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马氏文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马氏文通

 汉语语法学的第一部著作。清代马建忠著。马建忠 (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 (今镇江) 人。二十一岁时被李鸿章派往法国留学,同时兼任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回国后入李鸿章幕协办洋务,是最早提出引进外资的人。但马建忠传世的名声,却来自这部他去世前两年才问世的语法书: 《文通》。此前,中国也有人留心过汉语的语法问题,如区分 “实字” 和“虚字”,总结 “助字” 的规律(如刘淇的 《助字辨略》) 等,但都是不成体系的研究,而且局限在词法范围。马建忠精通拉丁文、英文、法文等欧洲语文,仿照西方的语法 (当时音译为葛朗玛)体系,以经史百家之文为依据,对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一次创立了汉语的语法体系。《马氏文通》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界说,对书中所用语法术语加以定义; 第二部分讲 “实字”,分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等五类; 第三部分讲 “虚字”,分介字、连字、助字、叹字等四类; 第四部分是“句读” 即今天所谓 “句法”。马建忠虽然借用了西方语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框架,但并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在仔细比较中西语文的特点后,努力建立符合汉语实际情况的语法体系。如西方语言中的时态通常由动词词尾变形来表示,而汉语无所谓词尾,是用“着”、“了”、“过” 等语助来表示,马建忠便单独列出 “助字”一类,这就是他的创见。

《马氏文通》

马建忠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898年出版。 全书除绪论外, 共分10章。 绪论 “正名”, 给各类语法术语下定义; 第一章至第六章专门论述实字, 如名字、 动字、 静字等; 第七章至第九章专门论述虚字, 如介字、 连字、 助字、 叹字等; 第十章 “句读”主要论述句法方面的有关问题。 此书取材很广,从四书、 三传到韩愈的作品, 无所不包, 并且以这些典范的文言文为对象, 借鉴西方的一些语法体系, 创立了汉语语法体系。 它既论述了汉语的词法, 也论述了句法; 第一次确立了汉语的词类体系, 提出了词类划分的标准, 确定了汉语的词类; 论述了各种句法结构并设立了词、 次、顿、 读、 句等各名目。 《马氏文通》不但全面论述了汉语语法体系, 而且对汉语中各种语法现象及个别词的用法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 此书体大思精, 有许多独到之处, 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 它奠定了我国汉语语法学的基础,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语法书。清马建忠著。十卷。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卷一)是正名,这是对各种语法术语所下的定义,马氏称为界说。共有二十三个界说。第二部分(卷二至卷六)是实字,就是今天所谓实词。《马氏文通》把实字分为名字(名词)、代字(代词)、动字(动词)、静字(形容词和数词)、状字(副词)五类。第三部分(卷七至卷九)是虚字,就是今天所谓虚词。《马氏文通》把虚字分为介字(介词)、连字(连词)、助字(语气词)、叹字(感叹词)四类。第四部分(卷十)是句读。
《马氏文通》讲实字和虚字所占篇幅最大。但是马氏在《例言》中说:“此书主旨,专讲句读。”把实字和虚字讲清楚,正是为句读服务。所以他说:“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
马氏精通拉丁语和法语,《马氏文通》在一些问题上受了西洋语法的影响。但马氏并没有生搬硬套西洋语法。他精通古代汉语,许多地方照顾到汉语语法的特点。在字类中建立助字一类,就是他的创造;全书不讲形态,专论句读,也是从汉语的具体情况出发的。
《马氏文通》有一些缺点。如作者认为语法“有一定之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缺乏历史主义观点。书中还有不少前后矛盾、文字错误的地方。
总的说来,《马氏文通》第一次建立了汉语语法体系,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虽白璧微瑕,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巨大功绩是不可磨灭的。1931年杨树达出版《马氏文通刊误》,校正了《马氏文通》中不少文字错误。1954年中华书局出版《马氏文通校注》(章锡琛校注)。198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马氏文通读本》(吕叔湘、王海棻编)。

☚ 四库全书总目   国文法草创 ☛

马氏文通

原名《文通》。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汉语语法著作。十卷。清·马建忠著。分为“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正名”篇介绍基本概念; “实字”、“虚字”篇分析各类实词、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将实字分为名词、代字、静字、动字、状字,将虚字分为介字、连字、助字、叹字; “句读”篇讲句子结构及类型,把句子分为“顿”、“读”、“句”三种结构单位, “顿”相当于句子内部的词组,“读”相当于子句、小句, “句”是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句子,并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类,对句子成分也有具体的划分和分析。此书对词法和句法、各类词的特点和用法、句子的各种成分、词组和分句的结构等等,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奠定了我国语法学的基础,开创了研究汉语语法的新阶段,在汉语语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总体上受西方语法体系影响很深,对揭示汉语自身的语法规律还做得不够。今有1983年商务印书馆版本。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章锡琛校注本,可资参考。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马建忠著。系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语法书。共分10卷。第一卷“正名”,为全书总论。给各类“字”(词)、各种“次”(格、位)和“句读”(包括词组、分句)下了定义。划分词类按中国传统说法,先分实、虚两类,并分别定义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这是按意义来划分词类的。给句子下定义为“凡字相配而辞意已全者”。建立了句子成分的术语,称为“词”,分句子成分为七类。第二至六卷讲实字。根据意义的不同,将实字分为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还讲了正次与偏次、主次与宾次、前次与同次等六种“次”以及“表词”。“次”说的是名、代字在句中的位次,也涉及到句子的组织,“表词”包括作谓语的形容词和某些语法书里所说的表语。第七至九卷讲虚字。根据词的不同意义和语法功能将虚字分为介字(介词)、连字(连词)、助字(助词)、叹字(叹词)四个小类。第十卷论句读。先讲起词、语词、止词、转词(相当于今所谓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结构等成分),再讲顿、读、句(“顿”相当于今所谓非主谓关系的词组、“读”多指主谓词组,“句”指复句)。本卷为全书中心,正如例言中所云:“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书中讲词类是为了讲清句读,讲词法是为了讲清句法。本书凭藉拉丁语法的框架建立起汉语文言语法体系,而以逻辑为出发点,既论述了词法,又讨论了句法,既论到了词,也论及了句子;既讲到句子成分,也论及了句子的结构。确系中国第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文言文语法的专著。此前汉语词类的研究,仅是零星片断的,既无明确的标准,也缺乏完整的分类,而本书第一次确立了汉语的词类体系,提出了词类划分的标准,确定了汉语的词类,为后人对词类的研究开拓了道路,所确立的以意义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的原则,影响极为深远。在句法的研究上,本书确立了“词”“次”“顿”“读”“句”等各种概念,同时认识到“中国文字无变也”,即汉语词类无形态变化,语法特点主要反映在句法结构上这一现象,因此将词法与句法结合起来论述,在句子结构中阐明各类词的用法及语法特征。本书对个别语法现象、个别词的用法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例如对“之”“而”用法的精细说明,直至今日尚无人超过它当时的水平。书中所谈的许多术语、语法现象,一直为后来语法学者所重视。但由于受形而上学语法观及时代局限性的影响,得出“各国皆有本国之葛郎玛,大旨相似”的结论,造成模仿太甚,而其划分词类以意义为标准,对后代亦有不良影响。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线装本前6卷,次年出版线装本后4卷。此后多次再版;而以1954年中华书局章锡琛校注本为佳,1983年商务印书馆又据此重印。重印本前有朱德熙《汉语语法丛书·序》一篇,书后附《词语索引》和《编辑后记》。198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吕叔湘、王海棻《马氏文通读本》,系注解最完备、使用最方便的版本。参见“马氏文通读本”“《马氏文通》研究资料”。

☚ 一、古代汉语语法著作   马氏文通刊误 ☛

《马氏文通》

中国第1部古汉语语法学专著。清代人马建忠(1845~1900)著。共10卷,1898年陆续刊行。190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发行。内容分正名、实字、虚字、句读4个部分。从经、史、子、集的古籍中选出例句,参照拉丁语法理论,总结出一套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有文字而无语法理论的历史。因系初创,间有以拉丁语法强解汉语之处。本书对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氏文通

232 马氏文通

第一部系统的文言语法著作。原名《文通》,10卷。清代马建忠 (1845—1900)著。1898年出版。作者“小学”功底很深,又通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乃“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不同者,曲征繁引,以论华文义例之所在” (作者后序语),而写成此书。全书分4个部分:一正名,介绍语法基本概念;二实字,讲名、代、动、形、副等实词的用法;三虚字,讲介、连、助、叹等虚词的用法;四句读,讲句子结构及其类型。全书的系统,虽是摹仿西方传统语法,不免间有以拉丁语法强解汉语之处,但从总体上看,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注重了汉语实际。例如,西方语法以讲形态为主,该书则将句法作为中心。作者在《例言》中说:“此书主旨,专攻句读”。在具体分析词类时,也无不依据语句,并为讲句法服务。再如,将静字与动字并列,认为它们都可充任谓语。又如,建立“助字”(语气词)一类,又立“象静司词”一类,这些都符合汉语的特点。作为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的开路先锋,能做到这些实属不易。虽然《文通》在揭示汉语自身的语法规律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但它奠定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为以后研究语法的人开辟了道路。全书从古代文言文中选取例句七八千,所阐述的许多重要语法现象,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有中华书局1954年章锡琛校注本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吕叔湘、王海棻《马氏文通读本》。

☚ 名原   等韵一得 ☛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语法学著作。十卷。清末马建忠著。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幼年在上海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书,精通法文、英文、拉丁文和希腊文。1876年被派往法国留学,1877年在巴黎考试院顺利通过文科及理科的学位考试,曾担任过清朝驻法使馆的翻译。回国后参加洋务派集团,帮助李鸿章幕办洋务,曾先后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撰《适可斋纪言纪行》。
《马氏文通》从经、史、子、集诸书中选出七千多个例句,参考拉丁语法,对比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规律,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书。全书由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组成。第一卷“正名”是全书的总论,为全书的主要术语(二十三条界说)各类“字”(词)、各种“次”和“句读”等下了定义;第二卷至第六卷讲“实字”,除了讲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之外,还讲了正次与偏次、主次与宾次、前次与同次等六种“次”。“次”主要说的是名、代字的位次,也涉及到句子的组织;第七卷至第九卷讲“虚字”包括了介字、连字、助字和叹字;最后一卷论“句读”,实际上是句法的总论,介绍了起词、语词、止词、转词等各种句子成分以及它们常由哪类词充当,又讲省略、词序,再讲“顿”、“读”等各类词组、短语,末了讲句,包括排句、叠句、两商之句、反正之句等各种单、复句的关系问题,其间还涉及了作文的若干修辞现象。例如讲“之”,分析了使用的条件,包括音节舒缓、字数奇偶、语意轻重;讲句子,讨论了排比、对偶、复叠的几种形式等。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书,因而具有开创之功。它的诞生为汉语语法学奠定了基础,使汉语语法的研究成为真正独立的部门。孙中山说:“中国向无文法之学……自《马氏文通》出后,中国学者乃知有是学。”王力说:“中国真正的语法书,要算《马氏文通》为第一部。”《马氏文通》突破了传统小学的框框,说明了训诂学所无法说明的语法现象,揭示了语言内部结构的规律性。九十多年来,我国语法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探索汉语的语法特点,建立符合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跟《马氏文通》的历史功绩是分不开的。《马氏文通》在语言材料的搜集上相当广泛,在语法现象的归纳、描写及分析等方面也有独到见解。比如,他注意到汉语的“助字”是西方语言里所没有的。作者说:“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他揭示了助字在汉语中的特殊作用,规定了助字的含义,并把助字的范围限制于用来表示语气。对于“介字”也注意了其同泰西文字的区别,指出了介字的汉语特点,作者说:“中国文字无变化,乃以介字济其穷。”强调了介字在句子成分扩展上的重要作用。此外,《马氏文通》还根据词义及词在句中的功能第一次给汉语的词系统地分了类,同时它能结合具体的字类论述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例如静字部分分析了静字语词句的各种类型;动字部分分析了动字语词的复杂情形;连字部分分析了复句的各种类型。《马氏文通》除了注意到汉语的一些特点以外,还注意吸收我国前人研究的成果。
《马氏文通》虽然看到了汉语与西方语言的某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汉语的某些特点,但它的语法体系基本是模仿拉丁文法而建立的。作者毫不讳言地说过:“此书系仿葛郎玛而作。”因而不少地方看得出套用的痕迹。比如:名字部分分为公名和本名,公名下又再分群名和通名,这对汉语来说并无必要,因为汉语不像西方语言那样不同种类的名词跟能否有复数以及前面用不用冠词有关。静字中论述平比、差比、极比也基本是比附西方语言的语法。另外,为了维持词在意义上的类别及其跟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作者就把那些所谓用于他类的词,统统算作“假借”。有时用字类上的名词去说明句子成分,有时又用位次的名称去解释句子成分,这就混淆了字、词、次三者的界限,如此等等皆是模仿语法学所带来的弊病。除此之外,它的不足还表现在章节安排的比例上,有轻句法重词法之嫌。
主要版本有1898年到1899年出版的竹纸铅排线装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1902年的绍兴府学堂刊本;192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本”;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又出了由《马氏文通》和杨树达的《马氏文通刊误》合订而成的刊误本;1954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了由章锡琛校注的《马氏文通校注》本,该本因有注有校,自然胜过以前的版本;1983年商务印书馆又出了汉语语法丛书的《马氏文通》本,该本根据章校本重排,删去了章氏所加的注,并对全书的标点做了些加工的工作;最新的版本是由吕叔湘、王海棻编写的《马氏文通读本》,1986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凡例中指出:“《马氏文通》已有的几种版本都不便于阅读,也不便于翻查,我们编这个读本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在版式上做些安排,使它成为‘可读之本’,又编制索引,便于研究者对文通内容进行检索。”书后附的“词语索引”可使读者迅速找到文通正文内容中的某个术语,有利于查检、核对和比较。以上诸种版本,虽各有特点,但这最后一种,为今人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 经词衍释   小学考 ☛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Mashi wentong

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原名为《文通》。清末马建忠著,189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以典范的文言文著作为研究、取材对象,主要有《公羊传》、《谷梁传》、《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及后代一些文学名家的文章, 共有例句8 000左右。全书的系统主要模仿西方的传统语法的分析方法,将词类分为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介字、连字、叹字、助字。全书共分10卷,第1卷是介绍主要的术语名称,第2至第9卷论述各类虚词、实词,同时列举汉语语句进行分析、说明。第10卷则是句法总论。《马氏文通》标志着我国语法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此后的汉语语法研究有着重要的、深远的影响。《马氏文通》的主要版本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绍兴府学堂刊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商务印书馆刊本;民国五年(1916)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56年中华书局铅印章锡琛校注本; 1981年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丛书本;198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吕叔湘、王海棻编 《马氏文通读本》。

☚ 经传释词   修辞格 ☛

马氏文通

语法书。清马建忠著。凡十卷,分为4大部分。一、正名;二、实字;三、虚字;四、句读。搜取古书例句,参照拉丁语法写成。为中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汉语语法专书。但间有摹仿拉丁语法强解汉语之处,引书也多有错漏。近人杨树达有《<马氏文通>刊误》可作参考。

马氏文通

见 《文通》。

《马氏文通》ma shi wen tong

Complete Works of Ma Jianzhong→马建忠 (Ma Jianzho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