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栽培史history of banana growing香蕉(Musa spp.)是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原产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国南方。 古籍中的“芭蕉”大都泛指蕉类植物,“甘蕉”则专指果树栽培上有经济价值的食用蕉。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巴苴(即芭蕉),是有关芭蕉的最早记载。食用蕉至迟在汉代已有栽培。现在通用的食用蕉总称“香蕉”一名,清初的文献中始见著录。 中国古代食用蕉的经济栽培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 3世纪时,中国栽培的食用蕉已有不同的类型与品种。清初,广州栽培的食用蕉有香牙蕉、牛乳蕉、佛手蕉、鼓槌蕉、板蕉等。其中鼓槌蕉与板蕉属大蕉类型。 古代主要采用地下茎或吸芽繁殖食用蕉。古人的经验,认为食用蕉需肥量较大。清初,广东省增城一带栽培食用蕉,常采取与甘蔗轮作的方式,即栽培食用蕉经3~4年后,尽行伐去,改种甘蔗,经两年后,伐去甘蔗,再种食用蔗。据说所产的食用蕉较其他地方产者更胜一筹。在树体保护方面,广东一带对高干品种,如香牙蕉等,要立支柱,以防大风吹折。 蕉果除生食外,古代还用来晒制果干,或蜜藏、酒浸。假干的纤维自古用作纺织的原料。根可入药,亦可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