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朗亭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高朗亭1913—陕西延川人 高朗亭
高朗亭 高朗亭1774—1827以后清代徽班演员。工花旦。艺名月官。安庆(今属安徽)人。祖籍江苏宝应。幼年在杭州、扬州等地演出。乾隆五十五年随安庆徽班来北京,不久即享有盛誉。三十岁时任三庆班主。李斗《扬州画舫录》: “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开创了徽班称盛的局面。三庆班与四喜、春台、和春三班并列,史称“四大徽班”。后又任北京艺人行会组织“精忠庙”庙首,亦称会首。能戏很多,唯《傻子成亲》留下剧名。 ☚ 方成培 周乐清 ☛ 高朗亭 高朗亭1774—1827后清乾、嘉间徽班演员。艺名月官。安徽安庆人。祖籍江苏宝应。工旦角。乾隆五十五年(1790)随安庆徽班入京,三十岁任三庆班主,开徽班称雄京师剧坛之先河,时人誉为“二簧之耆宿”。曾任北京戏曲艺人行会组织精忠庙庙首。擅演《傻子成亲》等剧,清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评其演技说:“一上氍毹,宛然巾帼”,“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即凝思不语,或诟谇哗然,在在耸人观听,忘乎其为假妇人。”铁桥山人《消寒新咏》也称其“一举一动酷肖妇人”,“依腔合拍”令“过客魂销”,“游人心醉”。另据众香主人《众香国》载,他年逾四十即息影舞台,然“偶尔登场”,仍使人“耳目一新,心脾顿豁”。 ☚ 陈桐香 顾长松 ☛ 高朗亭 高朗亭1774—?清代徽调演员。名月官,安徽人,原籍江苏宝应。演花旦。幼年曾在杭州、扬州等地演出。以演出 《傻子成亲》一剧著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随安庆徽班到北京演出,是徽调入京之始。清代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说: “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三庆班是四大徽班之一。高曾任班主,后任北京艺人组织的“精忠庙”会首。卒于道光七年 (1827年) 以后。 ☚ 魏长生 李文瀚 ☛ 高朗亭1774—?清徽调演员。名月官,原籍江苏宝应,安徽安庆人,工花旦。1790年随三庆徽班到京,为徽调雄踞北京剧坛开了先声。表演生动逼真,以“神韵”见长。曾任三庆班主,是北京艺人组织“精忠庙”会首。 高朗亭 高朗亭1774~?艺名月官。清怀宁县城(今安庆市)人。祖籍江苏省宝应县。早年在杭州、杨州等地演出。乾隆五十五年(1790)率扬州徽班到北京为乾隆祝寿演出,遂留京,为徽班入京之始。嘉庆八年(1803)任三庆班班主,并任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所率三庆班与四喜、春台、和春三班并称为“四大徽班”。因其为徽调雄踞北京开了先声,时人誉为“二簧之耆宿”。善演花旦,任班主后即不常演出,偶尔登场,给人以“耳目一新、心脾顿豁”之感。在唱腔上吸收京、秦二腔,并将流行歌曲小调加以揉合,为京剧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能戏很多,仅《傻子成亲》留有剧名。1827年与春台班主陈孔蒸、程御铨一起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门外由戏曲艺人自行筹资设立的安庆义园。 ☚ 马家良 郝天秀 ☛ 高朗亭1774—?清徽腔演员。安徽人,原籍江苏宝应。演花旦。乾隆五十五年, (公元1790年)随安庆徽班到北京,是徽调入京之始。该班吸收京腔、秦腔演员成立三庆班后,任班主。并担任“精忠庙”会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