《濂溪先生祠堂记》) 累官至权工部侍郎。曾以资政殿学士知潭州,以朱、张之学劝勉士子。 ☚ 真德秀 杨大异 ☛ 魏了翁1187~1237Wei Liaowengscholar,poet and proser of the Song Dynasty,used to live under Mountain of White Crane.Works: Summary of Military Classic,Complete Collection of Crane Mountain,etc. 魏了翁1178—1237南宋学者。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进士。以校书郎出知嘉定府。开禧初,以武学博士对策,谏开边事,御史徐相劾其狂妄,遂辞职,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学者称鹤山先生。后起知汉州,徙眉州、沪州,在蜀共十七年。嘉定末,入朝为兵部郎中、权工部侍郎。又为朱端常所诬劾,连降三官,归居靖州,筑鹤山书院,学者云集。史弥远死,起为权礼部尚书,还朝入对,又上书论“十弊”,帝引以共政。又为大臣所排挤。旋以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后除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官终资政殿学士。他反对佛、老学说,推崇朱熹理学。有《鹤山大全集》一百零九卷及《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宋邛州蒲江(四川蒲江)人。少时,读书过目不忘,乡里称为神童。庆元五年(1199)进士,曾知嘉定府。筑室白鹤山,聚徒讲义理之学,士争负笈从之。理宗时,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湖南、浙东、福建等路安抚使。著有《鹤山集》、《九经要义》 《武经要略》等。(参考图431) 魏了翁(南宋·淳熙五年——嘉熙元年1178~1237)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 人。字華父,號鶴山,别署白鶴山人。慶元五年 (1199)進士,起知漢州,徙眉州、瀘州,居蜀凡十七載。入為兵部郎中,累官至權工部侍郎。遭誣劾下野,於靖州白雲山下築 “鶴山書院”,幽居六載。學者雲集,人稱鶴山先生。復召還,未幾除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升太常少卿,嘉熙初為資政殿大學士。卒贈太師,謚曰文靖。了翁精書學,工臨池。方岳云:“獨慚鶴山翁,健筆照衡宇。”明陶宗儀《書史會要》 評曰:“鶴山先生善篆,不規規然繩尺中,而有自然之勢。嘗以篆法寓諸隸,最為近古。” 《全蜀藝文志》謂: “宋人能篆者頗多於唐。魏文靖公至今為人所稱。”著有 《鶴山題跋》七卷、《鶴山筆録》、《鶴山文鈔》、《九經要義》等,多輯入 《鶴山先生大全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