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香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香薷xiāngrú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椭圆形,花淡蓝色,小坚果长圆形。可用来提取芳香油和做药材。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香薷
香薷  xiāngrú

亦稱“香葇”、“香茸”、“香戎”、“香菜”、“蜜蜂草”。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之帶花乾燥全草。薷,本作葇,其氣香而葉柔,故稱。莖,根部圓柱形,上部方形,淡紫色,細若金釵股。葉片披針形或長卵形,多已破碎。花黄色。主治頭痛發熱,惡寒無汗,嘔吐腹瀉,脚氣。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中品·香薷》:“主治霍亂,腹痛。”宋·蘇頌《本草圖經·菜部·香薷》:“一作香葇,俗呼香茸。”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菜部·香薷》:“孟詵云:香葇温,又云香戎去熱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香薷》:“俗呼蜜蜂草。”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辛香 > 蘹葇 > 香薷
香薷  xiāngrú

即䖆葇。

香薷【同义】总目录


香薷香茸香葇葇
中药

中药

国药 药石 药材 本草(滇南~)粗药 草药
部分中药名:参 芎 蕗 梫 茸 砒荠(荠菜;雪荠)
香薷:香茸 香菜 香葇 香戎
人参:参(仁参;黄~;血~) 人衔 鬼盖 土精 神草 玉精 五叶 久微
枸杞:杞(苦杞) 枸 芑 天精 枸继枸棘 狗忌 地仙 地辅 却署 仙人杖 西王母杖
甘草:灵通
针灸和药物:针饵 针膏
针灸﹑药物:针药
针灸和药剂:针剂
药方上每一种药:一味
依成方制的颗状或粉状药:丹(膏~丸散)
胶制的药物:胶(龟~;鹿~;阿~)
糊状的药:膏(膏药;膏剂;浸~;梨~;鸡血~)
块状的药:锭(紫金~;万应~)
制成丸状的药物:丸药
刺激性欲的药:春药 媚药
若干味药配成的汤药:剂(两~药) 服 汤(二陈~)

☚ 药物   药方 ☛

香薷herba elsholtziae

清热祛暑药。出《名医别录》。见《痊骥通玄论》。又名香茹、香茸。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F.Maekawa的带花全草。夏、秋两季采收,当果实成熟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阴干。切段生用。主产江西、河北、河南等地。辛,微温。入肺、脾经。功能发汗解暑,化湿利水。主治:❶马中暑发热、无汗、倦怠无力,与黄连、黄芩、柴胡、栀子、花粉等配伍,如香薷散。
❷治牛中暑,与扁豆、菊花、金银花、白茯苓、石菖蒲等配伍。
❸暑热腹泻,与白扁豆、厚朴等配伍。
❹小便不利、水肿,单味药浓煎内服或与白术、茯苓等配伍。牛、马15~45克;猪、羊3~12克。为末冲服,或微煎灌服。本品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薷酮(elsholtzia ketone)、β-去氢香薷酮(β-dehydroelsholtzione);还含香薷醇、酚性物质和黄酮甙等。挥发油部分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经肾排泄时,因其对肾血管之刺激而使肾小球充血,滤过压增大,有利尿作用。


香薷common elsholtzia

一种野生的秋季优良蜜源植物。学名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别名水荆芥、臭荆芥、野苏麻。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30~50厘米,茎四方形。单叶对生,叶片卵状矩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轮伞花序组成偏向一侧的假穗状花序,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蜜腺位于花冠内子房基部。小坚果矩圆形。
香薷在世界上分布较广,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日本、蒙古、印度及中南半岛都有分布;中国除新疆和青海以外,遍及其他各省区。适应性很强,抗旱、耐寒、喜阳光、耐瘠薄,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长势旺盛,常生长在山坡、草地、田边、河岸、空地和疏林下,分布垂直高度达海拔3400米。北方9~10月开花,南方10~11月开花,花期30~40天,泌蜜丰富,并有花粉,蜜蜂喜采集,部分地区一群蜂可产蜜10~20千克。大部地区分布比较零散,适于分散饲养的蜂群利用。
香薷属世界有40多种,中国有33种,广布全国各地,有多种优良的蜜源植物,如密花香薷、野坝子、柴荆芥、东紫苏、鸡骨柴、野草香等。

香薷

药名。出《名医别录》。又名香茹、香茸、蜜蜂草。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chinensis Maxim等的带花全草。主产华东、中南、台湾、贵州。辛,微温。入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尿。治暑湿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痞腹痛,呕吐泄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煎服:3~9g。本品含挥发油,内含香荆芥酚、百里香酚、对聚伞花素、对异丙基苯甲醇、葎草烯、β-蒎烯等。有利尿作用;本品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挥发油可镇静、镇痛、解热、抗菌、抗病毒,还可增强免疫力、抑制离体回肠等。

香薷common elsholtzia

Elsholtzia ciliata (Thunb.)Hyland.,又称水荆芥、野苏麻。唇形科,香薷属。一年生草本。生于田园边、山坡、路旁、河岸及阴湿草地等处。中国除新疆及青海外,几乎遍及各地,亚洲其他地区,欧洲也有分布。茎4棱形,紫褐色,多分枝,有倒生疏柔毛。单叶,对生,有细柄,叶片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背面满布橙色腺点。轮伞花序,每轮多花,排成偏向一侧的顶生假穗状花序;花淡紫色;花萼钟形,5齿;花冠上唇直立,顶端微凹,下唇3裂,中间裂片半圆形;2强雄蕊。4个矩圆形小坚果。全草入药,治夏季感冒、急性肠胃炎等症。同属的海州香薷(E.splendens Nakai et F.Maekawa)可作为铜矿脉的指示植物。

香薷

别名萼果香薷。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叶对生,披针形,穗状花序,花淡紫色。果卵形。全疆均有分布。具有发汗解暑、利水的功能。药用地上部分。主治中暑感冒、伤暑湿、呕吐泄泻、转筋、肾炎等病症。

香薷xiāng rú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香薷(53)。药名。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
【别名】香葇(《本草经集注》),香菜(《千金方》),香戎(《食疗本草》),香茸(《本草图经》),紫花香葇(《履巉岩本草》),蜜蜂草(《本草纲目》)。
【性味】辛,微温。
❶《别录》:“味辛,微温。”
❷孟诜:“温。”
❸《滇南本草》:“性温,味苦辛。”
❹《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❷《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
❸《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阴大肠经。”
【功用主治】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 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❶《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❷孟诜:“去热风,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❸《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❹《履巉岩本草》:“截四时伤寒。”
❺《本草衍义补遗》:“治伤暑,利小便。”
❻《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❼汪颖《食物本草》:“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漱口,去臭气。”
❽《本草纲目》:“主脚气寒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三钱,或研末。
【宜忌】表虚者忌服。
❶《本草从新》:“无表邪看戒之。”
❷《得配本草》:“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成分】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海州香薷含挥发油0.1%~0.9%,油中主要成分有香荆芥酚(Carvacrol)、百里香酚、对-伞花烃、γ-松油烯、蛇麻烯、α-水芹烯等。
【药理】
❶抗菌:挥发油试管内试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卡他球菌、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仅可抑菌,还可杀菌。
❷抗病毒:体外试验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灭活能力。
❸利尿:石香薷挥发油经过肾脏排泄时,能促进肾血管扩张充血,滤过压增大,而有利尿作用。
❹镇咳祛痰:石香薷挥发油对小鼠实验性咳嗽有镇咳作用,还具祛痰作用。
❺其他:香薷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

香薷xiāngrú

中药名。出《名医别录》。又名香茹、香茸。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 F. Maekawa 的带花全草。主产于江西、河北、河南等地。辛, 微温。入肺、胃经。发汗解表, 祛暑化湿, 利尿消肿。治暑湿感冒、发热无汗、头痛、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 ~9 克。本品含挥发油, 有利尿作用。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

香薷

香薷

香薷,又名香葇、香茸、蜜蜂草。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F. Maekawa的地上部分。夏、秋两季采收,当开花盛期或果实刚成熟时割取,晒干或阴干。
本品长20~40cm,被有白色柔毛。茎方柱形,直径0.5~3mm,节明显,基部表面淡紫色,上部淡棕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有的已脱落,灰绿色或暗绿色。完整叶片呈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3cm,宽2~5mm,边缘具疏锯齿,下面可见凹下的腺点。茎顶和叶腋带有轮伞花序,穗状,偏向一侧,花淡紫色或淡黄色,宿萼钟状,先端5裂,偶见有棕色卵圆形小坚果。气清香,味辛凉。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等省。
本品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主治夏季感冒、霍乱吐泻、水肿等证。《本草纲目》谓“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故凡夏季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以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胸闷腹痛,呕吐泄泻,用之能宣外和内,发越阳气,常与厚朴、扁豆同用,既能发表散寒,又能化湿和中,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散;热重寒轻,烦渴汗不出者,加金银花、连翘等涤暑清热之品,如《温病条辨》之新加香薷饮。香薷也常用于霍乱,如腹痛、吐泻不止、恶寒不渴、手足厥逆之阴霍乱,可配肉桂、姜汁、木香等温中祛寒之品; 治吐泻而大热烦渴的热霍乱,则可与川连、滑石等清热化湿药同用。另暑月受寒湿引起的脚气、疝气痛亦可用香薷,常与橘核、小茴香、槟榔、木瓜等行气化湿药配用。香薷治水气病浮肿,可单用或与其他利水药配用。如《本草图经》用一味香薷煎; 《深师方》以香薷浓煮取汁,和白术为丸服;《外台秘要》以本品配茯苓、车前子等同用。此外,香薷尚用以止血,治鼻衄,研末水调服; 治舌上出血,取香薷煎汁饮服。本品水煎含漱,还能除口臭。外用捣敷治脓性指头炎; 与胡粉和涂治白秃疮。煎服,3~9g。宜凉饮,热饮则易致呕吐。
实验研究: 海州香薷的挥发油中含有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香荆芥酚和百里香酚; 还含对聚伞花素、γ-松油烯、葎草烯、β-蒎烯、α-水芹烯等。

☚ 藁本   辛夷 ☛

香薷

香薷

蒙古名希拉—吉如格巴、希拉—吉如格、吉如格—斯尔布、挂—昂给鲁玛其其格、斯查—乌布斯。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生长旺盛初开花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本品性味、功效、应用与荆芥同。

☚ 荆芥   铁杆蒿 ☛
000222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