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望诊
骨伤科望诊,是指对全身的神色、舌象、姿态和病损局郡等作全面的观察。《素问·经脉别论》云:“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伤势较重或较复杂时,应迅速检查。如《伤科补要》云:“凡视重伤,先解开衣服,遍观伤之重轻。”不能只注意损伤明显部位,而忽略其它部位。通过望诊初步确定患者伤病的部位、性质和轻重。
望神色 望神色主要是望神态色泽的变化,以初步判断伤病的轻重。神色乃人体生命现象,《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若精神爽朗,面色清润,为正气未伤; 精神萎靡,面色暗晦,为正气已伤。严重的损伤或大出血等,若出现神志昏迷、神昏谵语、循衣摸床、面色苍白、目暗睛迷、瞳孔散大、汗出如油、形羸色败、呼吸微弱或气急喘促等,多属危急的证候。
望眼 望眼主要是望神态以了解伤病的轻重程度。《伤科汇纂·辨生死》云:“两眼活动有神易治,两眼无神难治。”若患者两眼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则病情较轻; 两眼直视无神、目翻上视、瞳孔散大或缩小则病情危重。
望舌 望舌主要望舌的颜色、湿润度、形态、动态、舌苔厚薄等,以了解伤病后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亏损和外邪的性质等。
正常的舌象为质淡红而润泽苔薄白.舌质淡于正常,多为气血虚,或阳气不足;舌质红苔黄,为热象;舌绛为热入营分; 由绛转为紫红,为热入血分; 舌质润泽为津液尚存,舌质干枯为津伤液耗; 舌生芒刺为热郁内结。凡创伤、感染早期热毒俱盛,耗伤津液者,多见舌质红绛而干或有芒刺和黄厚苔,至后期气血两亏,体质虚寒,多见舌体胖嫩、舌质淡边有齿印和白苔。舌色紫暗或舌边有瘀点,多为气滞血瘀之象; 舌苔剥落,舌面光滑,多为津液亏耗、阴虚水涸之证。
一般说来,舌苔由白苔、黄苔退后复生新的薄白苔,是病情好转或痊愈之候; 舌苔由薄增厚,为病情进展表现;舌苔由白变灰,由灰变黑,是病情恶化的表现,多见于严重创伤或邪毒内陷之症。舌质红,光剥无苔为胃气虚或阴液伤,多见于外伤后长期卧床之老年患者。
望姿态 望姿态主要是望患者坐位、站立或行走时的姿势或步态,以初步了解损伤或患病的部位,轻重和性质。在肢体受伤较重时,多出现姿态的改变,如筋骨、关节损伤后,可见到由于功能障碍或畸形而出现的特殊的姿态。肩、肘关节脱位后,多以健侧手臂扶持患侧的前臂,身体多向患侧倾斜; 腰扭伤患者,常以双手扶腰行走;驼背患者,脊椎多有病变等。
望皮肤 望皮肤主要是望全身和患部皮肤的色泽,以了解全身情况和损伤的时间、患肢的血运情况、疾病的性质等。失血者,全身皮肤苍白; 伤处皮肤肿胀青紫者为新伤,紫黄色者为陈伤; 患肢远端紫绀或苍白、肿胀、远端动脉搏动消失者,为血运障碍; 伤后皮肤红、肿、热痛、伴全身发热者,可能为血瘀化热,瘀血作脓成痈。望肿胀 望肿胀主要是望患部和患肢远端的肿胀的程度和范围,以了解伤的程度和患肢的血运情况。外伤后因经脉受损,致血离经脉,溢于肌腠之间,而成肿胀。《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云:“凡肿是血作。”说明肿胀乃气血壅滞所致。新伤局部肿胀较甚,陈伤局部肿胀较轻,局部肿胀严重,说明伤情较重。患肢远端肿胀较甚,多为血运障碍,若固定后才出现者,则为夹缚过紧。
望畸形 望畸形主要是望脊柱和肢体标志线或标志点的异常改变,以了解损伤或患病的部位。望诊时应注意畸形的部位,脊柱四肢是否对称,脊柱生理弯曲是否有改变,肢体有无旋转、成角、缩短、增长,各关节有无屈曲、过伸、内收、外展、内翻、外翻等畸形。有些特有的畸形对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如股骨颈骨折及转子间骨折可出现患肢外旋、缩短畸形; 髋关节后脱位,可出现患肢内收、内旋、缩短畸形;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典型移位时呈餐叉样畸形等。
望伤口 望伤口主要是望伤口的大小、深浅、颜色、边缘是否整齐、污染程度、有无骨折端外露、出血情况以及瘘管、脓液情况等。伤口流出暗红血液并带油珠者,为开放性骨折; 伤口有喷射状出血者,为动脉损伤; 伤口边缘紫黑、奇臭、有暗红色渗出物,并有气体逸出者为气性坏疽; 伤口若有脓液,则为感染化脓; 若瘘管反复排出脓液和死骨者,则为附骨疽; 若瘘管排出脓液清稀并夹有干酪样絮状物者,则为骨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