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一涵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高一涵1885—?安徽六安人 高一涵
高一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一涵启蒙思想初探 张春丽 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3期 高一涵1884——1968安徽六安人,1884年 (清光緒十年) 生。民國初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明治大學政治科。1916年7月回國,擔任《晨鐘報》編輯,後辭職。1917年被章士釗聘爲《甲寅日報》社論撰稿者。1918年底,參加《每週評論》編撰工作,並擔任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1月,《新青年》雜誌改爲責任編輯制,與陳獨秀等六人,逐期輪流主持編務。1920年9月,參加新青年社。1925年參加教育界公理維持會,爲《現代評論》經常撰稿者之一。1927年赴武漢,任武昌中山大學政治學教授。此後還擔任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系主任,上海中國公學社會科學院院長。1931年2月,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1935年4月,任監察院湘鄂區監察使。1940年8月,任監察院甘寧青區監察使。1941年8月,派爲高等考試司法官初試臨時考試監試委員,普通考試監試委員等職務。1946年11月,當選爲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4月,派爲糧食部湘鄂區徵糧督導團主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兼政治系主任。1959年被推選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届全國委員會委員。1965年被選爲政協第四届全國委員會委員。1968年逝世。終年84歲。著有《歐洲政治思想史》、《政治學綱要》、《中國内閣制度的沿革》和《中國御史制度的沿革》等。 高一涵 高一涵1885~1968原名永浩,别名梦弼、涵庐。1916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法系。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编译委员、讲师、教授,武昌中山大学教授兼法科委员会主委,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译委员会主委,上海法政大学、吴淞中国公学教授,社会科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两湖监察使,甘宁青监察使等职。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副主委。学识渊博,曾和李大钊同办《晨报》,与陈独秀同办《新青年》、《每周评论》,与章士钊同办《甲寅月刊》;与李四光、丁西林等同办《现代评论》;与胡适同办《努力》周刊。著作有《政治学大纲》、《政治学纲要》、《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国言官制度变迁史》,译著有《杜威的实用主义》和《杜威哲学》等。另著有诗集《金城集》。 ☚ 王心海 齐勇 ☛ 高一涵 高一涵1884—1968原名永浩,别名涵庐、梦弼。六安人。民国初年留学日本。1916年回国,任《晨钟报》、《甲寅日报》、《每周评论》编辑。191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参与编辑《新青年》。1927年后,历任武昌中山大学教授、北京中国大学政治系主任和社会科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西湖监察使。1949年后,任南京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南京市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民盟江苏省副主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著有《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国内阁制度的改革》、《金城集》。 ☚ 吴忠信 王玉璋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