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桢渤海遗族。辽天祚帝天庆元年(1116年)正月,辽裨将高永昌举兵反辽,入据东京时,桢在其军。会金将斡鲁统兵攻克辽据之沈州(今辽宁沈阳),高永昌惧金兵将图己,遂遣使奉金印银牌等佯请降。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潜出东京降金,并告以永昌伪降缓师等情,斡鲁遂进兵破永昌,大渤海国败亡。 高桢1091—1159辽阳渤海人。金收国二年(1116),降金,从破高永昌有功,任同知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事。天会六年(1128),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人安。十五年(1137),加太子太师。天眷以后,历任同签会宁牧、燕京(今北京)留守、司空、太子太保、御史大夫等职。六十九岁卒。 高桢金朝大臣。渤海人。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徙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市)。辽太师※高模翰五世孙。少年好学,业进士。辽天庆六年(1116)高永昌在东京(今辽宁辽阳市)起兵反辽时,隶永昌军。及金将斡鲁统兵来讨,进拔沈州(治今沈阳市),永昌惧,遣使请降,表示愿去帝号,向金称藩。时桢母在沈州,乃自东京逃至沈州降斡鲁,并告永昌非真降,实为缓兵之计。斡鲁听其言即进军东京,五月擒永昌,尽取东京州县。金以桢为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天会六年(1128),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职8年,政令清肃,吏畏民安。金熙宗(1135—1149年在位)时,历任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会宁牧、兼同知留守、同知燕京留守,又先加太子太师,继封戴国公。后随魏王道济至中京,为同判,改行台平章政事,为西京留守,封任国公。改中京留守,以平定别术功,封河内郡王。执法严峻,权贵惧之。迁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继拜司空,进封代王。正隆时(1156—1161)封冀国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