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骆驼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骆驼刺manaplant alhagi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优良的夏季野生蜜源植物。学名Alhagipseudalhagi Desv.。豆科。落叶半灌木,高60~130厘米,枝条和花梗的先端均硬化为针刺。单叶互生,叶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3~5朵,花冠紫色。荚果串珠状。蜜腺位于花冠内子房基部。(见图)
骆驼刺在蒙古和前苏联中亚地区有分布。中国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西藏等省区。属荒漠植被类型,生长在沙漠、半沙漠、荒漠草原、戈壁滩或其他沙荒地上,抗干旱、风沙,耐严寒,是典型的沙生、旱生植物。6~8月开花,盛花期25~30天。具有丰富的花蜜和花粉,在新疆集中生长区,一群蜂可产蜜30~35千克。蜜质洁白,味清香甘甜,浓度较高,为上等蜜。

骆驼刺

骆驼刺manaplant alhagi

Alhagi pseudoalhagiDesv.,豆科,骆驼刺属。落叶多刺小灌木。小枝灰绿色,枝刺长1.2~2.5 cm。单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0.5~3 cm,全缘,两面被平伏柔毛,托叶钻形、宿存。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轴刺状,3~8花;花冠紫红色;雄蕊两体(9+1)。荚果镰形、念珠状,长达3cm,红褐色。种子1~6。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哈萨克斯坦、蒙古也有分布。喜光。耐盐碱、耐干旱。深根性,在戈壁滩上,根系深达20 m。为重要固沙树种,可防止流沙或沙丘移动。为骆驼和羊的优良饲料,花期含粗蛋白11%~13%。种子含油量约8%。叶浸剂可发汗、利尿。花为优良蜜源。可作绿篱。

骆驼刺

别名刺糖。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长卵形,正面绿色,背面灰白色。花碟形,紫红色。果串球状,种子圆形,棕黑色。全疆有分布,多产于吐鲁番等地。具有滋补强壮、涩肠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药用全草、种子和分泌物。主治痢疾、腹痛、腹泻、胃脘胀痛、热痢腹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等病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