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鬼宝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鬼宝塔

 杭人有邱老者,贩布营生。一日取帐回,投宿店家。店中人满,前路荒凉,更无止所。与店主商量,主人云:“老客胆大否?某后墙外,有骰子房数间, 日久无人歇宿,恐藏邪祟,未敢相邀。”邱老曰:“吾计半生所行,不下数万里,何惧鬼为!”于是主人执烛,偕邱老穿室内,行至后墙外。视之,空地一方,约可四五亩,贴墙矮屋数间,颇洁净。邱老进内,见桌、椅、床、帐俱全,甚喜。主人辞出,邱老以天热,坐户外算帐。是夕淡月朦胧,恍忽间似前面有人影闪过。邱疑贼至,注目视之,忽又一影闪过。须臾,连见十二影往来无定,如蝴蝶穿花,不可捉摸。定睛熟视,皆美妇也。邱老曰:“人之所以畏鬼者,鬼有恶状故也。今艳冶如斯,吾即以美人视可矣!”遂端坐,看其作何景状。未几,二鬼踞其足下,一鬼登其肩,九鬼接踵以登,而一鬼飘然据其顶,若戏场所谓搭宝塔者然。又未几,各执大圈,齐套颈上,头发俱披,舌长尺余。邱老笑曰:“美则过于美,恶则过于恶,情形反复,极似目下人情世态。看汝辈到底作何归结耳!”言毕,群鬼大笑,各还原形而散。
 搭宝塔,俗称“叠罗汉”,现在仍保留在体操项目和杂技节目中。那健美的形体,刚劲的动作、高难的造型,表现了人自身的技巧和力量,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而袁枚让我们看到的“搭宝塔”,却是一个姓邱的贩布老头儿与一群变化无常的鬼魅表演的。深夜月下,没有观众,好象是人与鬼偶然间的一次邂逅。
 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却让作者叙述得跌宕有致,趣味盎然。一开头,便把邱老先生置于非住骰子房不可的境地。他投宿时,店中客满,前路荒凉,天色已晚。于是与店主人商量办法。店主才说:“不知客人胆子大不大,我后墙外有赌博用的几间房子,长时间没人居住,恐怕藏有行邪作祟之物,不敢贸然请你住进去!”作者通过店主人之口,初涉骰子房的情况,并不说那里确有鬼,只说“久无人歇宿,恐藏邪祟”,这便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并对邱老先生的安危表示关注。而邱老先生却很勇敢:“我半辈子所走的路不下几万里,鬼有什么可怕的!”邱老的一句话,使读者感到可能要发生一场人与鬼的较量。然而到底有没有鬼?鬼会是什么样子呢?结果出人意料。因天热,邱老先生在屋外算帐,先是恍忽间“有人影闪过,邱疑贼至”,邱是讨帐而回,遇贼他岂能抵挡,必有伤财害命之忧了。这时笔锋轻轻一转,“注目视之”竟是十二个“如蝴蝶穿花”,“往来无定”化作美妇人的鬼。邱老先生说:“人们之所以怕鬼,是因为鬼的样子非常凶恶丑陋。现在看见鬼竟如此艳丽,那我就把鬼当做美人观赏了!”他端坐着,不一会儿,这些鬼竟然蹬肩据顶,与邱老先生一起做出搭宝塔的样子。至此,读者紧张的心情轻弛下来。蓦然间,“美妇”都披头散发,舌头吐出一尺多长,每个鬼把一个大圈套在脖子上,变成可怕的样子。邱老不愧为行了几万里路,见多识广的人,他笑着对鬼说:“漂亮就漂亮得过了头,丑恶又丑恶得没有边,这种反复无常的样子,倒极象目前的人情世态。我倒要看看你们如何收场。”最后,群鬼讨了个没趣,“各还原形而散。”
 《子不语》是袁枚在诗文及史学、考辨之余“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听妄言,记而存之”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据初卷所载事件时序,可知他年青时就着手搜集材料,并陆续编汇成集的,后来又汇有续集,续集中有的篇目已是他七十七岁时所记。可见袁枚对编纂《子不语》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在他的《小仓山房诗集》·《余续夷坚志未成到杭州得逸事百余条赋诗志喜》中可略见其情:


 老去全无记事珠,戏将小说志《虞初》。
 徐铉悬赏东坡索,载得杭州鬼一车。


 《鬼宝塔》选自卷十四。全文四百字。文字不事雕琢,力求简略,语言清新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文中环境的描写精细,很好地烘托了气氛,使读者在扑朔迷离的氛围中,在幽幽索寞的环境里,更衬托出邱老的勇敢,使作品不怕鬼的主题表现得更加充分。
 《子不语》中不少篇什都表现了作者对神鬼的轻蔑,对封建迷信的怀疑,无不从特定的角度表达了他的批判精神。在自序中他属之为“自娱”,然而,这则颇轻松的道听途说之言,茶余酒后之语,似乎录之无心,却于收尾处,笔锋一折, 自邱老口中道出醒世之言:“美则过于美,恶则过于恶,极似目下人情世态。”对鬼蜮的变幻与世态炎凉,即情设譬,感情真切,引人深思,有画龙点睛之妙。

《鬼宝塔》全文和鉴赏 - 古代微型小说 - 可可诗词网

鬼宝塔

 

·袁枚·


 杭人有丘老者,贩布营生。一日,取帐回,投宿店家。店中人满。前路荒凉,更无止所。与店主商量,主人云:“老客胆大否?某后墙外,有骰子房数间,日久无人歇宿,恐藏邪祟,未敢相邀。”丘老曰:“吾计半生所行不下数万里,何惧鬼为!”于是,主人执烛,偕丘老,穿室内,行至后墙外。视之,空地一方,约可四五亩,贴墙矮屋数间,颇洁净。丘老进内,见桌椅床帐俱全,甚喜。主人辞出。丘老以天热,坐户外算帐。是夕淡月朦胧,恍惚间似前面有人影闪过。丘疑贼至,注目视之。忽又一影闪过。须臾,连见十二影,往来无定,如蝴蝶穿花,不可捉摸。定睛熟视,皆美妇也。丘老曰:“人之所以畏鬼者,鬼有恶状故也。今艳冶如斯,吾即以美人视鬼可矣。”遂端坐,看其作何景状。未几,二鬼踞其足下,一鬼登其肩,九鬼接踵以登,而一鬼飘然据其顶:若戏场所谓“搭宝塔”者然。又未几,各执大圈,齐套颈上,头发俱披,舌长尺余。丘老笑曰:“美则过于美,恶则过于恶,情形反复,极似目下人情世态。看汝辈到底作何归结耳!”言毕,群鬼大笑,各还原形而散。
 

〔选自《子不语》〕

●●
 读罢《鬼宝塔》,我们都会不由得赞叹主人公丘老不怕鬼的胆量。但是他的不怕鬼与他人不同,不表现在对鬼的怒目呵斥上,或者拚力搏斗上;而表现在他的风趣、幽默上。当群鬼化成美女嬉戏时,他不惊惶,反“即以美人视鬼”,端坐一旁,且“看其作何景状”;当群鬼垒成宝塔,变脸恐吓时,他依然不生丝毫惧意,却笑着与群鬼调侃起来,使得群鬼在哄然大笑中散去。这是一个连鬼都觉得充满幽然感而不去加害的人物,当然更为读者所喜爱。
 《鬼宝塔》的主旨并不在宣传不怕鬼上。它实际上是一篇寓言小说,借这个故事寓讽刺,含针砭,抨击现实社会的世态人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品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它应当有一个焦点才成,就是说应当有这样一个点:所有的光集中在这一点上,或者从这一点放射出去。”这个艺术品的焦点,在我国古代艺术理论中称为“眼”。这则小说的“焦点”(或说“眼”),就是丘老那一段与群鬼调侃的话:“美则过于美,恶则过于恶,情形反复,极似目下人情世态。看汝辈到底作何归结耳!”这几句是点睛之笔,使这则小说从“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闲话琐语,一下子引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主题,很发人深思:世上像群鬼那样反复无常的小人,难道还少见吗?这些寡廉鲜耻的人会根据一己之私利,时而乔装打扮,涂脂抹粉,对人假献殷勤,肉麻吹捧;时而又翻脸不认帐,穷凶极恶,辱骂恐吓,欲置人于死地。作者写群鬼“美则过于美,恶则过于恶”前后形态的变化,正是为了给心术不正的小人画像。“看汝辈到底作何归结耳!”既表达了作者对小人们的轻蔑的态度,也宣泄了作者在炎凉世态中产生的愤懑的心情。妙的是,如此严肃的内容却让小说的主人公用调侃的语调道出,真是喜笑怒骂皆成文章,若非袁枚这样能诗善文而又富于幽默感的才子绝然写不出来。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一段切中时弊的精辟议论安排在小说结尾这个显要的地方,可让人浮想联翩。
 《鬼宝塔》的主旨虽然集中在末尾几句话显现出来,但是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没有对丘老言谈举止的描写,那么这几句话就会游离于全篇之外,成了空洞的说教,而没有艺术的魅力。作者是在写小说,不是去发宣言。他的思想不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而要编织进他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去。这样才能对读者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篇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让人物简单地成为思想的传声筒,而让他有着自己的经历、思想、性格、语言。小说不仅写出了丘老和店主带有个性的对话,还刻划了丘老遇鬼时的心理,使读者了解到他有着贩布营生、足行万里的经历,生性幽默,豁达大度,因此对他不怕鬼的行为不会感到奇怪,而且认为丘老用调侃的口气说出警策之言,乃是顺理成章的事,并非作者强要人物代言,毫无生硬之感。于是在读者面前的丘老,是一个饱满的活脱脱的形象。此外,这篇小说还很注意场面交代和景物描写,这也是它之所以生动、感人的原因,应该在阅读时仔细体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