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菌芝 > 香菌 > 香蕈 香蕈 xiīngxùn 毒蕈;香菇[香蕈]○毒蕈dú xùn(名)一种有毒的伞菌类植物:~不能食用。 ●香菇xiāng gū(名)寄生在栗、槲等树干上的伞菌类植物:鲜美的~。也说【香蕈】。 菌类植物 菌类植物菇(蘑菇) 菌(香~;毒~)菇(蘑菇) 蕈 香菌:香蕈 香菇 鸡枞: (鸡 ) 枞 鸡宗 灵芝:云芝 香芝 灵华 灵菌 希夷 寿潜 菌芝 芝草 三秀 龙仙(龙仙芝)黄金芝 养神芝 生在朽竹根节上的菌类:竹菇 竹肉 竹菌 竹蓐 木耳:荋 栭 木菌 木枞 木饿 树鸡 ☚ 植物 苔藓 ☛ 香蕈药名。出《日用本草》。又名香菇。为侧耳科植物香蕈Lentinus edodes (Berk) Sing.的子实体。分布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广西、广东等地。甘,平。入肝、胃经。补益胃气,托毒透疹。治胃弱乏力,贫血,及痘疹不透。煎服:6~9g,产妇及胃寒病人慎用。含氨基酸、维生素和有效成分:香菇嘌呤(Len-tysine,Eritadenine)和2R-羟基-4 (9-腺嘌呤基)丁酸〔2R-Hydroxy-4- (9-adenyl)-butyric acid〕。还含香菇多糖、葡聚糖、麦角甾醇、γ-谷氨酰烟草香素、酵母氨酸及挥发性物质等。亦有多种维生素、三磷酸腺苷等。香菇多糖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多种实验性肿瘤如S180、Lewis肺癌等均有抑制作用。香菇并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其中的嘌呤、维生素等有营养机体等作用。 香蕈xiāng xùn《本草纲目》菜部第28卷香蕈(6)。药名。 【基原】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 【别名】香信(《本草求原》),香菇(《随息居饮食谱》)。 【性味】甘,平。 ❶《本草纲目》:“甘,平,无毒。” ❷《医林纂要》:“甘,寒。” 【归经】 ❶《本草求真》:“专入胃。” ❷《本草再新》:“入肝经。” 【功用主治】益胃气,托痘疹。 ❶《日用本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 ❷《本经逢原》:“大益胃气。” ❸《医林纂要》:“可托痘毒。” ❹《现代实用中药》:“为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三钱。 【宜忌】《随息居饮食谱》:“疹痘后、产后、病后忌之。” 【成分】干香蕈食部占72%,食部中含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维生素B1、B2、尼克酸。干香蕈的水浸物中含组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天门冬氨酸、乙酰胺(Aeetamide)、胆碱(Choline)、腺嘌呤(Adenine)及痕迹量的三甲胺(Trimethylamine)。脂肪的碘价为139,可见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甚高。香蕈中的麦角甾醇,无论用日光或紫外线照晒,皆可转变为维生素D2,故香蕈为抗佝偻病食物之一。香蕈含维生素C甚少(东北产者含0.27μg),又缺乏维生素A及A原。香蕈所含碳水化物以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为最多,此外尚有甘露醇(Mannitol)、海藻糖(Treahalose或Myeose)、葡萄糖、糖原、戊聚糖、甲基戊聚糖等。香蕈的呈味物质,是一群水溶性物质,其中腺嘌呤(Adenine)是主要者之一;其香气,新鲜者以松茸醇(Matsutakeol)为主(占90%),此外尚含正戊基酮(n-Amyl ethyl ketone)4%~6%;干燥香蕈,香气则以酮为主。香蕈最主要的成分是一种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即香菇多糖(Lentinan)。 【药理】 ❶降血脂:香蕈有降低血清脂质的作用,在大鼠饲喂含香蕈的饮食(同时加胆甾醇1%,酪蛋白18%,棉子油5%)1~2月后,可使血清胆甾醇含量较不给香蕈的对照组为低,但肝脏中胆甾醇含量则与对照组无区别。高脂血症的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连服香蕈有效成分(Lentysin)150~300mg/d 15周后,甘油三酯、磷脂、总脂及非酯型脂肪酸均有所下降,停药后血脂质稍上升,再给药又可下降。肝功能(SGOT,SGPT,血清总蛋白量、凝血酶元等)则无任何影响。 ❷抗肿瘤:对香菇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或者作为干扰素诱导剂而引起抗肿瘤作用。如香菇多糖腹腔注射1mg/kg,可使S180的抑制率达到98.6%,当另加入0.1ml抗淋巴细胞血清后,其抑制率仅为43.4%,说明抗淋巴细胞血清大大抵消了香茹多糖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导致抑瘤率也相应下降。 ❸其他:香菇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非特异免疫功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可以使机体释放各种杀伤因子或增强一些因子的作用,通过以上3个环节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香菇水提醇提取物EL,在体内、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EL在防治血管栓塞性疾病方面可能有效。 |