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骨的生长与年龄性变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骨的生长与年龄性变化

骨的生长与年龄性变化

骨的生长 骨起源于胚时的间充质,其发生过程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
膜内成骨 颅顶骨和面颅诸骨以及锁骨以膜内成骨方式骨化为骨。膜内成骨骨化部位的间充质细胞先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骨化点,产生骨组织的纤维和有机基质。钙盐渐次与基质结合分化成骨质,其外围的间充质分化为骨膜。在骨膜下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相互作用下,骨即从骨化点逐渐扩展。以顶骨为例,其外层的成骨功能活跃,而内层的破骨吸收过程亦明显,这样随着脑的不断发育而使顶骨弯曲度有所改变,颅腔也随之增大,逐步达到成体顶骨的形态。
软骨内成骨 长骨、短骨及部分不规则骨的发生都属于软骨内成骨。其过程是先由间充质形成与将来所成骨相似的软骨雏形,继而在软骨中心出现原发骨化点,骨化过程由此点向两端延伸,同时出现骨髓腔。在胎儿出生前后,有些长骨端又出现继发骨化点,即骺的骨化点。长骨的干与骺大部软骨骨化以后,在骺与骨干之间保留一层软骨板,称为骺软骨。在正常情况下,骺软骨增长速度与其被破坏而骨化成骨的速度保持平衡,故骺软骨厚度相对恒定,长骨的长度即由此而不断增长。个体发育至一定年龄,骺软骨停止生长,完全为骨组织所代替,干骺长合,形成介于骨干与骺之间的骺线,从此长骨不再增长。骺端关节面处的软骨不骨化,并终生保留,即关节软骨。长骨长粗靠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骨,与此同时,髓腔内的破骨细胞功能活跃,使髓腔不断扩大。
骨组织再生能力较强,骨折后在骨折处先形成肉芽组织,然后出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形成新生的骨小梁,充填连接于断端之间,称为骨痂。此后几经反复改建,可能恢复该骨的原有形态和功能。
骨的年龄变化 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变化。人体各骨骨化点的出现和长合(骺干长合)都有一定时间和顺序。四肢骨中,除长骨干骨化点的出现都在胎龄2~3月间,跟骨、距骨、骰骨的骨化点亦在胚胎后期出现以外,余者都出现于出生之后;出现最迟者,如肱骨下端,尺骨上端,股骨小转子可迟至9~11岁,其余骨化点多在儿童期出现。骺干长合多在青春期完成,一般女性骨的骺干长合时间较男性为早(见表) 。身高的增长以婴儿期为显著,出生后半年内约增高30%。第一年内共增高50%,以后生长减慢,至青春期可出现突进性生长,达到出生时

中国人附肢各骨骨化点出现及长合时间

骨化点出现时间长合时间
名称数目胎龄
(月)
出生后(岁)(岁)

上端     
头 1 出生~3月出生~2月
大结节1 7~9月5~7月16~1714~16
小结节1 2~4月1~3月  
体 12  
下端   
小头 1 3~5月2~4月
内上髁1 6~84~616~1814~16
滑车 1
外上髁1
 9~11
11~13
7~9
9~11
  

上端     
鹰嘴 1 9~118~1015~1713~15
体 12    
下端   16~1815~17
头 1 6~85~7  

续表

骨化点出现时间长合时间
名称数目胎龄
(月)
出生后(岁)(岁)

上端     
头 1 5~74~615~1713~15
体 12  16~1815~17
下端 1 7~96~8

头状骨 1
钩骨 1
三角骨 1
月骨 1
手舟骨 1
大多角骨1
小多角骨1
豌豆骨 1
 2~3月
2~4月
2~4
3~5
5~7
5~7
5~7
8~10
1~3月
1~3月
1~3
3~5
4~6
4~6
4~6
6~8
  

第1掌骨     
底1 1~311月~314~1613~15
体13  
其余掌骨   
头1 1~311月~314~1613~15
体13  

底 1 1~311月~314~1613~15
体 121/2~3  

上端     
头 1
大转子1
 3~5月
3~5
2~4月
2~4
17~1914~16
小转子1 9~118~10  
体 113/4  
下端 1 出生~5月出生~4月17~2015~18

上端 1 出生~2月出生~1月17~2015~18
体 12  
下端 1 4月~6月4~6月16~1815~17

上端 1 3~52~417~2015~18
体 12  
下端 1 10月~28~10月16~1815~17

跟骨 16  16~1814~16
结节1 6~125~11
距骨 17~8  
骰骨 1
第三楔骨1
第一楔骨1
第二楔骨1
足舟骨 1
9出生~1月
9~11月
9~11月
9~11月
9~11月
出生~1月
8~10月
8~10月
8~10月
8~10月

续表

骨化点出现时间长合时间
名称数目胎龄
(月)
出生后(岁)(岁)

第1跖骨     
体13  17~1916~18
底1   
其余跖骨     
头1   17~1916~18
体13  

底1 2~61~517~1916~18
体121/2~3  
的3~4倍。老年期,则由于骨连结中的椎间盘和关节软骨变薄而出现身高下降。骨胳各部分之间的生长速度并不相同,头部在胎龄2月时占全身长的1/2,出生时为1/4,成年时仅为1/8。躯干骨的生长速度比较均匀,仅在青春期骨盆充分发育之后,才使胸腹的比例发生变化。四肢骨出生时生长速度慢。其发育顺序,首先是远侧的手、足,其次是前臂和小腿,继而为臂和大腿。青年期手骨与足骨的大小已与成年者相近。下肢骨的增长较明显,从胎龄2月时约为身长的1/8,出生时约接近身长的1/3,至成年时几乎接近身长的1/2。据此可以理解人体的重心从婴儿期的平第12胸椎下降至成年时的第2骶椎平面的原因。
由于人类生活、营养等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因而年龄的估计,以骨龄计算较为准确。在25岁成年以前,如果能备有长骨骨化点的出现与骺干长合情况以及牙的萌出记录,对年龄推算更为可靠。成年后,可以颅骨缝的闭合时间推断年龄,但是颅缝长合是从颅内面开始,故从颅内面观察更为精确。耻骨联合面的形态变化也能作为测知年龄的参考。
☚ 骨的形态结构   骨的血液供给与神经分布 ☛
000000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