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古医书
古医学佚书。有十一种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以上五种合为一卷帛书);《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以上三种合为一卷帛书);《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上三种各为一卷帛书)。由于《阴阳十一脉灸经》有两个抄本,文字基本相同,所以实为十种。另有四种竹木简医书:《十问》(竹简)、《合阴阳》(竹简)、《天下至道谈》(竹简)、《杂禁方》(木简)。1973年底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出土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缺破损,经过整理复原,可辨认的字数约有二万三千字左右,估计原书总字数在三万字以上。经考证,该墓墓葬年代是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前168)。但是各医书的编撰年代不一致,最早的可能在春秋时期(前722—前481),而最晚的则战国(前221)至秦汉之际(前221—23),而且大都未题书名及作者姓名,但均有独立体例和完整内容。书名为整理者所拟定。书中内容大多不见于现存医学文献,故是研究中国古代医学,特别是先秦时期(前1066—前221)医药学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五十二病方》为目前发现的最古的医方著作。原书约一万一千六百字,今存九千零九十一字。全书共分为五十二题。每题都是治疗某一类疾病的方法,少则一、二方,多则二十多方。现存医方总数为二百八十余方(原为三百方左右)。书中使用药物共计二百四十七种,约有三分之一见于以后的《神农本草经》,包括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人部药等类别。全书提到的病名,包括见于篇题和本文的,有一百余种,涉及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各个方面。所记治疗“疽”病的医方,包含有中医学最早的辩证论治思想。治疗方法有砭法,药物,手术,熏洗,熨贴,按摩和一种与后来拔罐疗法相近似的角法。书中还有关于药物采集收藏和进行内痔外科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已发现的最古的人体经脉学和灸疗学专书,主要论述人体内部十一脉的循行路线、所主疾病和治疗灸法。《却谷食气》为论述气功长生等内容的专书。“却谷”又称“辟谷”;“食气”又称“服气”,即不吃粮食,只吃某些植物,或依靠呼吸空气,来达到长生目的。全书主要讨论却谷食气的时间、具体方法和要求。《胎产书》是关于妇女胎产的医书。主要论述了十月胚胎的形成和产后调摄等内容。书中还载有安胎、保产、求子等医药方二十一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养生方》是论述养生为主的方书。共分三十二篇,前面为本文、最后是目录。所载医药方以养生为主,共计七十九则。《阴阳脉死候》是古代诊断学著作。主要论述了诊断学上鉴定“五死”等的各种症候,如肉、骨、气、血、筋的不同症状。《脉法》是古代诊断学著作。从书中字句来看,可能是当时名医教授学生脉法的教案。主要论述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体育疗法图解,有用工笔彩绘的各种运动图象四十多幅。图侧附有标题如“鹞背”、“熊经”、“猿呼”等。并题有病名“膝痛”、“胠积”等。《杂疗方》是医药方书。全书没有目录,仅在每个处方之首记有其所主治疾病之标题,现今尚能辨识的药方共三十八则。其中包括益气补身诸方,治疗虫、蛇、蜂叮咬方和阴道坐药方等,并载有新生儿埋胞图法。《十问》是专门讨论养生益寿之道的方技书。主要包括十篇问答,问答者均托名战国(前403—前221)以前的王侯与名家,如黄帝问天师、大成、曹熬、容成;尧问舜;王子巧问彭祖等。问答内容主要包括养生、服食、呼吸吐纳及房中术等方面医学理论。《合阴阳方》和《天下至道谈》主要讨论房中保健术的理论和房中导引等具体术式。强调性生活要有一定的法度,极情纵欲,不加节制,粗暴急躁、强行交合则必将损害健康,影响年寿。反映了我国西汉以前有关性知识和性科学的研究水平。《杂禁方》内容很少,所论述的都属于巫术方之类的东西。
1989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铅印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