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骨性鼻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骨性鼻腔bony nasal cavity

系鼻腔的骨性结构部分。骨性鼻腔后面颅的中央,上邻颅腔,下邻口腔,两侧邻接筛窦、眶和上颌窦。鼻腔以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鼻中隔多偏向1侧由筛骨正中板、梨骨及鼻中隔软骨构成。鼻腔的前口为梨状孔,后口为成对长方形的鼻后孔。鼻腔顶,其前部由鼻骨构成鼻梁,中部是颅前窝的底,成自筛骨的筛板,后方是蝶骨体。鼻腔底为硬腭的上面。鼻腔侧壁有向腔内突起的上、中、下3个鼻甲。鼻腔底和下鼻甲间为下鼻道,其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中、下鼻甲间为中鼻道,有上颌窦、额窦和筛窦前、中群开口;中、上鼻甲间为上鼻道,有筛窦后群的开口。

骨性鼻腔

骨性鼻腔

骨性鼻腔是不规则的骨腔,上至颅底,下达骨腭,前借梨状孔向前开口,向后经鼻后孔通咽; 下部较上部为宽,并借鼻中隔分成左、右两半;四对鼻旁窦和鼻泪管皆开口于鼻腔。
上壁狭窄,分前、中、后三部分。中分水平,由筛骨筛板组成,上邻颅前窝,有筛孔及盲孔,各有嗅神经(I)及小静脉通过;前分向前下倾斜,成自额骨及鼻骨; 后分斜向后下,是蝶骨的前面和下面,有蝶窦开口。下壁成自上颌骨腭突及腭骨水平板,介于口、鼻腔之间,由前向后,稍向上倾斜,其前分正中有切牙管。内侧壁是骨性鼻中隔,前上分为筛骨垂直板,下接犁骨,前分缺如,在活体有中隔软骨填补;两骨相接的犁筛缝往往偏向一侧,因而中隔不正者多见。外侧壁最复杂(图1),由上颌骨鼻面、泪骨、腭骨垂直板,筛骨迷路鼻而和下鼻甲组成,具有三个鼻甲和鼻甲下方相应的鼻道; 鼻旁窦开口于此。上鼻甲是筛骨迷路的一部分,居后上分,较短小(有时可再分出最上鼻甲),其后端与蝶骨体前面之间的间隙名为蝶筛隐窝,为蝶窦开口处。中鼻甲位置稍下,亦属筛骨迷路,较长,后端抵腭骨,下缘游离肥厚,向外上卷曲。下鼻甲是独立骨片,附着于上颌骨及腭骨的鼻面。三个鼻甲的下外方,分别称为上、中、下鼻道。上鼻道后连蝶筛隐窝,向外经蝶腭孔通翼腭窝,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中鼻道宽广,额窦、前筛窦、中筛窦、上颌窦开口于此。下鼻道前分有鼻泪管开口。介于鼻中隔与鼻甲之间的间隙,名为鼻总道;在鼻甲以后的腔隙,称为鼻咽道。

图1 骨性鼻外侧壁
1. 上鼻甲 2. 中鼻甲 3. 下鼻甲


骨性鼻腔的交通为:
❶筛孔和盲孔向上至颅前窝;
❷蝶腭孔向外侧到翼腭窝;
❸切牙管向前下经切牙孔通口腔;
❹上鼻道通后筛窦;
❺中鼻通道额窦、前筛窦、中筛窦及上颌窦;
❻下鼻道向上连鼻泪管通眶;
❼前鼻孔通至面部;
❽后鼻孔通咽腔鼻部。
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筛骨及蝶骨等骨内气房的总称,位于鼻周围,皆开口于鼻腔(图2)。
额窦位于额骨体内,借中隔分成左右两半,形状及大小的变异较多。窦房各方与颅窝、眶、筛窦、鼻相联属。额窦口经额鼻管开口于中鼻道,近半数的额窦经由筛骨漏斗、半月裂孔再通入中鼻道。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被中隔分成大小不等的左、右两腔,窦与颅腔,鼻腔毗邻,有时窦腔可扩展到大翼甚至枕骨基底部。蝶窦口在前下方为蝶甲部分掩盖,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呈锥体形,尖伸入颧突、底即

图2 鼻旁窦投影(前面观)
1.额窦 2.筛窦 3. 上颌窦

上颌窦裂孔,组成鼻腔外侧壁的一部分。在整颅,其开口为腭骨,下鼻甲及筛骨钩突部分掩盖,因而它有两个孔开口于中鼻道。窦壁内面多处有牙槽管及眶下管等突出于壁面。窦的底一般低于鼻腔的下壁约1.25cm,是窦内容物排除不畅的原因。上颌窦各方与眶、颞下窝、鼻、口及面等邻接,窦内肿瘤可向邻接部位突出。
筛窦被额状位的隔板分成前、中、后三组。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中筛窦组成筛泡,开口于筛泡或其上方;前筛窦居眶板之前,开口于筛泡前上方的筛漏斗,筛漏斗向下通入筛泡前下的半月裂孔,继而开口于中鼻道;半月裂孔常为钩突部分盖住。额窦约有半数经漏斗、半月裂孔通入中鼻道。
鼻旁窦变异多见,有的缺如,如只有一侧额窦; 有的多房,如筛窦可伸展到蝶骨小翼,甚至向上伸入额骨; 有的出现不规则的隔板,如上颌窦可分隔出上、下或前、后分,甚至造成一室与外不通。蝶窦开口通过蝶甲的形式亦多样,窦本身也能扩展到达枕骨底部、大翼、小翼甚或后筛窦。
☚ 眶   脑颅骨 ☛
000000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