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赛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赛曲》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原名《莱茵河军队战歌》,1792年由工兵上尉鲁日·德·里尔创作,在共和军中广为流传。当时由于奥普联军的武装干涉,法国革命形势危急,马赛义勇军高唱此歌进军巴黎,因此又称《马赛曲》。歌曲内容表达了法国人民爱祖国、反侵略、争民主、反暴政的革命意志。1795年定为国歌,第二帝国时废止,第三共和国时恢复为国歌至今。 马赛曲 马赛曲法国歌曲。诗人兼作曲家鲁热·德利勒写于1792年法国大革命时。原名“莱茵军战歌”。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于1792年遭到奥国联军的武装入侵。位于战争前沿阵地的斯特拉斯堡市市长,号召谱写并亲自演唱了这首战斗的进行曲。同年夏天,马赛市人民又高唱它,开进巴黎。从此被誉为《马赛曲》。1870年被定为法国国歌。它传遍欧洲,成为革命的象征。歌词爱憎分明,具有号召力,使人置身于严峻的战火中:“前进祖国的儿郎,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公民们武装起来!投入战斗;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全曲为G大调,4/4节拍,进行曲风格,坚定有力。是分节歌形式。曲调由同主音大小调构成,这种转调手法,在法国革命歌曲中经常使用。 ☚ 啊,约翰,这可不行! 国际歌 ☛ 马赛曲 马赛曲《马赛曲》是巴黎爱德华广场凯旋门上的装饰浮雕之 一,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1784~1855年)所作,完成于1836年。 马赛曲 《马赛曲》是幅充满浪漫激情和极富感召力的历史画卷,雕刻家以谨严、饱满的构图,象征性的古典造型手法,形象地再现了法兰西人民维护正义反抗侵略的英雄形象。画面上方是生着双翼象征自由、正义的胜利女神,她以有力的动势在空中挥利剑,扬巨手,引导着正义的人民前进。下方的战旗飘飘,人流浩荡,左侧前方一头戴战盔、手执剑盾的战士迎面走来,后面一垂垂老者侧身指路。正面浓眉重须身材魁梧的壮汉,扶着未成年的儿子大步前进。队伍前方一战士弓身低头试箭,另一战士回首转身吹响了战斗号角。整个画面充满了前进的动势和不可遏制的外张力,而上下左右又能彼此呼应,给人以稳定和谐之感。 ☚ 伏尔泰像 自由女神像 ☛ 马赛曲法国大革命时期广为流行的革命歌曲。词曲作者为法国诗人、作曲家鲁日·德·李尔(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1760—1836),原名《莱茵河军队战歌》。作于1792年,后迅速传遍全国。乐曲表达了法国人民反对暴政、反对外来干涉、要求自由的爱国热情。1792年7月马赛营志愿军高唱此曲开进巴黎,故得名。1795年被正式定为法国国歌。此后曾一度被拿破仑一世、路易十八和拿破仑三世废止。1879年重新定为法国国歌至今。 马赛曲 马赛曲歌曲名。法国词曲家鲁日·德·李尔作词作曲。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1792年普奥君主对法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在大敌压境的紧急关头,位于战争前沿的边境小城斯特拉堡市长底特利希,号召为军队写战歌。鲁日·德·李尔便写此歌。题名《莱茵军战歌》。当时很快就在共和国军中传开。同年夏天,马赛市的救国义勇军就高唱着这首战歌开进巴黎,从此被人们称为《马赛曲》。《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1870年被正式定为法兰西共和国国歌。进行曲内格的分节歌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构成。歌曲以军号的基本音调为核心,铿锵的附点节奏,使歌曲充满了战斗激昂的情绪。 ☚ 老黑奴 我的太阳 ☛ 马赛曲法国国歌。法国诗人兼作曲家鲁日·德·李尔创作于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普奥联军对法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为响应边境小城斯特拉斯堡市市长底特利希的号召,鲁日·德·李尔创作了《莱茵战歌》。1792年4月25日经市长底特利希的演唱,很快传遍了共和军。同年夏天马赛市的义勇军高唱此歌开进巴黎,遂被称之为《马赛曲》。 马赛曲 《马赛曲》现代独舞。编演者: 邓肯。音乐根据德·查尔1792年创作的歌曲编成,邓肯是世界现代舞运动的先驱,《马赛曲》 是她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1915年在巴黎首演。幕启,舞者身着鲜红的龙袍屹立凝视,似乎正注视着正在逼近的敌军。在敌人猛烈的进攻面前,她屡受打击,在喉咙被扼住的危急时刻,她匍伏在地,亲吻着浸血的红旗。一股抗争的力量,使她奋力站起,她坚握着双拳,撑开一个巨大的斗篷舞将起来,似一面红旗左右翻飞。她狂奔起来,边哭泣、边召唤、鼓励自己的同志快拿起武器,同敌人做最后的斗争。她以激烈的情感鼓动着,她以无声的 “呐喊” 奋争着,那气魄产生如雷贯耳、气吞山河之势。苦斗终于结束了,在乐声渐渐肃静下来的时候,傲然挺立起一尊无法战胜的雕像。邓肯把自己同情并支持民族解放的进步思想融入她的作品,并以自由奔放、充满激情的表演感染了她的观众。 ☚ 天鹅湖 睡美人 ☛ 马赛曲 《马赛曲》现代独舞。编演者:邓肯。音乐根据德·查尔1792年创作的歌曲编成,邓肯是世界现代舞运动的先驱,《马赛曲》是她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1915年在巴黎首演。幕启,舞者身着鲜红的龙袍屹立凝视,似乎正注视着正在逼近的敌军。在敌人猛烈的进攻面前,她屡受打击,在喉咙被扼住的危急时刻,她匍匐在地,亲吻着浸血的红旗。一股抗争的力量,使她奋力站起,她紧握着双拳,撑开一个巨大的斗篷舞将起来,似一面红旗左右翻飞。她狂奔起来,边哭泣、边召唤、鼓励自己的同志快拿起武器,同敌人作最后的斗争。她以激烈的情感鼓动着,她以无声的“呐喊”奋争着,那气魄产生如雷贯耳、气吞山河之势。苦斗终于结束了,在乐声渐渐肃静下来的时候,傲然挺立起一尊无法战胜的雕像。邓肯把自己同情并支持民族解放的进步思想融入她的作品,并以自由奔放、充满激情的表演感染了她的观众。 ☚ 天鹅湖 睡美人 ☛ 《马赛曲》La Marseillaise(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现为法国国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