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阿诺德·弗朗茨·沃尔特
【生卒】:1874—1951 【介绍】: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作曲家,发明12音体系作曲技法,是20世纪音乐界最有争议的人物。 生于维也纳,受到很少的正规音乐教育,自学演奏手边有的各种乐器。后终于受到指挥与作曲家A.冯·策姆林斯基(1872-1942)的指导,并于1901年与其妹结婚。 他的早期作品有:弦乐六重奏单人剧《升华之夜》(1899),供独唱、合唱和大型管弦乐用的《古列之歌》(1900-1911)以及音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902-1903)。 1910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任教,A.贝尔格和A.韦伯恩都是他的学生。 R.施特劳斯和G.马勒这时都对勋伯格的作品产生了兴趣。 他的F升半音小调第二弦乐四重奏(1907-1908)是发展西方音乐的里程碑,因为在最后的乐章里采用了无调性的概念。 1909年的《三首钢琴曲》是勋伯格取消谐和音与不谐和音区别的第一部作品。他进行实验,形成了12音体系作曲技法,《管弦乐变奏曲》(1927-1928)是这方面的成熟作品。 1936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作曲系教授,直至70岁时退休为止。1940年加入美国籍。在美国这些年中他有时回到有调作曲,但仍继续发展他的12音体系作曲技法,到60年代他的这种作曲法已逐渐开始为青年作曲家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