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髋关节损伤后遗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髋关节损伤后遗症

髋关节损伤后遗症

由于髋关节损伤而引起的某些病理改变,在受伤当时并未出现而于日后逐渐显现者称为损伤后遗症,主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损伤性骨化等。
创伤性关节炎 是直接因机械性创伤引起的关节退行性病变。如髋臼或股骨头骨折复位不良; 其次可继发于髋脱位或股骨头缺血坏死之后。由于特殊职业或运动,反复多次创伤所引起者,在髋关节较为少见。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❶关节软骨退变,失去光泽和弹性,变薄,变硬,可脱落游离。
❷关节边缘代偿性骨增生,软骨下骨质硬化可有囊性变。
❸创伤性滑膜炎,水肿、渗液和肥厚。
临床表现为疼痛、肌痉挛及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X线表现可见周缘骨增生,关节腔狭窄,关节面不平整以及软骨下骨质硬化和囊性变等。早期症状轻微者,可适当减轻关节负担,服用对症药物;急性发作时可进行理疗与休息;晚期症状重者,可分别情况施行肌肉松解、赘骨清除、截骨、融合、关节成型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股骨头缺血坏死 由于创伤使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全部或部分断绝致使骨坏死者,均称为创伤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因原因不同,其发生率也各异,发生于股骨颈骨折后者为20~40%,发生于髋脱位者为10~20%,发生于转子间骨折后者偶见。分全头坏死和部分坏死两类。部分坏死者多位于承重区,偶见散在局灶性者。
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
❶关节囊枝: 来自旋股内动脉,包括上、下支持带动脉,上支持带动脉分出外上骺和上干骺端动脉进入头的上部;下支持带动脉延伸为下干骺端动脉进入头的下部,两者供应头的大部血运。
❷圆韧带枝:来自闭孔动脉,供应头内下小部分血运,又称内上骺动脉。
❸骨干营养动脉。

股骨头血液供应

1. 上支持带动脉 2.骨干营养动脉 3. 下支持带动脉 4. 圆韧带动脉
骨折或脱位常发生血运障碍,骨细胞于血运断绝后数小时即开始死亡,但仍可继续保持细胞形态上的完整,至数周后大部分骨细胞始由陷窝中消失。与此同时修复过程即已开始。血管和纤维组织由四周侵入并清除坏死组织,在坏死骨小梁上有新骨形成,而死骨逐渐被吸收,此过程称为“爬行替代”。小范围的骨坏死可以修复,但较大范围者多不能完全修复,在与正常区交界处出现新生骨旺盛区,与此区紧邻为纤维组织屏障即软化带,再次为完全无修复的坏死区。往往由软化带发生塌陷,或由脆弱的死骨小梁发生压缩骨折而塌陷。由于死骨塌陷和碎裂终至引起关节软骨退变和髋臼周缘增生。
早期诊断甚为困难,曾使用过血管造影,同位素示踪,氧张力测定,股骨头内髓腔压力测定,染料排除,四环素荧光测定等均不满意。近年来使用99mTc-DP (99mTc-diphosphonate,锝-二磷酸盐)进行闪烁摄影(scintigra-phy),可在伤后数周内做出诊断,准确率可达95%。而X线诊断甚晚,常须数月或一年后始显示不规则密度增高,继而出现透明区,头塌陷,关节腔狭窄,骨增生,终至全关节退行性改变临床症状多在股骨头开始塌陷时始明显,陆续出现疼痛、跛行、患肢短缩、畸形及活动限制,终至关节僵硬。
在股骨头塌陷以前,以改善条件争取修复为主,常用方法为
❶植骨术: 如刮除死骨后填入松质骨,长条骨插入,带血运的骨植入等;
❷血管束植入: 即用小血管束的末梢端植入股骨头内供给血运,常用者为旋股外动脉的分枝;
❸截骨术。在股骨头塌陷以后,对塌陷范围小者仍可用上述方法促进其修复,或用“经转子前旋截骨术”使塌陷的承重区转向前下方,而正常部分转至承重区。对范围较大者可分别选用异体骨、软骨移植、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置换等,无条件施行上述手术者,亦可行软组织松解,关节内外清扫以及闭孔神经切断等姑息性手术。
损伤性骨化 损伤或手术后在关节部位发生异位骨化称为损伤性骨化,或骨化性肌炎。早期边界模糊,呈云絮状;晚期逐渐吸收缩小,边界清楚,完全呈骨样结构,可影响关节功能。在早期应禁止按摩理疗与被动活动,亦不宜手术切除,俟骨化成熟,边界清楚,如妨碍活动可手术切除之。手术操作应轻柔以防止再发生新的骨化。
☚ 髋关节脱位合并损伤   股骨颈骨折 ☛
000085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