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適 高適700?—765字达夫。史称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似指郡望。其父崇文官韶州长史,適随父居岭南,后客居梁、宋(今河南商丘一带)。“適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河岳英灵集》)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前后,游历长安,求仕无成,乃东归梁、宋,北上蓟门,于边塞军旅生活多所体察。开元二十年,上诗信安王李祎幕下,求援引未果,复南归宋州。开元二十三年,于长安应制举,不第。天宝三载(744)夏,与李白、杜甫相会于梁、宋,诗酒往还。天宝八载,由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中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一载,辞官再游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历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官至左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卒,谥忠。高適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世称“高岑”。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等,当时极具声名。诗以乐府、古风尤为擅长,颇为杜甫所推许。殷璠评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河岳英灵集》)。《新唐书》本传谓適“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序的高適诗集,久佚。两《唐书》著录其集二十卷,亦佚。现存《高常侍集》十卷。《全唐诗》卷二一一至二一四存其诗四卷,《全唐诗补编》另有辑佚之作十馀首。今人刘开扬著有《高適诗编年笺注》,孙钦善著有《高適集校注》。《旧唐书》卷一一一、《新唐书》卷一四三有传,另参《唐诗纪事》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二。今人周勋初著有《高適年谱》。 ☚ 晁衡 江采蘋 ☛ 高適 高適诗人评传。特威恩世界作家丛书之一。詹玛丽(M. Chan)著。1978年刊于波士顿。书中设五章,分别是“诗人生平”、“文学背景”、“诗旨主要类型概述”、“边塞诗”和“若干形式和风格特点”。所涉高诗,书末有附录列出。 ☚ 中国诗歌和诗学研究 云游集 ☛ 高適 高適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 (今河北省景县南)人。少家贫,客于梁、宋,性落拓不拘小节。天宝八年 (749年),由宋州刺史张九皋推荐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后投奔哥舒翰幕下,官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助哥舒翰守潼关,后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因反对唐玄宗分封诸王,受到肃宗李亨的赏识,官至散骑常侍,封勃海县侯,世称“高常侍”。高適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现实性很强,其中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与岑参齐名,称为“高岑”。高适多次到边远地区,对边疆生活体验深刻,写出了《蓟门行》、《燕歌行》、《塞上》、《塞下曲》等杰出的边塞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报国立功的豪情,反映了从军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流露出深沉的忧国爱民之情。高适还创作了很多反映民生疾苦、讽时伤乱的诗。他的咏怀诗数量最多,像《别董大》、《封丘作》、《别韦参军》等,寄意真挚,感情深厚,有很强的感染力。高適的诗在当时已享有盛名,感情深挚,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浑厚,尤其擅长七古,常运用对偶语句,讲求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婉转流畅,对后来的歌行有一定影响。宋人辑有 《高常侍集》。 ☚ 李白 杜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