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踏歌图》
立轴,绢本,水墨。此图是一幅山水与人物相结合的作品。构图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以云气相隔。下部巨石敦厚,矮壮,一条山道横穿画面。山道上六人中右侧四人正踏歌而行。“踏歌”是我国古代民间娱乐方式,在宋代广为流传。表达的是以足踏地为节奏,歌唱丰收等喜悦的心情。此四人身体摇摆,踉踉跄跄,其中 一人身挑酒葫芦,一看便知是酒后乘兴踏歌。画面左侧一大一小两个孩童看到他们露出好奇的神情。枯木从右侧斜伸过来,翠竹偃仰,溪水从巨石后汩汩奔流,旁边一片麦浪。画面上部巨峰峭拔挺立,有如尖椒。其间翠柏参天,云雾缭绕,楼阁掩映,一派生机。

马远《踏歌图》
此图在构图上与北宋的全景山水已有所不同,而是选取自然山水中最美的一角,裁剪加工成更具画家主体意识的山水。此卷上部的细挺峻峭与下部的敦厚稳定对比鲜明,而笔法的统 一使之并无割裂之感。中部云雾缭绕,空间层次更加清晰丰富,造成仙境一般的气氛。山石以大斧劈皴,棱面方硬,施以淡墨晕染,陡峭雄奇中透出秀润之气。人物衣纹用钉头鼠尾描,拙壮有力。五官细部点戳而成,生动有趣。
马远(生卒不详),字遥父,号钦山。原籍山西,后居钱塘(杭州)。是光宗、宁宗时的画院待诏。他的曾祖、祖父、伯父、父、兄、子都是画院画家。工山水、人物、花鸟。山水或峭峰直上不见其顶,或绝壁而下不见其脚,或孤舟泛月一人独坐,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人称其为“马一角”。对南宋院体画,乃至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