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的应用
骨骼年龄(简称骨龄)是将某个体儿童、少年的骨骼钙化程度,与标准进行比较,求得发育年龄的一种方法。所谓标准是指人群中出现某种特定X线骨象的平均年龄。常用手腕部X线摄片表示骨龄,主要观察尺、桡骨远端骨骺部钙化情况,以及腕骨8个,掌骨5个,指骨14个,共计29个骨化中心的发育状况。骨龄能较全面地揭示机体的生理状态,对探讨生长发育的规律、判断发育障碍性疾病、预测女孩月经初潮、预测儿童成年时的身高以及运动员选拔等方面,均有实用意义。一般用于以下几方面:
❶内分泌疾病及身材异常的诊断:例如,骨龄明显提前多伴有性早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骨龄明显落后。
❷预测正常儿童成年时的身高:依据骨发育水平和速度来预测身高,较单独利用父母身高或儿童足长等方法进行预测更为准确。因为骨发育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既表达了遗传因素的作用,又包含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❸预测女孩的月经初潮:拇指内侧种籽骨、第一掌骨、第Ⅱ,Ⅲ指末节指骨的发育水平同月经初潮来临有一定时间关系。女孩月经初潮多发生于骨龄13—14岁。女学生到了一定年龄(15周岁以上)还未有月经初潮,常引起本人及家长的疑虑,判定骨龄有助于排忧解惑。
❹将骨龄、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身高、体重及第二性征等发育资料综合起来,可以较全面地评价营养以及性发育状况,便于合理安排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及劳动负荷,并能解除某些学生及家长的困惑(担心孩子长得太高或太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