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化症osteomalacia系常见的代谢性骨病的一种。可有维生素D缺乏或日照不足、胃肠道疾病、脂肪痢、肾脏病史等。病理与X线所见:骨基质明显增加;基质的矿化过程障碍;骨骼变形及长骨弯曲、骨盆狭窄、骨骺端生长板增宽,后期有假骨折线,常有骨膜下骨质吸收征。生化改变:血钙、磷均低,血碱性磷酸酶增高,尿钙、磷减少。临床表现有发音障碍、骨骼畸形、肌力低下,尚可有肝、肾功能损害等表现。治疗:用钙剂与维生素D效果佳。 骨软化症osteomalacia系骨组织中新生的类骨上矿物盐沉着不足,使骨在质上发生异常。在小儿称为佝偻病,在成人称为骨软化症。原因为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代谢障碍、家族性低磷酸盐血症、软组织肿瘤、医源性缺磷、慢性肠道或肾病所致的慢性酸中毒等。临床表现为疼痛、压痛、畸形及近侧肌无力,偶有手足搐搦。血清钙、磷偏低。X线表现为均匀的骨质消失,长管骨皮质变薄。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后期可行矫形术。 骨软化症 骨软化症骨软化症是指成人的全身性骨软化症状,在小儿则为佝偻病。特点是类骨质丰富,但有缺陷,不能矿物质化。 病因 本病发生可有多种原因: (1) 维生素D摄入或代谢发生障碍不能产生有效的代谢物,即1,25-二羟胆钙化醇,以促进肠对钙的吸收和输送骨内钙盐作用,从而导致骨软化症或佝偻病。 ❶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包括因缺乏日光照射所致。 ❷维生素D吸收不良,多见于消化道疾病,如脂肪痢等或在胃肠道手术后。 ❸假性维生素D缺乏症,这是常染色体隐性特征,只有纯合体才会发生此病,原因是肾不能将25-羟胆钙化醇转化成1,25-二羟胆钙化醇,从而妨碍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 ❹长期用抗惊厥药物如扑痫酮、非那酮、巴比妥等,使肝中的酶将维生素D转化成无效的代谢物,从胆汁或尿中排出。 骨基质发生矿物质化时,血浆和细胞外液内的钙和无机磷两者的离子必须要有足够的浓度,否则就不能有正常的矿物质化。其它如需要有正常代谢和输送功能的骨组织细胞和足够的正常胶原。基质内某些成分亦必须改变,如降低蛋白多糖部分和无机焦磷酸盐二者的浓度,因为这些成分能限制矿物质化。软骨细胞和类骨的骨细胞内要有带钙和磷离子的基质小泡,才能在细胞外产生钙化前缘,这些都是基质矿物质化的必要条件。维生素D的代谢物缺乏,同时血钙又低,甲状旁腺乃分泌较多的激素,以提高血钙,但因此亦刺激肾脏,促使磷的排出而形成低磷酸盐血。如细胞外液磷离子的浓度低于矿物质化所需要的水平,就不能产生钙化前缘。严重缺乏维生素D时,亦不能维持正常血钙量。骨组织细胞因钙和磷的贮存不足而失去正常的反应和功能,因而也不能产生新骨。(2) 低磷酸盐血: 单纯缺磷亦能发生骨软化症,致病机理尚不清楚。 ❶家族性低磷酸盐血: 以性染色体显性遗传者为多,从小就有骨胳畸形,到成年后,就不再进展。原因是肾小管对磷的重新吸收有障碍; 肠对磷的吸收亦少。 ❷软组织肿瘤: 间质的良性肿瘤能产生磷尿和肾小管缺陷; 有时亦有糖尿和过多的氨基酸尿。但只要将肿瘤切除,骨软化症就会很快地痊愈。 ❸医源性缺磷: 长期服用轻泻药或服用不吸收的、但与磷结合的抗酸剂,亦能发生骨软化症。 (3)慢性酸中毒: 慢性酸中毒发生骨软化症的原因有二: ❶从骨内输送骨盐作缓冲剂,影响骨的矿物质化。 ❷减少磷在肾小管内重新吸收,促成低磷酸盐血,对肾小管酸中毒者,仅用碱剂就可改善磷的平衡。其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为家族性的或后天性的,后者发生在血丙球蛋白过多症、重金属中毒及进行性豆状核变性症等。虽然肾小球功能正常,但肾不能排出过量的氢离子,大量的钾从尿中排出。尿中的柠檬酸盐的含量往往偏低,故钙质易沉着在肾内。这种骨软化症偶尔对维生素D有抗性; 也可能由肾性骨营养不良引起(见“肾性骨营养不良”)。骨软化症的特征是基质缺乏矿物质化,有大量无钙化类骨质。常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证据,如破骨细胞数目增多,吸收的腔隙增宽。甲状旁腺有时亦有增生。 临床表现 有腰背部、骨盆和其它骨胳的疼痛和压痛;肌肉无力,使行动困难,呈鸭行步态;微伤能引起骨折,成人的青枝骨折是本病特点。偶尔有手足搐搦。此外还有与本病有关的其他症状。即畸形发生在承重的骨胳上:如脊柱后凸和/或侧凸、下肢挛曲、髋内翻和髋关节内陷。家族性低磷酸盐者,可因椎管后纵韧带钙化和椎管狭窄,而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骨软化症的X线表现可能阴性,仅有均匀的骨质丧失。长骨皮质变薄。路塞Looser变性区或假性骨折是诊断骨软化症的依据,这是双侧对称性带状脱钙区,与骨边缘成直角。常见在肩胛骨的腋缘、股骨颈、耻骨、坐骨支和肋骨等处,这是因滋养动脉侵蚀已软化的骨皮质所致。严重的骨软化症,下肢长骨有弯曲畸形;髋臼壁因受股骨头的压力而内陷,使耻骨联合向前成一尖角,骶岬因承重而向前旋转,故骨盆X线片常呈三叶形上口;脊椎髓核张力可使软化的椎体在侧位片上形成双凹形。如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则颅骨有斑点状阴影,手指骨有皮质吸收。家族性低磷酸盐血所致的骨软化症,有时可出现韧带钙化或骨化。这种现象目前尚无法解释。 实验室检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时,血清内钙量一般都为正常或偏低,血清磷量亦低,但血的碱性磷酸酶量常升高。严重者有低钙血。低磷酸盐血引起的骨软化症,血清钙正常;碱性磷酸酶量常在正常范围内或稍高。 诊断可测定血浆内胆钙化醇及其代谢物,并作尿和血的有关生化检查,可能查出骨软化症的原因。用环钻从髂骨采取活组织检查标本,可以诊断骨软化症,即在未脱钙情况下,可以见到类骨质,几乎整层地覆盖在骨小梁表面。对出血疾患或身体其他部分有感染者,禁忌作活组织检查。 治疗 近年来已合成1-二羟胆钙化醇,摄入后,在肝中形成1,25-二羟胆钙化醇,后者亦已由人工合成。对维生素D有抗性者,这些合成物能有效的作用在肠和骨上,这是近年来治疗骨软化症的一大进步。 矫形手术治疗用截骨术纠正下肢畸形以改正承重线,可以预防骨性关节病,但必须等到骨骺线消失和疾病治愈或控制后再施行,否则复发的机会较多。术后必须有一段卧床时间,这时会有大量尿钙排出,如仍用大量维生素D治疗,可能发生高钙血,有损害肾脏的危险。所以在手术前后应经常检查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严格控制维生素D的剂量,必要时应停止。三叶形骨盆上口可能对分娩发生困难。骨软化症在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畸形治疗问题,参见“肾性骨营养不良”条目。 ☚ 佝偻病 肾性骨营养不良 ☛ 00008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