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馬肉 馬肉 mǎròu 馬科動物馬之肉。主治寒熱痿痹,腰脊酸軟。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中品·馬》:“肉味辛、苦,冷。主除熱下氣,長筋,强腰脊,狀健,强意利志。”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馬》:“〔馬〕肉……煮汁,洗頭瘡白秃。” 马肉horse fresh一般为老弱废马屠宰的肉。肉色暗红,结缔组织多;脂肪黄色到黄褐色,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肌肉无大理石状花纹,糖元含量多,稍具甜味,但有特殊令人不快的马肉气味。唯放牧育成的肉用马,肉质较好。马属动物中的驴肉,肉味鲜美,脍炙人口。 马肉mǎ ròu《本草纲目》兽部第50卷马(19)。药名。 【基原】为马科动物马Equus caballs(L.)的肉。 【性味】甘酸,寒。 ❶《别录》:“味辛苦,冷。” ❷《日用本草》:“味酸辛,冷。” ❸《本经逢原》:“辛,温。” ❹《医林纂要》:“甘酸,寒。” 【功用主治】 ❶《别录》:“主除热下气,长筋,强腰脊。脯疗寒热痿痹。” ❷《食疗本草》:“主肠中热。” 马肉horse me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