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脏腑辨证
骨伤科脏腑辨证是以脏象学说为基础,根据伤病后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用以指导治疗损伤及筋骨关节疾患的一种辨证方法。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皮肉筋骨有赖于气血温煦和脏腑濡养。因此,损伤及筋骨关节疾患与脏腑有密切关系。虽然大多数损伤及筋骨关节疾患都发生在皮、肉、筋、骨,但严重的皮、肉、筋、骨的病变可累及脏腑,并出现相应的证候;反之,脏腑的病变也可影响皮、肉、筋、骨而出现相应的证候。
青壮年气血旺盛,脏气充足,筋骨强壮,故其损伤的修复较快: 年老体弱者气血虚衰,脏气不充,筋骨萎弱,故其损伤的修复较为迟缓。老年人损伤后,还较易出现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如老年人骨折,长期卧床,可出现大便干燥,难于排出,数日一行,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涩或细,此为大肠液亏,肠失滋润,治宜润肠通便。
开放性骨折失血过多,证见眩晕、心悸、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是营血亏虚,血不养心所致,属心血虚证,治宜养心血、安心神。
严重创伤,证见心悸气短,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此为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阳暴脱,宗气大泄所致,属心阳虚脱,当用回阳救逆。
胸部损伤早期,证见胸痛,发热咳喘,痰黄粘稠,舌红苔黄,脉滑而数,此为肺有瘀热之实证,宜用活血祛瘀、泻肺清热: 若胸胁陈伤旧患,证见胸胁隐痛,若兼咳嗽气短,痰白清稀,疲倦懒言,声音低微,怕冷自汗,面色㿠白, 舌质淡嫩,舌边尖有瘀点, 脉虚弱,此为肺气虚而兼血瘀证,宜补肺气、健脾土,佐以活血化瘀; 若兼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潮热盗汗,午后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为阴虚肺燥之证,宜滋阴润肺。
损伤后气血耗损较甚或素体虚弱,证见面色萎黄,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食纳减少,食后腹胀,肢体浮肿,或大便溏泄,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此为脾不健运,宜益气健脾。若患处或诸窍出血,证见面色苍白或萎黄,饮食减少,倦怠无力,气短,舌质淡,脉细弱,此为脾气虚弱,统摄无权之脾无统血,当用温脾补虚、益气摄血.胸胁损伤,若患处胀痛,而兼口苦,发热欲呕,两胁热胀,甚则咳血、吐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此为肝火内盛,宜用疏肝清热。
腰椎骨折后期,腰痛隐隐,酸软无力,遇劳更甚,不能久坐久立, 面色㿠白, 精神不振, 舌质淡, 苔白, 脉细弱,此为骨折伤及气血,累及肝肾,若肾阳虚,治宜养肝血、补肾阳;若肝肾阴虚,宜滋补肝肾。
骨盆骨折早期,证见局部肿痛,腹胀拒按,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是瘀血内蓄,积瘀生热所致,属中焦胃肠的里实热证,治宜攻下逐瘀之类。
由于在疾病过程中,脏腑之间的病变是相互影响的,因而脏腑证候也是复杂的,临床辨证时须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