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铃薯软腐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铃薯软腐病potato soft rot

由几种欧文氏菌单独或混合侵染,为害贮藏期马铃薯块茎的一种细菌病害。
分布和为害 遍布全世界马铃薯产区,每年不同程度的发生,是欧、美国家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减产3%~5%,常与干腐病复合感染,引起较大损失。
薯块受侵后,初期皮孔略凸起,组织呈水渍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3毫米,表皮下组织软腐,以后扩展成大病斑直至整个薯块腐烂,并伴有恶臭气味,在30℃以上时往往溢出多泡状粘稠液,腐烂中若温、湿度不适宜则病斑干燥,扩展缓慢或停止,在有的品种上病斑外围常有一变褐环带。
病因 病原物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Jones)Borgey et al.]、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carotovora subsp. atroseptica (Van Hall) Dye]和菊欧氏菌(E chrysanthemi Burkholder,McFad-den et Dimock] 3种。菌体直杆状,0.5~1.0×1.0~3.0(微米),单生,有时对生,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藉周生鞭毛而运动,兼厌气性。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3种细菌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多数以Ecc.为主。中国除Ecc.为优势种外,在南方温暖地区还有较高比例的Ech.,北方冷凉地区及高寒山区有少量的Eca。3个种的鉴别性状(见表)。

3种马铃薯软腐病病原细菌的鉴别性状

性 状aEccEcaEch
36℃生长b+-+
从蔗糖产生还原物质c
从麦芽糖产酸d
从2-甲基葡萄糖苷产酸e
-
-
-
+
+
+
-
-
-
吲哚试验f
磷酸脂酶产生g
红霉素敏感h
卵磷脂酶i
-
-
-
-
-
-
-
-
+
+
+
+
G+C mol%50.5~53.151.3~53.155.1~57.1

a.+阳性; -阴性。b.513培养液或ys培养液。c.培养基(每升):蛋白胨10克,蔗糖10克,培养48小时后用本迪克特试剂检查。d.e.Dye的方法(1967)。f.g.h.i.Kelman的方法(1980)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原细菌潜伏在薯块的皮孔内及表皮上,遇高温、高湿、缺氧,尤其是薯块表面有薄膜水,薯块伤口愈合受阻,病原细菌即大量繁殖,在薯块薄壁细胞间隙中扩展,同时分泌果胶酶降解细胞中胶层,引起软腐。腐烂组织在冷凝水传播下侵染其它薯块,导致成堆腐烂。在土壤、病残体及其它寄主上越冬的软腐细菌在种薯发芽及植株生长过程中可经伤口、幼根等处侵入薯块或植株。Eca引起植株黑胫病,病菌可从蔓内侵入新薯块。带菌种薯是该菌远距离和季节间传播的重要来源,在田间还藉风雨、灌溉水及昆虫等传播。
病害控制 可从大田、入库和贮藏三个环节上抓好病害防治。❶加强田间管理,减少薯块带菌量,增施钙肥可提高细胞壁钙含量,增施磷肥可提高组织酚含量,均有利于增强薯块的抗病力;
❷收获时避免造成机械伤口,入库前剔除伤、病薯,用0.05%硫酸酮液剂或0.2%漂白粉液洗涤或浸泡薯块可以杀灭潜伏在皮孔及表皮的病菌;
❸贮藏中早期温度控制在13~15℃,经2周促进伤口愈合,以后在5~10℃通风条件下贮藏;
❹选用抗病品种。

马铃薯软腐病potato soft rot

马铃薯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受害块茎产生褐色病斑,内部软腐糜烂,散发臭味,干燥后呈灰白色粉渣状。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主要由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和蔓延。收获及贮藏时宜避免损伤,改善贮藏条件和田间卫生等有防治作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