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因与分类
骨折的发生多为暴力作用于人体而致。如《证治准绳·损伤门》转载元·刘宗厚云:“打扑金刃损伤,是不因气动而生于外,外受有形之物,乃血肉筋骨受病”。故骨折是以外因为主的作用下产生的。
骨折外因 造成骨折的外因,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1) 生活损伤: 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损伤,如家务劳动、步行跌倒、自高跌坠、儿童嬉戏等损伤而引起的骨折均属此类。
(2) 劳动损伤: 从事工农业生产劳动,接触高速运转机器,因违反操作规程或防护措施不够而造成损伤,多发生较严重的骨折。
(3) 运动损伤: 从事剧烈竞技性运动或不熟练的高难动作表演,或准备活动不够,易受损伤而发生骨折。
(4) 交通事故: 以车祸为多见。翻车或被车撞辗伤,骨折较严重,且多有合并伤;紧急刹车车内乘客相互撞击或跌折伤。
(5) 火器损伤: 战场、军事训练或开山放炮等,多发生开放性骨折,如属炸伤则伤口感染率高,或可合并有烧伤。
引起骨折的暴力按其性质可分四种:
(1) 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与暴力直接接触部位,如打伤、压伤、撞伤和枪伤等,常引起横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周围筋肉损伤较严重,脉络受损后,气血循行受阻而瘀滞,筋不能束骨,势必影响骨折端的稳定性,如为开放性骨折,皮开肉绽,脉络损破而出血,若不洁之物及外邪侵入创口,则易于感染。
(2) 间接暴力: 暴力作用在远离骨折部,通过杠杆或旋转力作用将暴力传导到骨质脆弱部位而发生骨折,一般筋肉损伤较轻,常发生斜骨折、螺旋骨折,若骨折发生在前臂或小腿,两骨骨折线多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如为开放性骨折,折端由内向外穿出皮肉,伤口较清洁,感染较少。
(3) 筋肉收缩: 由于筋肉急骤而强烈的收缩和牵拉可致骨折,如投掷运动可发生肱骨下1/3段螺旋骨折,跪跌时,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
(4) 持续劳损: 长期持续较轻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集中在某一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长途跋涉可发生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中、下1/3骨折。骨折多无移位,但愈合缓慢。
骨折内因 骨折虽以外因为主,但与禀赋强弱、脏腑盛衰、年龄老幼、骨胳健康等内在因素有密切关系。骨折内因大体可分三种。
(1) 年龄和职业:年青力壮,气血旺盛,筋骨强健,周身轻灵,趋避和耐受暴力的能力均强,除过重暴力外一般不易发生骨折;年老体弱,气血亏损,肝肾不足,骨质疏松,筋骨萎弱,动作迟缓,容易遭受暴力而发生骨折; 儿童肾气未充,肌力不强,动多于静,且动作不够协调,常易跌撞而致骨折;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及常接触高速运转机器,产生骨折机会亦较多。
(2) 解剖部位和结构: 在松质骨和坚质骨交接部易发生骨折,如肱骨外科颈骨折;在多关节部位,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范围大的交接处易发生骨折,如第十二胸椎和第一腰椎易发生骨折;幼儿骨膜较厚,骨胳胶质较多,易发生青枝骨折;青少年骨骺未闭合,易发生骨骺分离; 肱骨下段扁平,在幼儿时结构脆弱,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
(3) 骨胳病变: 骨胳先有病理变化,骨小梁已遭破坏,如脆骨病、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轻微暴力即可产生骨折。
骨折分类 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分类的方法较多,主要的分类方法有如下五种。
(1)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骨折处肌肤完整,折端不与外界相通者称闭合性骨折; 骨折附近皮肤或粘膜破裂,折端与外界相通者,称开放性骨折。
(2) 根据骨折稳定性分类: 横骨折、压缩骨折、嵌入骨折等称稳定性骨折; 斜骨折、螺旋骨折、多段骨折、粉碎骨折或缺损骨折,称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经整复固定后不易发生再移位。
(3) 根据骨折程度分类: 骨的连续性、完整性仅有部分断裂者,如儿童青枝骨折、裂缝骨折,称不完全骨折;骨的连续性、完整性全部中断者,称完全骨折。
(4) 根据骨折时间分类: 伤后2~3周之内就诊者称新鲜骨折; 2~3周以后就诊者称陈旧性骨折。
(5) 根据受伤前骨质健康状况分类: 受伤前骨质结构正常,纯为暴力作用产生骨折者称外伤性骨折; 骨质原有病变,如骨髓炎、骨肿瘤、骨结核等,遭受轻微暴力即产生骨折者,称病理性骨折。
骨折病因与分类
骨折的发生多为暴力作用于人体而致。病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
外因 造成骨折的外因,常见的有以下5种:
(1)生活损伤:家务劳动、步行跌倒、自高跌坠、儿童嬉戏等损伤而引起的骨折。
(2) 劳动损伤:从事工农业生产劳动,接触高速运转机器,因违反操作规程或防护措施不够而造成损伤。
(3) 运动损伤:从事剧烈竞技性运动或不熟练的高难动作表演,或准备活动不够,易受损伤而发生骨折。
(4) 交通事故:翻车或被车撞辗伤,骨折较严重,且多有合并伤。
(5) 火器损伤:战场、军事训练或开山放炮等,多发生开放性骨折。
引起骨折的暴力按其性质可分4种:
❶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与暴力直接接触部位,如打伤、压伤、撞伤和枪伤等,常引起横骨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❷间接暴力:暴力作用在远离骨折部,通过杠杆或旋转力作用将暴力传导到骨质脆弱部位而发生骨折。
❸筋肉收缩:由于筋肉急骤而强烈的收缩和牵拉可致骨折。
❹持续劳损:长期持续较轻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集中在某一部位,亦可发生骨折。
内因 骨折虽以外因为主,但与禀赋强弱、脏腑盛衰、年龄老幼、骨骼健康等内在因素有密切关系。骨折内因大体可分3种。
(1) 年龄和职业:年轻力壮,筋骨强健,趋避和耐受暴力的能力均强,除过重暴力外一般不易发生骨折;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筋骨萎弱,容易遭受暴力而发生骨折;儿童肌力不强,动多于静,且动作不够协调,常易跌撞而致骨折。
(2) 解剖部位和结构:在松质骨和坚质骨交接部易发生骨折;在多关节部位,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范围大的交接处易发生骨折;幼儿骨膜较厚,骨骼较厚,骨骼胶质较多,易发生青枝骨折;青少年骨骺未闭合,易发生骨骺分离;肱骨下段扁平,在幼儿时结构脆弱,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
(3) 骨骼病变:骨骼先有病理变化,如脆骨病、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轻微暴力即可产生骨折。
分类 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分类的方法较多,主要的分类方法有如下5种:
(1) 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2) 根据骨折稳定性分类: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
(3) 根据骨折程度分类: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
(4) 根据骨折时间分类:新鲜骨折、陈旧性骨折。
(5) 根据受伤前骨质健康状况分类:外伤性骨折、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