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鞭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馬鞭草
馬鞭草  mǎbiāncǎo

亦稱“鳳頸草”、“鐵馬鞭”。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的全草或帶根全草。其穗類鞭鞘,故名。根圓柱形,土黄色,莖四稜形,灰緑色或黄緑色,葉片灰緑色或棕色,質脆,多皺縮破碎,具毛。主治血滯經閉,脅肋脹滿,外感發熱,濕熱黄疸。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馬鞭草》:“主治下部𧏾瘡。”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馬鞭草》:“[釋名]鳳頸草。”清·劉善述《草木便方·草部·馬鞭草》:“鐵馬鞭苦清邪熱。”

马鞭草

药名。出《名医别录》。又名凤颈草、紫顶龙芽。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微寒。入肝、脾经。清热,利水,消肿,破血,杀虫。
❶治感冒,白喉,疟疾,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脚气,痢疾,关节酸痛,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癥瘕积聚。煎服:15~30g。
❷捣汁含咽治咽喉肿痛;捣敷或捣汁涂治痈肿、下部湿疮、跌打损伤。孕妇忌服。本品含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水及醇提取物有消炎、镇痛作用。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并能增强前列腺素E2的效力。马鞭草苷毒性低,不溶血,有促进动物血凝及乳汁分泌的作用。

马鞭草European verbena

Verbenaofficinalis L.,又称龙牙草、风颈草。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草本。原产热带美洲,在中国各地有栽培,亦常逸为野生。常生于山脚、路旁或村边荒地等处。株高可达1 m,茎多分枝,4棱形,棱及节上有刚毛。单叶,对生,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形,基生叶的叶缘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常为3深裂,裂片呈不规则羽状分裂或具锯齿,叶两面均被粗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每朵花有一苞片;花萼筒状,先端5裂,宿存;花冠淡紫色,略呈三唇形,雄蕊4枚,2长2短;子房4室,每室1粒胚珠,成熟后成为4个小坚果。喜阴、喜旱、怕涝。用种子繁殖,春季或秋季插秧,夏季采割全草。入药能活血祛痰、利尿,能治疟、血吸虫病、丝虫病,外用可治跌打损伤、疔疮肿毒。

马鞭草

1.植株 2. 花

马鞭草mǎ biān cǎo

《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马鞭草(50)。药名。
【基原】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别名】凤颈草(《本草纲目》),紫顶龙芽(《纲目拾遗》),铁马鞭(《草木便方》),狗牙草(《中国药物志》),鹤膝风、苦练草(《广西中兽医药植》), 顺捋草、蜻蜓草(《南宁市药物志》),退血草、铁马莲(《湖南药物志》),田鸟草、铁扫手(《闽东本草》),疟马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土荆芥、野荆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红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性味】苦,凉。
❶《药性论》:“味苦,有毒。”
❷《蜀本草》:“味苦,微寒,无毒。”
❸《日华子本草》:“味辛,凉,无毒。”
❹《本草图经》:“味甘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❷《得配本草》:“入手阳明、足厥阴经血分。”
❸《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癥瘕,痈肿疮毒,牙疳。
❶《别录》:“主下部上𧏾疮。”
❷《本草拾遗》:“主癥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❸《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❹《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❺《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❻《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❼《开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❽《现代实用中药》:“根用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半至一两(鲜者捣汁一二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成分】含马鞭草苷(Verbenalin,即山茱萸苷Cornin)、鞣质、挥发油。以苦杏仁酶使马鞭草苷水解,可得马鞭草醇(Verbenol)。马鞭草茎、根中含有水苏糖(Stachyose),叶中还含有腺苷(Adenosine)和β-胡萝卜素。另外,尚发现本植物含强心苷。
【药理】
❶抗疟:马鞭草可使疟原虫变形,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
❷抗菌:马鞭草全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25%马鞭草水煎液能杀灭钩端螺旋体。
❸消炎止痛:马鞭草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的芥子油引起的炎症都有消炎作用。家兔齿髓电刺激法,马鞭草有镇痛作用。
❹促凝血:马鞭草苷可促进家兔血凝固作用,大剂量可使蛙的黏膜剥离,并可引起痉挛。
❺镇咳:马鞭草水煎剂有镇咳作用,β-谷甾醇和马鞭草苷为镇咳有效成分。
❻对子宫的作用:马鞭草对大白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和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且实验发现马鞭草对子宫平滑肌有着专一性,并与前列腺素间存在相互增强子宫平滑肌兴奋效应。
❼其他:马鞭草苷对哺乳动物有持久的促进乳汁分泌作用,马鞭草苷与马鞭草宁在化学和药理性质方面均很相似,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则抑制。马鞭草苷还有抗白喉毒素作用。马鞭草尚含有促血小板生成,解“马利兰”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分。

马鞭草mǎbiāncǎo

中药名。出《名医别录》。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L. 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苦,微寒。入肝、脾经。清热利水, 破血消肿,杀虫。治水肿腹胀、黄疸型肝炎、痢疾、久疟、关节酸痛、闭经、癥瘕积聚, 煎服:15 ~30 克。捣敷治痈肿疮毒、跌打损伤。孕妇忌服。本品含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水及醇提取物有消炎、镇痛作用。

马鞭草

马鞭草

马鞭草,又名凤颈草、铁马鞭。始载于《名医别录》。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
本品味苦,性凉。归肝、脾经。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杀虫。主治外感发热、黄疸、痢疾、疟疾、白喉、癥瘕、臌胀及水肿、妇女月经滞涩不通等证。治流行性感冒,配羌活、青蒿; 治痢疾,配土牛膝;消腹水,可与鼠尾草同用。外用又治痈肿疮毒,跌打损伤肿痛。据现代临床报道,可治咽白喉、丝虫病,并能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对杀灭疟原虫也有一定作用,可控制现症疟疾。又治疗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等疾患。煎服,15~30g。脾胃虚弱、孕妇及血虚者宜慎用。
实验研究: 马鞭草全草含马鞭草甙、鞣质、挥发油。叶中含腺甙和β-胡萝卜素。另发现含强心甙。
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的芥子油引起的炎症,有减轻作用; 电刺激凿髓法还证明有镇痛作用,维持时间较久。大鼠离体子宫试验证明: 马鞭草和前列腺素E2(PGE2)有协同作用,和PGF2α有相加作用。马鞭草浓度在足以兴奋大鼠子宫平滑肌时,对空肠平滑肌却无明显作用,尤其是能选择性地增强PGE2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而不增强PGE2对肠平滑肌的作用,因此,如合并使用马鞭草和前列腺素有可能提高早期流产及诱导月经的成功率,并减少前列腺素的用量。降低前列腺素对消化道的副作用。煎剂在试管内对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马鞭草甙毒性低,不溶血,有促进家兔血液凝固的作用和促进动物的乳汁分泌。

☚ 刘寄奴   干漆 ☛

马鞭草

European verben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