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检查
骨科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动诊(活动功能的检查)、量诊(测量),有时辅以叩诊和听诊。通过骨科检查是为了发现客观体征以诊断病人有无骨胳-肌肉系统的病变、病变的部位以及性质。除了检查骨胳-肌肉系统之外,必要时也要检查有关的神经、血管以及内脏等。
检查病人之前或同时,应详细了解病史。问诊是采取病史的重要手段,尽量由病人自己按时间顺序叙述。骨科病人的主诉主要是疼痛、肢体功能障碍或畸形。主诉疼痛时要明确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以及与发病的关系。受伤的病人应了解所受暴力的方向及伤后出现的症状。如有骨关节病变及畸形,应询问其家庭成员和近亲有无同样的病变和畸形。还要了解病人所住地区有无地方病,例如大骨节病、氟骨症; 来自牧区者要问有无布氏杆菌感染或包囊虫病史; 雨雾多、日光少与佝偻病有关;久服抗痉厥药容易发生骨软化症;长期服用大量激素、消炎痛及大量饮酒能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些都是问诊应注意的。医生应从全身及局部进行检查和选用特殊检查方法。由于上肢的神经来源于颈髓,下肢神经来源于腰骶髓,因此,上肢痛要注意是否因颈部疾病引起,下肢痛是否与腰背、腹腔和盆腔的疾病有关,腰背痛也要考虑是否由内脏疾患引起。要分析疼痛发生在什么部位和什么组织结构,还要判断是什么病理改变引起。
检查时应与健侧肢体或正常人对比,应充分暴露应检查的部位。检查时室内光线要充足,室温要适当。病史及骨科检查有时还需要结合X线、化验检查以及特殊检查,例如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肌电图、关节穿刺、关节镜以及超声诊断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