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健翎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马健翎1908—1965陕西米脂人 马健翎
马健翎
马健翎 马健翎1907—1965戏剧家。原名飞雕。陕西米脂人。1936年到延安师范任教。1938年组织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1944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后任西北文化部副部长兼西北民众剧团团长。1951年,该团扩建为西北戏曲研究院后任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中国剧协西安分会主席、中国剧协常务理事等。他运用西北人民喜闻乐见的秦腔形式,编写了很多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目。主要剧作有历史剧《赵氏孤儿》《鱼腹山》《四进士》,现代剧《好男儿》《五里坡》《血泪仇》《穷人恨》《中国魂》《大家喜欢》《保卫和平》《两颗铃》等。有《马健翎现代戏曲选集》。 ☚ 葛琴 柳无忌 ☛ 马健翎 马健翎1908.1.3——1965.10.18原名马飞雕,又名翎儿,字健翎。陕西米脂人。青年时期参加革命。1936年春,在河北省清丰县师范学校教书,夏赴延安,在延安师范学校教书。1938年组织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编导秦腔剧目,在边区各地演出,影响颇大。创作小歌剧《查路条》(又名《五里坡》),被认为对“创造新的民族歌剧”提供了成功经验(柯仲平: 《介绍<查路条>并论创造新的民族歌剧》)。1940年出版《民众戏曲集》,收《一条路》等四篇小歌剧。1941年创作的《十二把镰刀》(又名《一夜红》),曾被评为新秧歌剧“开先河的作品”。1944年,被边区文教大会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民众剧团也被赠给特等奖。后又创作大型歌剧《血泪仇》、《大家欢喜》、《一家人》(原名《保卫和平》)、《穷人恨》等。解放战争期间,任西北区文化部副部长,西北民众剧团团长。建国后,历任西北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和陕西剧协主席,中国剧协常务理事等。创作主要为秦腔、眉户戏,话剧有《冲上前去》、《中国的拳头》、《上海小同胞》等。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象鲜明、富有戏剧矛盾。运用中国传统戏曲为革命事业服务,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革新,取得了显著成绩。 ☚ 马彦祥 王林 ☛ 马健翎戏曲作家。1907年生,1965年去世。陕西省米脂县人。1934年肄业于北京大学,后在河北、陕西做教员。1938年参加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编导主任、团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兼戏曲改进处处长,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西北戏曲研究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等职。从1936年起,从事戏曲创作,一生编写现代剧、历史剧、传统剧计有50余个。主要创作剧目有《好男儿》、《十二把镰刀》、《血泪仇》、《穷人恨》、《飞虹山》、《小放牛》等,改编、整理剧目有《四进士》、《游西湖》(与黄俊耀合作)、《赵氏孤儿》、《窦娥冤》等。 马健翎1907~1965戏曲作家。名飞雕,字健翎,陕西米脂人。1934年肄业于北京大学。1936年以后,相继在河北省清丰师范、陕西省延安师范学校任教。1937年七·七事变后,组织延安师范学校学生,成立乡土剧团。1938年,率乡土剧团主要演职员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历任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编导主任、团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西北戏曲研究院、陕西省戏曲剧院院长等职,并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马健翎一生创作,编写现代戏、历史戏,整理改编传统戏达60多出。这些戏剧作品大部分在延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一部分在战争中散失。《马健翎现代戏曲选集》,收有他的7部秦腔、眉户剧本。其中秦腔《游龟山》、《游西湖》和《赵氏孤儿》都有单行本行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