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均力敌
[结构] 并列式。 [释义] 双方力量相当,不分高低。敌:力量相当。 [出处] 《尹文子逸文》:“两智不能相使,两贵不能相临,两辩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宋·司马光《乞裁断政事札子》:“群臣有所见不同,势均力敌。” [功能、例句] ❶ 作定语。鲁迅《阿Q正传》五章:“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不足齿数的,但他近来挨了饿,又瘦又乏已经不下于小D,所以便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 ❷ 作谓语。梁启超《新民说》一七节:“欧洲诸国,势均力敌。” [附条] “力敌势均”。《宋书·刘穆之传》。 [同义] 旗鼓相当 棋逢对手 不相上下 [反义] 众寡悬殊 寡不敌众 [辨误] 敌,不作“敌人”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