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勿去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勿去草 【原文】: 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君不见长安公卿家,公卿盛时客如麻。公卿去后门无车,唯有芳草年年加。又不见千里万里江湖滨,触目凄凄无故人,唯有芳草随车轮。一日还旧居,门前草先除。草于主人实无负,主人于草宜何如?勿去草,草无恶,若比世俗俗浮薄。 。【原文作者】:杨杰 【鉴赏】: 杨杰,字次公,无为(今属安徽)人,自称无为子,生卒年不详,北宋嘉祐(1056-1063)进士。 他的诗,平易处近白居易,奇崛处近卢仝。 这首诗借有情之芳草被除以喻世态的炎凉,世情之险恶,是一首充满理趣的诗。 开篇三句直陈此诗主旨。 诗人认为,人们不该除去芳草,芳草对人并无坏处,若将芳草跟世俗相比,世俗显得多么浮薄。比喻总是跛足的,诗人运用时往往取其一点而舍弃其余。有时为了创新,还常常故意避开其通常的含义,而出人意外地运用其偏僻的含义。 一般来讲,除草是为了环境的整洁,是无可非议的;但现在诗人并不从这个意义上去用喻,而是另取新意,从芳草对人有情无情这方面来著眼。 诗歌接著用“君不见”“又不见”具体地将人的势利无情和芳草的缠绵多情对比:当公卿势盛时,宾客盈门,多如乱麻,而公卿势衰时,则门无车马,十分冷落;唯有芳草不趋炎附势,在公卿势衰后更加茂盛。 当失意之人遭到贬谪或为了谋生而奔走江湖的时候,旁无故人,触目凄凉,“唯有芳草随车轮”。 诗人充满热情地赞誉芳草多情,正是为了突出世俗的势利寡情。 可是,尽管如此,芳草的遭遇却十分恶劣:“一日还旧居,门前草先除。”于是,诗人非常激动地责问主人:芳草并没有辜负你,你为什么如此对待芳草。 至此,诗人再一次重复开头三句,郑重地告诫人们不能除去芳草。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的现象,要批判它,常易落入老套。 此诗用芳草被除作喻,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因此便充满了理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